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张宏睿的头像

张宏睿

网站用户

散文
202507/18
分享

1987年,我的中考

在时光长河的悠悠流淌中,有些片段如璀璨星辰,时刻镌刻在人的记忆深处——1987年六月,那个炽热而充满希望的夏天,是这样一段永生难忘的珍贵记忆。那一年,我十五岁,一个出身农家的孩子,带着懵懂与憧憬,来自崇信县柏树乡中学的我,去县城第一中学参加了中考。

我出生于上世纪七十年代。父母是朴实憨厚的农民,每日天不亮就出门去生产队里劳动,直到夜幕降临才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家。他们的双手布满了岁月和辛苦耕耘留下的斑驳老茧。父母用这双手,在土地上不停的辛勤劳作,只为换来我一家七口之人的温饱。

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读书对于我们这样的农家孩子来说,是一种奢望。村里很多孩子小学没毕业就辍学了,跟着父母一起下地干农活。二老都是斗大的字不识一个,父亲常常坐在昏暗的煤油灯下,语重心长地对我们姐弟几人说:“娃儿们呀,咱们家乡穷,没别的出路,只有好好读书,才能走出农村,去看看外面的世界”。母亲也对我们讲:“那怕‘砸锅卖铁’也要供你们姐弟几人把书念!”二老常常省吃俭用,把卖鸡蛋攒下来的钱塞进放豆子的一个罐子里,留着给我们交书本费和学费,买铅笔作文本等学习用品,全力供我们姐弟几人读书,希望我们能通过学习改变人生命运。

从小学到初中的那段日子,我在村小学度过了四年时光,始终刻苦努力,成绩在班里名列前茅。到五年级时,我们班就搬到了柏树中学和初中学生一起读书。每天早晨,我和哥哥们乘着月光去上学,下午放学后,踏着晚霞背着书包回家……

1985年七月,我凭借优异的成绩考入了柏树乡初级中学。这对我来说,能够成为一个初中生,心里自然十分高兴,但也面临很大困难与挑战。学校汇聚了来自各个村的优秀学生,有很多条件较好的家庭的学生,穿着“时尚”的衣服,背着崭新的书包。而我,家庭贫困,穿着洗得发白的旧衣服,就连一条裤子还是大姐穿过进行改装的——

对于我来说,初中三年的学习生活紧张而充实。每天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洒进校园的时候,我就来到教室开始早读。教室里书声琅琅,同学们都在为“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而努力拼搏。我站在教室的角落,大声朗读着语文课文、背诵着英语单词,声音有些沙哑却充满了努力学习的坚定信心。课堂上,我全神贯注地聆听老师的讲解,眼睛紧紧盯着黑板,生怕错过任何一个知识点。每天课后,我常常在校园黑板报上看位正德老师推出的“优秀作文”和数学老师高奎荣先生的解题,跑去英语老师王云山先生那里问英语语法等等……遇到不懂的问题,我会主动向老师和同学们请教。

夜晚,当校园渐渐安静下来,同学们在教室里挑灯夜战,我总是埋头做着一道道习题,笔尖在纸上沙沙作响,仿佛是给青春写一道道美丽的诗行。熄灯铃响后,昏黄的路灯下或老师窗台下,我和几位同学(记得的有陈军宏、信攀年等)依然在埋头学习,生怕时光悄悄溜走,有时遇到难题,绞尽脑汁也想不出答案,急得我抓耳挠腮,额头上冒出密密的汗珠。但我却没有放弃,从数学、物理公式到定律,化学方程式……一遍又一遍地思考演算,直到最终攻克一道道难题。解开难题那一瞬间,我万分高兴,内心充满着成就感。

回到家中,虽然农活繁重,我白天帮父母放牛、割草、铡草,挑水,夜晚在昏暗的煤油灯下,依然默默地读书学习。春天,我和哥哥们跟着父母去田里耕地、播种,一天下来,腰酸背痛的,双腿像灌了铅一样。晚上,我依然会强撑着疲惫的身体,坐在昏暗的灯光下看书。夏天放署假,烈日炎炎,我和父母及哥哥们去地里一道收割麦子,汗水湿透了衣衫,脸上被晒得黝黑黝黑的。回到家中,顾不上休息,我又拿起书本,沉浸在知识的海洋里。秋天,我和家人一起掰玉米,脸、胳膊被如同锯齿的玉米叶子,刺得生疼。冬天的寒假里,寒风凛冽,我跟着大哥、二哥他们去赶集卖年画(为我们挣得学费)!有时,手被冻得通红,但我依然坚持着向前来买年画的大家介绍每张画的内容……

1987年,我是初三级乙班的学习委员。

时光飞逝,春去秋来,转眼就到这年的夏天。随着中考“预选”的日益临近,校园里的气氛变得愈发紧张起来——同学们在光阴如梭中争分夺秒地复习,做着最后的冲刺。教室里的墙壁上贴满了激励人心的标语:“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每一句标语都像是一把火,点燃了我们心中对未来期盼与美好地渴望。最终,我和其他3名同学被“预选”上要去县城参加“中考”了。

这时,给我们代课的所有老师都为我们宽心、并做着准备,我的班主任王云山老师不再像往日那般严厉,而是变得格外和蔼可亲,他给我们讲英语语法和一些介词的用法,并要求我们回家吃饭时要多吃些蔬菜;语文老师位正德先生晚自习时,耐心地为我们答疑解惑,讲解什么是“反语”及一些经典古文的“翻译”,鼓励我们要放松心态;教导主任、物理老师要军成先生,把他多年来收集起来的剪贴在书本上的“考试例题”为我们讲了一遍又一遍;数学老师高奎荣先生每到上课前要我们把前一天学过的数学公式、定律要大声地背诵后才开始新的内容;校长、代政治的老师李治民给我们拿来了时事政治习题……

