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张宏睿的头像

张宏睿

网站用户

散文
202507/04
分享

难忘那时的露天电影

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以前,农村露天电影就是村民们文化生活最高级别的饕餮盛宴。在那个精神文明匮乏的年代,露天电影,曾经带给了人们很多美好的回忆。露天电影,曾伴随着出生于70年代的我们度过了难忘的时刻,至今仍使人记忆犹新。

小时候,只要看到放电影的“秦大鼻子”和“申碎猴”(我们这些淘气的小孩子给人家两个电影放映员姑娘起的绰号)拉着架子车向大队部方向走来,我们这些小伙伴们就会跟在架子车后面,开心的叫着、喊着、闹着,今晚有要放电影啦!今晚要放电影啦!在我们这些熊孩子和一些大人的欢笑声中,消息很快就传遍了整个村子,一下子连周边的村子也都知道了。一传十,十传百,放映电影的消息一旦传开,十里八村的村民一下子就沸腾了起来。家家户户、男女老少、大人小孩,都会奔走相告。

我们这些小伙伴们便匆匆忙忙各自跑回家去,扛起小板凳再约上几个同伴浩浩荡荡向大队部奔去(当然如果运气好的话再抓起一把母亲或姐姐炒得玉米豆、毛豆边走边吃将起来),就是为了抢占有利地形。雪白的电影幕布挂在两根高高的“线竿”上,离二、三里地都能够看得见。那时的农村还没有通上电,我们大部分家庭都是点煤油灯照明。放映电影必备的电力当然便是由放映员自带的一个小型发电机。在放映电影前,当两个放映员姑娘在调试灯光时,我们这些顽皮的孩子就站在小板凳上跳着挥舞着小手,做着兔子状、小狗状、鸭子状、鸽子状等的小动物……这些形形色色形状的小动物就在电影幕布上大大小小且不规则的显示着——有时,看电影结束回到家后,借着煤油灯照射在墙体上的灯光,我还会再做几下的。

在电影放映过程中偶尔也会出现一些有趣的小插曲:由于发电机比较老旧,时不时还会出点故障,突然断电也是常有的事,这时就会听到人们大声而怪异的吆喝,常常给我们这些小孩子带来些许刺激和兴奋。也有些胆大的小青年趁黑暗伸手在人家大姑娘、小媳妇的身上摸上一把,偶尔会听到大姑娘、小媳妇们嗔怪的怒骂声。这时,灯光突然一亮,又是一片安静。在每一个“片子”的内容演完之后,就要进行“换片子”。有时,两位放映员姑娘换片时动作慢了些,又会招致来一些小伙伴们的谩骂——“怎么搞的,赶紧换啊,‘囊’的屁股上都是屎……”她们也只是装着没有听见似的。片子换好了,大家又坐下来,鸦雀无声地进行观看。

通常,在电影放映前,大队书记或大队长(相当于现在的村长)都会站在放映机前,手里拿着话筒,清清嗓子后,大声的讲话:“广大的社员同志们,请大家安静一下!县电影放映队今天晚上在我们大队给大家放映国产宽银幕彩色战斗故事片《狼牙山五壮士》、《小兵张嘎》。请大家自觉找好位子坐好,不要大声喧哗。另外,大家要注意一下,不要踩到地下的那根黑粗线,以防触电!”有时大队书记或大队长还会利用人员集中的时间讲一些有关防火、防盗或一些农业生产和粮食种植方面的问题。这在我们这些小孩子看来,他们在电影放映前的“讲话”,已是司空见惯。

露天电影,奇妙无比,他给我们的少年时代带来几多欢乐几多惊喜!那时放映最多的电影就是《红色娘子军》《地道战》《地雷战》《大渡河》《铁道游击队》《从奴隶到将军》《小花》《洪湖赤卫队》《智取威虎山》《虎胆英雄》《闪闪的红星》《鸡毛信》等等,有的电影我至少都看了三四遍了,但只要听说别的村哪个地方放电影,哪怕有好几里路也一样跟着哥哥们“急行军”跑着去看。在那个缺少文化生活的年代,乡里除了每年一次的物资交流大会上的秦腔样板戏,基本就没什么别的文化娱乐活动,那时在哥哥他们那个年龄大小的人群中还流传着这样的顺口溜:“朝鲜电影哭哭笑笑,越南电影飞机大炮,阿尔巴尼亚电影莫名其妙,罗马尼亚电影搂搂抱抱,中国电影新闻简报。”那时,还不谙世事的我们只听得很是顺口,但对内容却似懂非懂的。

1980年后,随着《少林寺》《陈真》《霍元甲》《武当》《木棉袈裟》等一些武打电影的播放,一刹时,武术风靡了全国。不论是儿童还是青少年,也有的上了岁数的人也都迷上了武术,甚至有的还跑去少林寺拜师学艺,会武术的还开始办“武馆”收徒——看露天电影一来不用花钱,二来也是大家尤其是我们这些小孩子生活里充满快乐和激情的事儿。那时在看露天电影中,我也学会了好多为人处事以及对中国共产党的坚定信念。在看完戏曲眉户剧改编的电影《屠夫状元》之后,我就发誓以后一定要像胡山一样孝敬自己的父母,不可做一个忘恩负义之人;当看了《闪闪的红星》《鸡毛信》《智取威虎山》《小兵张嘎》等这些电影之后,又使我对军人产生了无比崇敬之情,尤其是对潘冬子、海娃、杨子荣、张嘎等的机智勇敢和无所畏惧的精神佩服得五体投地——后来,我考取了一所农业学校,这时,在学校里基本上每周就可观看两场电影(学校一般都是周五下午播放),这比起我那个时观看露天电影来,就方便多了。

如今,已步入知天命之年的我,每当在想起那时的露天电影时,还真有一番美味、韵味悠长呢!在观看一场电影时,我总是感觉时间过得飞快。两个多小时的电影不知不觉就过去了,大家仍意犹未尽,当电影银幕上出现演员表或“再见”的字幕时,大家才恋恋不舍地离去。一些小伙伴总是围着两位放映员姑娘打听第二天晚上她们要去哪儿放电影,因为大家还想继续跟着去过过瘾。

“今晚的电影放映到此结束,请广大社员同志们依次有序退场,注意安全,不要拥挤……”每当电影放映结束时,大队书记或大队长总会提醒村民们注意安全。人们还未从电影故事中走出来,有的就捏着手电筒,相跟着从田埂上,小路上向四面八方走去;有的扶老携幼、有的扛着板凳、有的还在喊叫着走散的老人或孩子——大家都在往家里赶,黑暗中,村子里远远近近的狗开始跟着狂吠起来,似在责怪夜归的大家搅扰了它们的美梦一般……

社会在进步,时代在发展,如今,我们看电影大多都是去电影院了,过去看露天电影时的那些难忘的场景也只能被封存在记忆深处。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