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不知道是什么时候,脑海之中,就铭刻了这道烙印,勾起了游览人间天堂的心愿。
只记得尚在总角之年,那时候的少年们,整天不是围绕在父母身边,就是在学校参加各项活动,或学工学农,或加强体育锻炼以增强体质,或政治学习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当然,文化课程依然是占据主要位置,老师说“以学为主,兼学别样!”学生就是要既能动脑又可以动手。只是那时候的学校,没有高考的压力,甚至是没有作业考试劳心费脑,就是有几位尽责的老师,在学期结束的时候,搞一次开卷问答,算作学期结业。说实话,由于教育管理的方式方法不同,那时候没有考试的压力,缺少了一点学习的动力,大伙儿读书热情也没有这样的搏命,家长们也没有如此地“内卷”。不过,由于建国不久,一切都尚在建设起步阶段,在那个时代里,民风还算淳朴,贫富差距不大,当然,物质相对匮乏,大家都一样较为贫困,人们的欲望也就没有那么强烈,许多农村甚至小集镇,几乎多还维持着传统的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传统。
可学校的时钟依旧在运转着,孩子们上学放学,像个寺里的僧人,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那样准时,依旧是最盼望着寒暑假的到来,这一直是学生们的共同愿望。
假日一到,便可以跟随着父母亲去那座东方的大都市探亲,要坐火车旅行。交通工具的单一、稀缺,使得生活在农村小城市里的人们,很少有人经常乘坐火车这样的交通工具,甚至很多伙伴连火车的样子也没有见过,就有人在节假日三五成群,结伴到临近有火车站的城市里,去看火车。至于乘坐飞机,更加是天方夜谭了,多数人都不知道飞机长得什么样子,天上偶尔有一架飞机飞过去,会引得小伙伴们一起跑到露天场所一起昂首观看。
那个时候旅游的人凤毛麟角,专门去旅游的人更是少之又少,出过门乘坐过火车的人也不多,只是在大都市里见过外国人、或者归国华侨旅游,国内尚未听说有哪个平常人专门去旅游的。大多是为了探亲访友出差不得已的人。不过,能够经常乘坐火车旅行,在孩提之间,还是一件值得夸耀的事情,只是那个时候的孩子却并没有攀比炫耀的心理,甚至伙伴之间提都很少提及。
刚刚记事的时候,乘坐的是蒸汽火车,车速缓慢,燃烧的煤烟,浓浓的,像一朵朵的青云,夹杂着煤灰,沿着车窗飘过,灌进车厢里。大人们会提醒关闭车窗,可孩子们不愿意,宁愿开着窗吸着灰,趴在窗前看风景。于是,一趟车下来,往往会有一脸薄薄的灰尘。
后来,时代在前进,交通工具慢慢地进步,开始使用内燃机列车了,大人们也不再要求关闭车窗了,而且和孩子们一起,关注窗外美丽的风景,享受起吹进来的新鲜的空气,这个时候,乘车的旅客渐渐地多了起来,车厢了慢慢地变得拥挤了,同样在终点站下车,依旧衣着鲜亮,红光满面。
那时候探亲过节,总要经过苏州,因为假期时间短暂,亲人团聚心切,每每只能从车窗里眺望一路沿途的风光,一车直达终点站,常常向往着有朝一日,下车游览,哪怕是做一次短暂的停留。而天堂的另一端——杭州,则远远超越了终点站,老是在幼小的心灵里有一种望尘莫及的哀叹。
随着改革开放管理模式的不断更新,出现了打工热潮,出现了春运热潮,还有了几个节日小长假。交通工具飞速发展,日新月异,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处处热热闹闹,一派繁荣昌盛。
人们开始吃喝玩乐享受生活,开始热衷于名胜古迹游山玩水了。终于,走上了工作岗位,有了自己的经济能力和闲暇时光,迈开了脚步,踏上了东南的列车,怀揣着太白痴迷山山水水的遗风,梦想着脚下不断地向前延伸,要亲身地体验一下“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滋味了。
终于,利用工作假期之余,借着探亲的机会,能够自作主张地,在终点站到达以前下了车,顺路匆匆忙忙地进行了实现少年梦寐以求的旅途——踏足了美轮美奂的苏州,亲近了冠绝天下园林的天堂。并且多次一发不可收拾地,于每一次路过,都要下车驻足,饱览这里著名的林园。流连于拙政园,徜徉于狮子园,驻足于沧浪亭,漫步于虎丘山……特别于夜半时分,徘徊在寒山寺,吟诵:“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怀古凄清的钟声,体会诗人那千古的孤寂。
不辞愚钝,一而再再而三的下车之旅,似乎醒悟了什么才叫中国园林建筑的奇迹,什么叫做江南园林之美,什么叫做天下园林的典范,什么叫做传世的古典园林建筑,什么才是传至千载的中华文明的审美,乃至于从中感受到了中华国学的精髓……那真真切切地感受,那实实在在地体会,由耳目到了内心,由手足到了脑海里的,这才是惊世骇俗,这才叫领会巧夺天工的奇妙吧!