在中考前的最后几天,学校特意为我们放假,让我们回家调整状态。回到家后,来家看望父母的二姐及哥哥们什么农活都不让我干,只让我安心复习。母亲和二姐每天还变着花样给我做好吃的——然而,随着中考的临近,我的心里也不免有些紧张和焦虑。晚上躺在床上,翻来覆去怎么也睡不着,脑海里不断浮现出各种可能出现的考试场景。担心自己会发挥失常,担心会辜负父母姐姐哥哥和老师的期望。有时,我会突然从梦中惊醒,心跳加速,冷汗直冒……

记得,六月二十五日那天是中考的第一天。清晨,我早早地在书店工作的大姐夫那里起床洗漱后,直接来到考点——崇信县第一中学。

走进考场,教室里气氛非常严肃。监考老师认真地核对着每一位考生的身份信息,十分钟后发放试卷,讲解考试纪律和注意事项。当试卷发到我手中的那一刻,铃响开始答题,我赶紧在自己的试卷上写上自己的名字及学校名称——这也是老师及二哥、三哥他们特别给我叮咛的。

第一科考的是语文。记得试卷上的题目大多都是我们位正德老师平时给我们复习过的内容——如有一个填空题就是填“晨曦”的“曦”,这也是位老师给我们辅导过的!我拿起钢笔,在试卷上认真地书写着每一个字,作文时仿佛在书写着自己的人生答卷。监考老师在教室里来回巡视,注视着考生一举一动。我努力控制着写字的速度和力度,让字迹尽量工整。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不知不觉中我答完题,检查一遍答题后,考试结束的铃声响起了。我放下钢笔,长舒一口气,心里默默地祈祷着能取得一个好的成绩。

接下来的几天时间里,我又陆续参加了政治、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等科目的考试。每一科考试,我都全力以赴,认真答题。在考场上,我仿佛忘记了周围的一切,只专注于手中的试卷,用自己所学的“知识”,解答着一道道考题。遇到难题时,我也不慌张,而是冷静下来,仔细分析题目,寻找解题的思路。有时,一道题我会反复思考好几遍,先做会的,最后再做比较难的,直到找到正确的答案。记得考完政治后,二哥带我去中学灶上吃饭时,他问我说,“四弟,你考政治时考‘四项基本原则’来么?”“考了,这个我都答上着呢!”二哥还没有问完,我就很自信地答道。物理考试结束后,和我一块的同学李佛会来和我核对卷子上有关热平衡方面的一个题的结果——但为了考好下门功课,我和他草草聊了几句后就匆匆离去(记得那时,每门功课考完后,我都不会再去想它,而是全力以赴地去复习以考好下一门功课!)

当最后一科考试结束的铃声响起时,我如释重负地放下手中的笔。走出考场的那一刻,我深深地吸了一口气,感受着这自由而美好的空气。我知道,无论结果如何,我都已经尽力了,这段为中考而奋斗的日子,将成为我人生中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中考结束后,我回到了家中,开始了漫长的等待。等待成绩的日子里很是煎熬,想早点知道考试成绩,却又害怕听到不幸的消息。心情整天价忐忑不安,时而充满希望,时而又陷入焦虑。每天,我都会来到柏树中学及村部门口张望,希望学校哪位老师或邮递员送来录取通知书。然而,一天又一天过去了,其他三名同学(陈军宏、秦会琴、信喜明)的录取通知书都陆续到了,但始终没有我的消息!父母看着我焦急的样子,就让正在上师范的三哥去了县教育局一趟。三哥回家后对父母及我说,“考上了,是‘庆阳农校’!”我听后,虽则很是兴奋,但还是有点怀疑地问了下三哥:“三哥你看清楚着么?”“肯定么,咱柏树中学就一个张宏睿,再一个你那准考证号该不针错么!你就放心吧。”听三哥这么说,我心里也终于踏实了些。

终于,在八月中旬一个雨过天晴的日子,村干部高喊着大哥的名字,兴高彩烈来到了我家。当他把一封来自庆阳地区农业学校的录取通知书送到我们家时,我还真是有点儿泪眼婆娑!我颤抖着双手打开通知书,当看到“录取”两个字时,眼泪再也忍不住流了下来。虽然这是一所省属中专学校,但对于我来说——改变农家子弟命运的幸福时刻终于又一次来到了(三哥比我早一年上得师范)。大哥看着通知书上大红印章并放声念出“学校位于西峰市温泉乡八里庙村”时,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父亲对我说:“没有想到,你还真考上了!”自那一刻起,我明白了,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了人生的第一个目标,所有的努力和付出都没有白费,我好像也为自己和家人赢得了尊严和希望!

时至今日,已近40年(整整38年)时间过去了,我那段中考的记忆依然历历在目。它就像一本珍贵的相册,记录着我青春岁月里的点点滴滴,有汗水,有泪水,有欢笑,更有感动。那一年,我十五岁,一个出身农家的孩子,凭借着自己的努力和坚持,在中考的舞台上书写了属于自己的“辉煌”。如今我已成为一名基层人大工作者,但38年前中考时激情燃烧的岁月,热切希望的父母、二姐及哥哥,孜孜不倦教书育人的老师,同学朗朗读书声影依然在耳边回响——

岁月悠悠,青春不再,但那段中考的记忆,将永远铭刻在我的心中,成为我生命中最难忘最珍贵的记忆,照亮我人生的前行之路!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