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花花草草,开在小路边》
作者/张紅艳
夏天来临了,各种花朵开在家乡的小路两边,是一道令人回味的风景线。那些花朵与村庄的风土民情有关系,它包含着厚厚的情感,从一层层牵挂中走来。
尽管家乡的花朵素淡,甚至无名,而我执着的想着它的花颜,不忍心丢弃它的气息。即使它不华丽,我也会在心中守着那份简单的纯粹。
三十多年前,那个夏风吹抚的日子我离开家乡,小路完全被一丛丛浓密的各种花朵包裹了。花在轻风里由红变深紫,由沉重变得轻盈,它们沉重的时候把花瓣垂下来,正好把一条通往外面的小路遮得严实了。那时候,我提着简单的布带子,父亲不说话,母亲唠叨,叮嘱装滿了行囊。只是不像往日清晨那样,这一次父亲没有忙碌着去修车,而是脸上挂着沉重的思绪,让人心疼。
父母送我离去的背影消失在那小路的尽头,我流泪了,每次都是这样。远远地看着她们似乎低头擦拭过额头的汗,父亲用背影把我送往另一个世界,是他向往却永远也不明白的世界。他以为期盼里装的是一粒良好的种子,却不知道,那已经是一枝嫩芽。父亲坚定的认为,我在多年以后仍会沿着花朵掩映的小路回来的,所以他说;“人要走出去看一看外面的世界,条条大路通北京”。
在城市里生活了三十多年,我记得不太清晰,这些时间不是钟表的刻度能说明问题的,它完全可以用来定义一个时代。这些是谁的时代,我不清楚,或者又属于哪个时代?我不能回答自己。因为无数次低调,迷惑,徘徊过。当我离开家乡的时候,我已经不属于锄头和劳动工具的时代了,所以,属于我的那块黑土地自我离开之日起,就开始在心中变得板结了。
过去发生的陈年旧事已经写满了我的额头,在褶皱,滿头白发里。我无能为力去改变,只能把它当作历史用纪念和回味,或者写在一篇一篇的文章里。在未来或某些下雨的日子里,翻开轻吟一阵,让泪水融在雨滴里不知不觉地飘向远方。那些痕迹不能留给孩子们,我的孩子不是我命运的延续,希望他们能改变有出息。当然也不是父亲的缩影,我和父亲虽然曾经生活在那片土地上,然而家乡吹过我们面庞的风,却是不一样的温度。
现在我老了,城市里那些大厦高楼闪烁的灯光,让我的眼睛变得模糊,我尽管读过书,书里的文字让我对这个世界思考得深刻和宽广。然而眼见过的事物,却让我的心灵变得敏感,在人们的眼神里,我分明看见了一个洞察积极向上的自己。从出生就选择了与母胎脱离,去追求自己想要的自由和完美的灵魂。而我却并没有生活在那样的世界里,曾经像一阵风一样的离开了家乡。如今,我的头发白了,却怀念那片土地,我的生命仿佛是从童年到中年再到童年地循环着。所以,时不时我需要回到家乡,去享受那一份份宁静致远。
我的童年时光,也许是生活在树林里或万千叶子下的一阵风声,一串串浪花,一滴雨声,一朵鲜花里的撒娇。一顿农家饭菜里的享受,大野地里的疯狂,一次采摘田园的劳动。当我站在这片土地上 ,我感到一身轻松,也听见了童年的欢声笑语正在向我走近。我又看见老屋里散发着柴草的木香味,熊熊的火焰一点点暗淡下去了。爸爸忙碌着去扫院子,妈妈收拾着锅灶,二米饭装入盆里,锅里留下黄黄的,脆脆的锅巴。妈妈用铲子放入碗里,放上有咸淡味的佐料。一会功夫碗朝天了,砸吧砸吧嘴巴还意犹未尽,伸着小手还要,妈妈一句小馋猫,她悄悄的笑了。
我又看见了屋顶上冉冉升起的炊烟,炊烟是有时间的,是童年无忧无虑的烽火台。早晨的炊烟是勤劳人家的象征,是对好日子的憧憬。炊烟与夕阳是相依相偎的,召唤劳动人民的归来,加快回家的步伐,炊烟是乡愁,炊烟是人间烟火重要的部分。它是童年美好的回忆,是人们三餐的陪伴,是对好日子积累的见证。