一次次的游历,慰藉了少年时候的朝思暮想,那一日日囫囵吞枣的饕餮大宴,真真的一大饱眼福撑了个半死,于是立下志愿,只要是有机会,一定再行重游享受天堂之快。
中间站的是黄浦江畔,那是体验享受近现代都市的百年繁华。紧挨着的就是江南园林之冠小巧玲珑的千年结晶。连接着大都市和美丽的旅游胜地的吴淞江,如同一条银光闪闪的项链,穿坠着一串串珠光宝气晶莹剔透的宝石,那里一处处的胜景,比比皆是,引人瞩目。将足迹伸展向远方,过了中间站再向西南,这是宝石项链的另一边,是碧波涟漪翡翠沁人的西湖天堂胜迹杭州。
揽胜的脚步在逐步地向前延伸,游览祖国大好河山的欲望,丝毫也没有满足。调到南方工作以后,足迹最初也是随着探亲访友的列车踏遍了大半个中国,后来更是培养出了游览祖国大好河山的爱好。而访名揽胜的目标,杭州便是此时的首当其冲了。
杭州西湖去了两次,一次是和亲友结伴同游感受西子的美妙,再一次是参加浙大国学研习班一周多的期间里,细细地品味西子的韵味。
山清水秀的杭州,那碧波粼粼的西湖,宛如一颗碧绿的翡翠,镶嵌在江南的山山水水之间,荡漾出一片沁人心脾波纹。
每次造访,都会情不自禁地吟诵东坡的名诗:“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不知道这位大才子是因为美女爱怜西湖呢,还是因为西湖怜取美女?总之,他对西湖的热爱,他对西湖的了解,他对西湖的贡献,世所罕见。甚至可以说——不知道是东坡成就了西湖,还是西湖成就了东坡。
西子湖畔,众多的景点宛似天就,人文自然之胜,三步一景,两步一观,星罗棋布。如果说苏州天堂的众多园林是小巧琳珑的宝石把件,那么杭州的天堂就是恢弘大气的镇庭摆设。
沿着西子湖堤,一路游览,山水迷离了人们的眼睛,清风爽快了人们的身体,美丽充斥着人们的心灵,扑面而来的大千景观,让人们应接不暇。处处莺歌燕舞,时时欢声笑语。杨絮飞飞,柳丝飘飘,接天荷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画舫游离着玻璃一样的湖水,游人漫步了绿草一般的苏堤。
一切都是生机勃勃,一切都是绿染满目,一切都是春风盎然。常常念叨:“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苏杭虽只是华夏版图上的一颗明珠,却深深蕴含着中华的灵气,展示的是神州的神韵。可以说游览神圣而又美妙的中国大地,天堂苏杭是旅游者的入门“教材”,她们蕴含着古往今来的华夏人文自然文明,囊括了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博大精深的文化。中华旅游少不了中华文化的熏陶,名人效应在中国名胜古迹中特别显著。
那些文人墨客,迁客骚人,景人互映,文留千古,景名千秋。如王勃的滕王阁,范仲淹的岳阳楼,崔颢的黄鹤楼,欧阳修的醉翁亭,杜甫的草堂,王羲之的兰亭,等等。那应该是导游的第二阶段,引导着旅游爱好者们逐步攀升。
至于第三个阶段,则是“无限风光在险峰”,大山大川,气势雄伟,让发烧友们耗费体力流淌汗水,收获着大好河山,享受尽收眼底的雄壮之美。
等到人到中年以后,不仅仅要揽胜自然慷慨的赠与,也要动动思维使用脑力,享受祖国风光这边独好的人文自然的惠赠。那风靡古今的边塞诗风、田园吟诵、爱情情歌,少数民族特异风俗,名都古城,等等,挥之笔墨,吟诵诗歌,将华夏的五千年的文明,和江山如此多娇,在心胸里激荡,在脑海中氤氲,这时候作为一个旅游爱好者,方才踏上了专业的旅途。
在苏杭旅游的启迪之下,令人旅游的欲望,欲罢不能,祖国大地的山水人文胜迹,简直让人眼花缭乱,面对着厚厚的一本中国旅游地图册,甚至会不知道脚步该从哪里开始!光是以西湖著称的旅游胜地就有好几个,而其中著名的西湖风景区除了杭州西湖以外,还有位于广东省惠州市的小西湖等。而且都与苏东坡有关:“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连杭州都没有入他老人家平生功业的法眼,可见这位苏大才子对惠州的重视。而惠州西湖东坡的遗迹无处不在。
对于惠州的精心治理,以及有关致力于惠州创作的大量传世作品,令人世世难以忘怀。
苏东坡还是一位钟情的才子,悼念第一位发妻王弗的“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冈。”泪目了千载的痴情男女。
