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张宏睿的头像

张宏睿

网站用户

散文
202506/14
分享

又到一年麦收时

按照组织安排,近日我们去县教科系统某学区进行“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工作督导。在经过某个村子时,川区的部分群众已将收回的麦子(颗粒)在门前晾晒了!这时,我只闻得麦子那天然的气息随风扑面而来,使人一下子觉得又仿佛闻到了母亲做得面条及白面馒头的馨香!

我知道,川道里的小麦要比我们塬区的小麦收割得早些,我们塬区大约都是在“夏至”前后收割的。每当此时,在我们陇东这片黄土高原沟壑区土地上的所有庄稼,只有麦子成熟时跟黄土地的颜色最像,麦秆麦叶麦穗麦粒都是纯纯正正的土黄色的——

要在以前,家里人收麦子真的是很忙很累的。

那时候,在割麦之前,首先是要进行“紧”场的,这才是迈开了收麦“万里长征”的第一步。

就“紧”场也是有很多道工序的,这一般都是选择在自己门前或崖背平整的场地上进行,像我们家还是常常借用邻居得长家的。父亲和大哥在“紧”场时,首先是要向场里“潲”(浇)些水,然后再把事先准备好的往年的旧麦秸(衣)铺上去,随后就套上牲口用石磙在上面碾压(当然,条件好一点儿的是用三轮车或四轮拖拉机拉石磙碾压)。待拉上石磙碾压几遍过后,再把麦秸(衣)收拾起来,待场地晾个差不多(场面光滑、很少有尘土)再打扫上几遍,碾麦场也基本就算“紧”好了。

人们常说,“功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到真正割麦的时候,第一件事就是磨镰了。在前一天的下午或第二天一大早,早早地,父母亲就把原来搁置起来的旧镰或刚添置的新镰收集在一起,用“磨镰石”开始磨镰了(这看似简单,但却是个技术活,当时我们姐弟几人还是不太会磨镰的)。只见父母亲在“磨镰石”上浇上点水,就来回磨着,待过会儿后,父亲用大拇拇指在镰刃上试试说,可以了,这就说明他的镰已磨好了。而母亲则是用一个麦杆秸在镰刃上试试,只听得“噌、噌”两下,麦杆秸就断成几截了,母亲说,“镰磨得快的很了。”

天刚放亮,父母亲就带着我们姐弟几人去地里割麦子。大家伙到麦地里弯下腰,用手攥住一大把麦秆,用镰刀“唰、唰、唰”割下麦子,一片片麦子被割倒摆放在我们身后。这时,一般都是两人一组,前面的人割麦“打腰”,后面的人把割得麦放上去后再“拧腰”——把割下的小麦“捆”起来,一小捆一小捆的摆放在地里。待割到一定程度,大哥二哥他们给我们装上架子车,我和三哥就把这些麦子运回到事先“紧”好的场里“立”起来晾晒着。

几天后,又开始“碾场”了,首先是我们大家去把这些拉回晒干的小麦捆在场里摊开,这个我们当地人也叫“摊场”。待场摊好后,我们就又来“翻场”几次,以让阳光晒得充足,待中午过后,摊在场里的这些小麦晒得很“干”了,就又开始“碾场”了。父亲和哥哥他们套上牲口拉上石磙一遍遍碾着小麦,这时,村子里,碾场吆牲口的吆喝声此起彼伏……又经几次碾压、翻场后,待小麦颗粒彻底从麦穗上脱离后,我们再在一起“起场”(把麦秸用叉挑到场边),再把碾好的小麦颗粒推“堆”。这时,大家就赶紧回家吃晚饭,待晚饭过后,再赶到场里趁着夏风“扬场”,父亲及哥哥他们将一锨锨小麦抛向空中——让风吹走麦杆屑麦壳(衣),当然落在麦堆上的麦壳(衣),母亲、二姐和我们则会用扫帚扫出去……通过“扬场”扬干净的小麦再在场晾晒几天,就用簸箕把麦子灌进蛇皮袋子里,拉回家倒入粮囤里,这时,收麦才算真正结束。

那时,人工收麦子的整个过程很是繁琐,真真确确是“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呐!

过了几年,村子里有户人家买了台小麦脱粒机,大家就又用脱粒机脱小麦颗粒了。但这通常也需要几个人配合,一般是一个人往脱粒机里不停地放带穗的麦杆,另一个人在脱粒机下拨拉麦子,扔出麦杆屑,还有一个人负责把脱落下断开的空麦秆子用叉挑到一边,以便于收集那些空杆子下面遗落的麦粒。这时,大家各司其职,机器轰隆隆地忙着运转,声音震耳欲聋。脱粒机飞溅出的碎屑到处飘荡,空气里漫天飞扬着细碎的粉碎物。粉碎物飞落到人的头上脸上衣服上,连鼻子里眼里嘴里都有碎屑!钻到衣服里面去的麦衣,和着汗水,身上“痒酥酥”的,难受极了!

再后来,又过了几年,村子里便有了“联合收割机”,到收麦的时候,一台台收割机开进地里,一个小时就能收割好几亩地,大家再也不用像过去一样收麦时干又脏又累的活且连续忙碌好几天了——每年,待到小麦成熟时,大家只消将联合收割机开进地里轰隆隆地跑上几个来回,不费多长时间几亩地便可“颗粒归仓”,田间只剩下麦茬、基本可直接用作“肥料”的秸秆和麦糠(衣)了。

如今,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农民终于从脏和累中解放了出来。这若是放在二、三十年前,是绝对不可能、连做梦都想不到的事儿!当下的90后、00后,尤其是被AI等高科技“浸染”的10后新生代们,是绝不会体会到那时麦收时的“酸甜苦辣”的。

常常,到每年收麦子的时候,总是让我们这代人思绪万千——我们祖祖辈辈经历了很多收割麦子的劳苦,用我们老师的话说就是“麦子好吃,苦难受”啊!现在运用机械化种植收割,既省工省时又省力。进而又使人联想到,幸福生活真来之不易,我们更要倍加信珍惜才是!

据报道,说是现在有的地方的农民已经有了无人驾驶收割机、无人农场,农业现代化的大道越走越宽,农民早已不用为收麦犯愁了,吹着空调、喝着清茶,小麦就“颗粒归仓”了。

“而年已半百的我,却怎么总也忘不了过去曾经那麦收时的情景呢?”“到了,张主任。”同行的同事的一句提醒,打断了我的思绪,抬头,原来我们已到学区单位门口了。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