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朱丽的头像

朱丽

网站用户

随笔杂谈
202510/26
分享

人生海海 逐浪而行

   刚看到《浪浪人生》的影片介绍时,以为是《浪漫人生》,因黄渤主演,觉得会是从生活的幽默感中感受笑与痛,感受人世浮沉,为浪漫人生注入丰富的底蕴和坚强的力量。 

 一字之差,内容实则不同。相较于黄渤以往的影视风格幽默元素大大减少,没有笑中的痛,没有励志的平凡逆袭,更没有浪漫的人生境遇,有的只是底层劳动人民真实的生活肌理,似乎每个人身边都有黄荣发一家人,照见他们的平庸日常、生存困境、隐秘伤疤,还有熬出来的顽强、闯出来的勇气、豁出去的无畏和扛起来的担当,感动于他们骨子里的善良、永不熄灭的爱和身处低谷永远望向生活的光。

 整部影片讲述了闽南小镇黄荣发一家人在面对人生的跌宕起伏时,用坚守、爱和梦想勇往无前,用相互羁绊抚慰救赎心灵,逐浪而行是真实生活也是人生的信条,道出了底层劳动人民的坚韧。黄荣发曾经是镇上叱咤风云的大哥,但生活的浪头接二连三将他拍倒,加油站欠债、出海打工致残、心脏衰竭......曾一度跳海结束生命,但想到家的温暖又折返海岸;妻子陈梨珍是家庭的支柱,也是定海神针,一位把爱深藏心底默默付出的善良女性,性格倔强却内心柔软;儿子对父亲疏离埋怨,又叛逆,最后被父亲的温暖打动;女儿没有语言只有为家的努力实干;婆婆以她的方式用伛偻的身躯守护着家人。他们每个人各自平凡,又各有特点,都是家庭不可缺少的一份力量,共同抵御着家庭的风浪。

 影片开始让我们感到很稀松平常,甚至有点絮叨冗杂,看不到新意,但是随着剧情的推进,一幕幕所呈现出来的暖意,却异常打动人心。

当黄荣发从海上拖着残疾回到家时,家人一边照顾他一边躲避追债者,他的处处随性和家人的时时关切形成反差。妻子千辛万苦一直经营着欠债的加油站;在需要筹集他的手术费时,叛逆看不上父亲的儿子却以代写情书的荒谬方式赚取手术费;姐姐熬夜加班;90岁阿太编手串,为了家人大家各自奔忙。黄荣发开始虽然不珍惜自己生命,曾想逃避,曾跳海轻生,但是他关心家人,不想拖累家人才如此,他鼓励儿子勇敢写作,提出扩建加油站,经历了重生的觉醒后,他更加无惧风浪和勇于担当。一家人的爱在细微处自然流淌着,朴素的真情就像这平实的镜头,愈真实不渲染愈直抵人心。

妻子陈梨珍的温暖是藏在倔强的外表下的,她像男人一样粗犷,动作利索,不苟言笑,可以拿着高压水枪把几个男人冲的满地乱跑。当黄荣发不敢面对自己身体和生活的挫败时,她拉着他走到加油站,声色俱厉地喊出“死并不牛逼,能真正活下来才牛逼!”这粗鲁的语言背后是深沉的爱。黄荣发是陈梨珍的救命恩人,因为感恩,更因为他的高贵品格嫁给了他。陈梨珍从不说爱,却默默省下钱给黄荣发买进口轮椅,还默默的承担起生活的压力。当黄荣发因肌肉萎缩无法站立,对着轮椅嘶吼时,她推着轮椅走向海边,将轮椅推入海中,让他放下对轮椅的依赖,重新学着依靠自己。她的爱无声,却胜过千万句爱的表达,爱的纯粹爱的彻底。

 当女儿黄娇娇的男友因嫌弃她家境贫穷,脚踩两只船与厂长女儿结婚时,全家一起冲到婚礼排练现场,黄荣发质问女儿男友,让给出交代,现场黄娇娇在全剧中唯一一处较长语言表达:“这个家很糟糕,但那就是自己的家。”她的话处处透着家庭的温暖,对家人的爱和珍惜,阿太点燃了啤酒瓶,现场一度混乱,最后一家人被带进了警察局,但他们全家却在警察局里拍了一张欢乐的全家福。家庭的力量在这一刻无比强大,让黄娇娇从伤痛中走出来,也治愈了内心的迷惘,庆幸从这场恋爱中看到本质,坚定的勇敢前行。

 温暖治愈着他们每一个人的心灵,唯有爱可以破浪。在具有闽南地域特色的赛龙舟比赛中,黄荣发他们的口号“破浪行,逐浪赢,心合一,向前冲”特别有凝聚力和感染力,它何尝不是一个家庭面对困境时的精神内核。有了家人的爱,黄荣发无论如何不堪如何破败,都心怀向往,坚持做康复,为加油站规划未来,甚至在心衰十分严重时,依然坚持赛龙舟击鼓,直至生命离去。就连阿太在神灵前的占卜,都要显示“过了”才会停止,她说“身体是拿来用的,而不是伺候的。”这种人生通透中的坚强引发我们对生命的思考。妻子陈梨珍,更是偷偷咽下生活的苦,成了全家生活的支柱,她身上总像是藏着一股劲儿,从不曾松懈气馁,咬着牙走了很长风雨交加的路,哪怕是面对丈夫的离世,她依然在痛苦中接纳着,这份外表平静背后的灼伤,让人心痛。

影片中最让人开心的时候,是珍发加油站的扩建成功,那闪亮的“加油”两个字,还有海浪的声音,让人看到了生活的希望,终于在历经劫难、乘风破浪后实现了家庭梦想,幸福就在眼前,“加油”两个字开启了人生的新篇章。真的希望剧情就这样结束了,但是黄荣发又病倒了,并且时日不多,一家人的心又沉入谷底,经历致命打击。生活可以是这样,可以是那样,但从不是你想的那样。黄荣发的这场病没有出现奇迹痊愈的结局,最终他还是走了。但一家人没有挎,面对一望无际的大海,他们把伤痛慢慢熨平,生活依旧平凡,勇敢前行是生活给予的答案,正像结尾刘德华客串的港商所说:“不要因为害怕风浪,就不出海。”

影片中儿子把父子俩的故事写进小说,赋予思念以文字的表达形式,这就是蔡崇达的非虚构作品《皮囊》,影片改编自这部作品,是以作者的真实成长经历为蓝本。六年前蔡崇达用《皮囊》的版税把自小居住、生长的老屋改造成了一座面向公众开放的图书馆,名为“母亲的房子”,如何让他的母亲走出父亲离世的悲伤记忆,蔡崇达觉得让母亲扎根的老屋生发出新的故事,她才可以安身,才会跟着新的故事活出新的生活来,儿子对母亲的爱是如此用心良苦,真挚深沉,家人的爱和温暖在影片内外感动着我们。过去的老屋承载着一家人生活和拼搏的温情故事,如今的图书馆演绎着小镇和全国各地人的文化多元故事,是旧时光与新生活的温柔榫接,是儿子为母亲、为故乡筑起的双重“安身之所”,是爱的升华,是对一家人无惧生活风浪精神的传递,是乡土根脉与文化新生的默默延续,让每一个走进这里的人,都感受到“无惧风浪”的力量,热爱生活且坚韧以往。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