而在碧水粼粼的杭州西湖邂逅收留的 ,12岁便开始陪伴自己,后来迎娶的,一路历经坎坷的第二位妻子王朝云,更是呵护有加,引为知己。
他们在杭州西湖一见钟情、喜结连理,后结伴在被贬谪的仕途中。来到了惠州西湖,相依为命。美丽的可人,慰藉了苏东坡历经磨难的身心,使他在面临当时岭南恶劣的生活环境之中,却写下了“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的千秋名篇;美丽的可人,能歌善舞,聪慧伶俐,善解人意,让苏东坡更加发奋地艺术创作,和用心政治治理,并治理有方,改变了惠州的生存社会文化和政治环境,张扬了惠州西湖的美名。
相比之下,惠州西湖小巧琳珑,最适合于三五结伴风和日丽、水秀山青的一日游,也可以泛舟碧波湖上携酒小酌,也能够徜徉动情吟诗作画吹拉弹唱,这都是苏东坡的最爱,所以在案牍之劳行的繁忙公务之中,在惠州西湖小憩,应当是他老人家的惬意的享受了。所以,对于惠州西湖理当所以地情深意切,惦记在心,没齿难忘。
可惜的是,朝夕相伴,给予东坡极大的人生慰藉的王朝云,体弱多病,终究耐不住人生的颠簸,在惠州西湖之畔,撒手而去。被热爱她的千古才子,和泪安葬于湖边,让其一生钟爱的美景,和伴他成就了事业的爱妻,也一同千古了。
江山如画,如诗如泣,以西湖命名的美丽风景区,有好几个。而与西湖柔美相对应的景点,难以数计。
浏览祖国的山水古迹人文自然风光,无限江山,无限风光。山水之间荡漾的是情和爱,文明之中充满的是意与恋,名胜之上流淌的是上下五千年的壮阔和辉煌。沿着“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路途,推开960万平方公里的揽胜大门,走一走看一看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九州大地,你会发现,处处辉煌盛景,时时灿烂风光,真真地是博大的天堂之都。
就是这片锦绣的山山水水,更加孕育出了无数的文人墨客英雄豪杰,他们为这片哺育自己成长的土地,为了国泰民安,为了长久的和平,抛头颅洒热血,前赴后继,让天堂永在。
故事里的中国,画图一般的华夏,书写了无与伦比的华章。走南闯北,揽胜东西,无论是三山五岳、五湖四海,美丽的祖国大地,引无数英雄竞折腰!这里安息着许多优美动人的故事,给了无限江山许多动人心弦的美丽,让华夏大地更加无限的浪漫,使得神州成就了神奇的天堂。
今天,旅游已经不再是单纯的文字,也不再只是单纯的遐想。人们旅游的观念在进步,举国涌现了旅游热潮,时代的发展,国家的倡导,特别是五一、国庆小长假的实行,更是推动了全民游历祖国大好河山的激情。不管是怎样的艰难险阻,总是有旅游的发烧友,接踵而至。孩子们的旅游梦想,也逐一成为了现实。小朋友在家长的带领下,利用寒暑假进行社会实践,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吟万首诗,周游祖国大地,填补了书本学习的不足,已经是许多家庭的议事日程。
那些单一的长途汽车、普通的火车早已满足不了人们的需要,高铁已经建设成为了世界之最,飞机更是远距离投送快捷的常用交通工具,地上跑的,天上飞的,水里游的,似乎到了旅游季节,整个国家都在运转。家用小汽车异军突起地成为了百姓家的代步工具,自驾游更加是风起云涌地紧随着时代应运而生……昔日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祖国这么大,我想去看看!”这是许多年轻人的口头禅,“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现在国人的旅游狂热!人们不仅瞩目名山大川、快速崛起的现代化大都市深圳,以及美丽的东方明珠港澳大湾区,还纷纷走出了国门,“世界这样大,我想出去看一看!”像许多来华的国际友人一样,美丽是属于全人类的。在今时今日,大好山河不再只是文人墨客书写着的篇章,人民大众更是用脚步抒发着对祖国的热爱,对永远和平的希冀,对人类的热爱。不管是碧波荡漾,青山巍峨,风土人情,科学艺术,还是悠久的历史,面对着美如天堂的大好河山,时代的脚步一直不会停止,永远不变的是蒸蒸日上的文明发展进程,永远不改的是人民对这美丽天堂的热爱之情!
谢谢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