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诚者能动山水,乐善人自种烟霞——玉音轩主人朱鸿博化用至乐之地名的由来。
深秋的乐至如一幅肆意挥洒的油画。
我站在五彩林乡的山坡上放眼望去,层林尽染——金黄的银杏、火红的枫树、深褐的乌桕在阳光下交织成一片绚烂。这里是川中少有的彩叶秘境,没有喧嚣游客,只有掠过的飞鸟和远处农舍升起的袅袅炊烟。
正沉醉间,林间小径走来一挎着竹篮的姑娘,身着浅青色棉麻长裙,阳光透过树叶在她的身上投下光影。她眉目如画——我恍惚见到了《红楼梦》里熙凤。
细看她少了凤姐儿的凌厉多了几分川妹的灵秀。
她主动开口声音清亮:科研所的同志?这片林子是我们合作社的,桑树和彩叶树套种。她从篮里翻出紫红桑葚:尝尝?新品种甜得很!
指尖相触,我打趣:姑娘是不是姓邓?
她挑眉疑惑。
我:你这般伶俐让我想起《红楼梦》里那位凤辣子。巧的是扮演者邓老师也是四川人,我还见过她呢。
姑娘乐了起来:哎呀,乡亲们都说我像那个明星邓姐姐,你也这么觉得?我姓陈,可不是邓。
起初我听岔了,还当是"程",正待细问却想起——这可是陈毅元帅故乡啊!再看这位陈姑娘时目光里便多了几分敬意:这桑林,这山水,都是元帅家乡的水土滋养的,难怪你这般灵秀。
她摘下一片桑叶指尖轻捻:小时候常听爷爷讲元帅小时候的故事,他说乐至人骨子里都带着股青松劲儿。那边是我们新培育的基地,桑叶养蚕桑葚做酒,桑枝还能培育菌菇,去年光桑葚酒就卖出去三万多瓶呢!
她手腕上戴着一串珠子,每颗都圆润光亮:这是......
她晃了晃手腕:哦这个是我们社新开发的文创产品。用老枝干做的,每颗珠子都刻着蚕宝宝。城里的游客可爱买了。
几声布谷鸟的啼叫衬得林间愈发幽静。
我准备申请把桑蚕文化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呢,你要有兴趣,午饭后带你去看看。
我笑道:那敢情好!正好尝尝你们乐至的风味。
陈姑娘掏出手机:张婶儿?科研所专家来考察啦,把咱们'桑园八珍'都备上......对,就在老磨坊那儿摆桌。
沿着铺满银杏叶的小径转过几丛开满野菊的土坡,忽现一座青瓦木梁院落。院中老树虬枝盘曲,树荫下摆着原木方桌,几个蓝布围裙妇人正着竹簸箕穿梭,炊烟混着饭菜香扑面。
陈姑娘舀起青碧汤羹:先喝碗醒胃汤,霜降前最后一茬嫩叶配上老母鸡吊的高汤。
入口清冽微苦,回味却甘甜生津。
张婶端上青花海碗:桑枝煨羊肉!
浓白的汤里卧着带皮山羊肉。
陈姑娘用筷子轻点碗沿:桑树修剪下的枝条可是宝贝,把桑树的药用价值炖进汤里。
我道:和咱乐至水土一样有灵性。
仿佛那万顷碧波就在她眼前:知道蟠龙湖不?川中明珠,炖这汤的水取的可是湖心活泉。
汤里微妙的草木甘香。
张婶:汤面纹丝鱼丸汤!刚打的蟠龙湖胖头鱼,秋里泛舟,钓竿一甩,就能炖这一碗!
我吹着丸子,辣烫得直呵气。
张婶:书生啊
陈:是记者!
看景儿得上龙门报国寺,千年古刹!那棵老榕树!根须子盘盘绕绕,硬是把一尊唐朝石头佛抱在怀里神不神?是石头硬被树根‘长’进去的,千百年分不清是佛渡了树,还是树守着佛了。
我想:川中第一禅林古树森森,走进去心都静了。热汤的暖意混着古寺的玄想,在这小店里蒸腾开来。
竹编食盒层层揭开:粉蒸肉泛着翡翠色,糖醋鱼透着玫红,凉拌桑芽上撒着雪白蚕豆......
陈姑娘变戏法似的捧出个陶罐:压轴宝贝——十五年陈酿桑葚酒!
绛紫色酒液倾入杯中流转着玛瑙般的光泽。轻抿一口,果香裹着酒香在舌尖炸开。
酒过三巡,她起身从取来个竹匾:"非遗这可不能少。我们复原了古法养蚕技艺,从催青到上蔟全程手工,吐出的丝能织出六A级生丝。
几十条白胖的春蚕正在沙沙进食。
临别时,她往我包里塞满土产:桑叶茶、蚕丝皂、桑枝香菇......我怀里抱着土特产
等等!
她摸出手机支架:乐至古桑缘直播间开张了!家人们!瞅瞅咱乐至的非遗天团!纯手工古法喂养,看这架势,标准的‘登科及第’姿势!吐出来的丝,瞧见没?比德芙还纵享丝滑!”
弹幕瞬间炸了:
啊啊啊蚕宝好可爱!
这丝!这光泽做汉服绝了!
主播好好看!求链接!
张婶的大嗓门适时挤进镜头,她把米白色皂拍在湿漉漉的石板上一搓,泡沫瞬间丰盈如雪,拉出细长透亮的丝:瞧见没?真·蚕丝拉丝!洗脸洗澡滑得蚊子站上去都劈叉!
【哈哈哈婶子太拼了!】【蚊子劈叉?下单了!】【皂!快上皂!】
陈姑娘摇晃杯子“清肝明目刮油水,一口下去眼睛像被蟠龙湖的秋雨洗过!”
数据疯狂跳动:“桑叶茶,五百份,秒空!”
“蚕丝皂!一千单,没了!”
“桑葚酒…老天!库存警告!”
我悟到水土的馈赠何止眼前美景——那桑蚕化丝的坚韧,那桑葚经霜的甘甜,不正是元帅诗中"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的注脚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