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张宏睿的头像

张宏睿

网站用户

散文
202508/20
分享

小时候我家的柴火灶膛

“菜园旁边的玉米快要掰得吃呢,要不烧得吃都嫌老了。”岳母的一句话,却勾起了我小时候在灶膛前烧玉米等吃时的情景来。在我如影如随的童年记忆中,农村“箍窑盖房”,总是把灶台与土炕连接在一起,做饭取暖合二为一。但凡生活在农村的人,家家都有一灶台,由于我家常常烧的是父亲拾掇回来的柴禾,所以我们家的这个灶台大家通常也叫柴火灶——平平的锅台,长方形灶门,大肚子灶膛。灶膛容积大,可以储存火种和很多热灰。

我的家乡是位于大西北陇东地区的丘陵沟壑地带,盛产小麦、玉米、洋芋、油菜和各种豆类等。这些农作物为我们提供了可口的食物和燃料。家里烧的柴禾,母亲除煮肉、做大菜、蒸镆或做豆腐用硬柴外,大部分时间是烧秸秆等这些瓤柴。其中黄豆杆、玉米杆的火力最强,再加上些麦柴、麦衣、枯枝败叶,热灰的积存时间较长。人们便会利用做饭时或饭后的余热烘烤出各种美食来。

小时候,生长在农村的孩子,由于大部分家庭经济比较拮据,几乎吃不到买的零食。但长辈们会给我们做各种各样的零食。我们也会自己动手,利用柴火灶膛,创造性地“烹调”出各种各样城市孩子吃不到的最天然、最新鲜、最原汁原味的零食。对于我们家来说,玉米和洋芋就是灶膛的“常客”。当它们生长到一定程度时,去地里掰几颗、刨几个。做饭时埋在灶膛的灰里,上面添柴做饭,不等饭好就烧熟了,既是零食又能果腹。饭后在灶膛里埋几个洋芋,放学回家从锅底掏出来,热乎乎的,软软糯糯,香气喷鼻。老家的洋芋收获后,若存放得好,能吃多半年呢,它们可以随时光顾灶膛,供我们享用。烧洋芋很有意思。把它埋进热灰里,上面添柴做饭。熟了后它会用“噗”的一声通知你,掏出来那喷鼻的香馋得人直流口水,不由地想先尝为快。有时太烫了,我们就放在案板上让它打几个滚儿。拿在手里边吹风边剥皮,咬一口干面软糯,鲜味十足,恨不得一口吞下一个。这些年,大街小巷卖的大火炉烤红薯、烤土豆,虽然很香,但比起我们柴火灶膛里烧的,味道就逊色多了。

人们常说,“千种馍,万种饼,铁锅下的烤馍最受宠。”我最爱吃母亲为我们烤的馍,烤好的馍脆脆的,有的浅黄,有的土黄,有的沙黄,还有的米黄色。这些颜色都是由火候决定的。母亲烤的馍从没有焦黄的。灶膛里烘烤的馍,不同于铁锅或电饼铛做出来的,味道很独特:外皮脆酥,内里松软,咬一口嘎嘣脆,很有嚼头,而且越嚼越甜,麦子的清香味越浓,它比锅盔、烧饼、火烧馍的香更胜一筹!也有人说,“这种馍不但好吃,而且还养胃。”

待到玉米快成熟的季节,我和三哥在帮着母亲烧火做饭时,就把成熟到一定程度的玉米掰来剥几层玉米皮后放在热灰里烘烤、翻身,待烧熟后的鲜香定会让你垂诞三尺!有时,我们在放学后走进院子,一股浓香喷鼻而来,就知道母亲已为我们烧好了玉米,就别提有多高兴了!吃烧玉米也最解馋,但不能太嫩和太老,太嫩烧熟吃“水咋咋”的,太老口感不好,所以我们通常是选七、八成熟的玉米棒,剥开后先埋进热灰里,上面添柴做饭,等玉米粒颜色变深时掏出,在红红的火灰中来回转动,玉米粒结痂后取出,清香四溢,吃到口里黏黏糯糯,嚼劲十足,那特殊的美味在舌尖跳跃,真是味蕾的盛宴!当然,烧玉米时可千万不能在火焰上烤,否则就有焦烟味了,这样就不好吃了。

每年的春夏之交,在小麦抽穗的时候,烧“麦籽籽”也都是我们的拿手戏。我们把刚掐来的湿麦穗先放在明火上烧去麦芒,然后埋在热灰里,两分钟后翻翻身,再过一会儿掏出来,去除麦糠,颗粒饱满,香气喷鼻,便大快朵颐起来。大麦成熟最早,吃后烧小麦穗,小麦穗吃完老麦又成熟了。麦籽籽里最好吃的要数老麦了:颗粒肥而大,皮很薄,烧熟后黄麦色,又酥又脆,口感好极了!我和三哥还将刚成熟的黄豆角摘来埋进热灰中烧熟,那青豆的独特味道和口感真是一绝!记得有次,二哥将摘来的一些青皮核桃放在明火里一烧,绿皮很快就被剔除掉了,然后我们再用“核桃刀刀”剜出来吃,味道很是独特,让人唇齿留香。

记得有年十月,我的一表兄来家看望母亲,舅舅让他给母亲带来了些柿子来,下午放学,我们回家吃过饭后就把金黄的柿子埋在热灰里,次日早上六点多去上学时,捧在手里暖手,吃下去暖胃,一早上都不冷。那煨柿子的美味现在想起来都垂涎欲滴呢!当然,我们还会爆“黄豆花”和“玉米花”呢。我和三哥在母亲烧火做饭时或饭后,在灶门口弄些热灰,埋入干黄豆、干玉米粒,并不断地刨着。一会儿就“砰、砰、砰”地炸开了,灶膛里、灶门外、锅台前开满了玉米花儿,黄豆也炸开了口。我们边捡拾边往嘴里塞,虽嘴上粘满了灰,却乐此不疲。

那时,我们都不谙世事,在替父亲去给生产队里放羊时,还和同伴们把抓来的麻雀开膛破肚、用泥包好埋入我们提前掏好的上下都能加火的中间“土灶”中,待到有一股股“肉香”时,再掏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感觉那肉又嫩又鲜,比现在大餐馆里红烧的还美味呢!有时有些顽皮的孩子,还会将家里的鸡下的鸡蛋偷几个来,用几层湿纸包好,放在我们这个灶的中间烘熟享用,大家吃得津津有味。当然偶尔也会爆开了花的,蛋末和土混在一起,这样吃起来就困难了——当然,在每逢雨雪天气的时候,我们放学从学校穿着布鞋漟回家来,脚上的鞋子全湿了,在晚上休息后,父母亲就会把我们的的湿鞋子放进做过饭的灶膛里烤着,到第二天上学时,我们又会穿着又干又暖的鞋子了……

那时候,我们感觉小小的灶膛,就是制造各种美味的“宝库”,似乎无所不能!它给我的童年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散发着生活的百味,传递着生活的冷暖,承载着生生不息的烟火气息及质朴的情感。

同时,它也培养了我们动手动脑的能力,带给我们无法替代的纯天然的香、无比的快乐和温馨的回忆。柴火灶膛的美味及灶膛里的那些事,使我小时候的生活丰富多彩,无限幸福。每次想起心中就会涌起一股暖流,因为那是家乡的味道、家的味道、爱的味道!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