搜索
周永旗导演的头像

周永旗导演

网站用户

散文
202511/06
分享

《残荷砚》

霜刃掠过水面,最后一抹夏意应声而断。满塘荷叶褪尽青衫,蜷曲成岁月的孤本。叶脉在枯褐间凸起,如老者手背上沉默的河道,蜿蜒着时光的密语。莲蓬低垂,空瘪的籽房缀着三两遗珠,在风里轻颤——那不是谦逊,是悬而未决的诘问。

这便是秋水残荷,中式美学里一味孤绝的意象。不似西方对完美的执念,我们自古懂得与残缺对坐,在寂寥的深井中打捞沉静的诗意。其美不在"接天莲叶"的盛景,而在繁华燃尽后裸露的筋骨——褪尽铅华,卸下修饰,唯余清癯身影与天地对望。

衰败从来不是终章,而是生命换了一种姿势的留存。枯叶贴水不折,即便被秋风揉皱,仍以残躯反哺深泥;空蓬垂首不颓,遗落的莲实藏着来年春雷。这恰似中国人对生命的彻悟:盛衰相生,循环往复。我们不爱永不凋零的假花,独钟"留得残荷听雨声"的境况,正是在不可逆的流逝中,触到了时间的肌理。

至寂处方见真我。残荷独立寒塘,谢绝蜂蝶与游人,只与冷月霜风为伴。这孤独不是凄凉,是洗尽烟火后的澄明。犹如人生暮年,卸下浮华负累,终得与本源照面。残荷不语,却以枯槁形骸印证"大音希声"——至美从不需要宣言,它在静默中的坚守,已然震耳欲聋。

中式美学的高明,在于不避讳衰朽,不恐惧空无。深知荣枯有常,聚散有期。残荷的枯褐比碧绿更富层次,疏朗比繁密愈显风骨。这种"衰而不败"的气度,正是中国人的处世智慧:得意时守静,失意时存志。

霜意渐浓,残荷在水中写下破碎的偈语,与天光云影交织成谶。这破碎里藏着最完整的密码——衰败不是终结,寂寥并非虚空。当所有浮华退潮,裸露的才是生命最坚韧的底色。正如那残荷,虽叶枯花谢,茎却始终提着向上的那口气。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残荷之美,在于全然地接纳,诚挚地拥抱,在无常的激流中活出风骨,在万籁的沉寂里埋藏惊雷。这或许就是中式美学的深意:永恒从不栖居于圆满的瞬间,而在于历尽劫波后,生命内部依然保有的那份从容与本真。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