那些夏天里在树上沸腾鸟儿的鸣叫,打扰不了父辈们劳作的汗水,却把我童年的情绪东扯西拉。还有停留在玉米叶子上的虫子,它们灵动的翅膀,总会在黑夜里弹奏着一阵热烈的交响曲。野草是我们的兄弟,我与它们胡乱地长在旷野上,风在摇它们的叶子,鸟儿在啄它们的种子,我却在风中拼命疯癫,只要吃饱了别无所求。漫长的夏夜里,童年的时光,总是数着天上的星星枕着万里蛙鸣入眠的,却又被清晨的第一阵虫鸣吵醒。所以,生活在家乡的人,他们的童年总留在了那片星空,纯粹的村庄,那片左右逢源的田野里。我希望回到童年的时光里,然而有许多的事情却永远也回不去了。
黑土地的热情慷慨激昂是珍贵无比!它让种子在它怀抱里扎根,让光鲜亮丽的芽向上生长,再开花结果。那一片片和远天相连鲜艳的生命,将受到人们的永远爱护,赞美,耕耘。如果,要表达对这片黑土地最深沉的爱,最好的方法便是在一个初春的清晨,挎着一个大筐,从容地走向薄雾笼罩的田野。所以父母把我当成了一粒种子,丢在土地里,他用耕耘着土地的精神,耕耘着儿女们的一生。
很多年以前,我一直认为自己是一粒站在山坡上生根发芽的种子,也是唯一懂得欣赏家乡风景的人。春天里,父母把我种在自留地里,在植物堆里长大,我和枝头上闪烁着的大小碎花朵为伴,它们结果了,咧着嘴的,是光彩夺目。风吹香飘万里,把远方山水田野打扮的花枝招展。说不清哪一天哪一棵,这树的枝头先后顺序开花了,鲜艳的,白花花的,粉嘟嘟的,粉白相间的,一串串迎风摆动。路上奔走的,脸上微笑的,目光交流的是花在风中颤抖,香在鼻翼间缠绕,蝶在枝头嬉戏。家乡和房屋,孩子们都淹没在花海之中。夏天的时候,我是父母种在自留地的瓜果蔬菜,在各处山坡边与他们忙碌的影子重叠,与晨光一株株生命中情攠交集。
我散步在村庄的大街小巷,看到到的是勤劳人民种植的各种蔬菜,能吃的果子,瞬间让你放纵的欢天喜地。路边随处可见丰收的景色,蔬菜大棚,新修的柏油马路,威武的大工厂,从散落的丰收气息里解锁许多灵感。我想说;今天的菜园子,丰收的好日子,好风景,好心情属于我。这到处遥曵的生命,劳动之后的交流,阳光灿烂不会停止,它们在这片肥沃的土地上会越开越漂亮。我喜欢这回归的日子,享受纯净,放下伤害,仿佛世间的事情都是别人的。一切的高谈阔论,刮目相看,成功与否和自己都无关了。
父母告诉我,回到村庄里不要张狂,随和一点,那片黑土地的亲戚才不会嫌弃你。我知道土地里的活动,不需要光鲜亮丽的成绩。如果,一个人愿意把生命交给土地,最终他会赤裸裸地与泥土,天伦之乐融为一体。回到故乡,一个人沿着那条开满野花的小路来回走着,走着…那树木下的老屋多了许多莫名的苍桑。巢穴里的燕子不见了,留下斑斑驳驳的城堡。烟囱的炊烟徘徊在屋顶,让人心升温暖,有烟火的气息是家的景象,父母,亲人还在,故乡还在。“没有故乡的人,他们心中不会有一条布满花朵的小路,有的只是空荡荡的叹息”。
所以我对这片土地的认识现在越来越热烈,我不如一只跳跃的小鸟,它尚且可以为这片土地吟唱出快乐的曲子。我不如一抹夕阳,它与家乡能相依相偎,我不如江边那片蓬勃的杨树林,越长越高。我不如那老树上的喜鹊窝不离不弃的陪伴村庄,我不如兄弟姐妹能不离左右照顾父母。而我却在异乡的土地上跋涉,所以对这土生土长的黑土地,抱有极大的遗憾。也许人生是在遗憾之中度过的,如果没有遗憾的人,一生将会过得寡淡无味。
我一直认为自己身上藏着这片土地的气质,然而土地的厚重和温度却并没有慷慨地给予我。它已经存在了千年,万年,它厚重的历史随便抛出一粒砂土,也能抵得过人的一生。那风中吹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召唤,那尘埃中沉淀的风花雪月,劳动者跋涉的厚重,那风中吹来老一辈勇敢坚强奋斗的精神。那风带走小村庄的尘土,不仅把这里的生命,带向远方,也把它的历史写满了人间的烟火小巷。
我带着父母希望的目光,头也不回地无数次离开了家乡,走的勇敢坚强。迎着一片朝阳出去了,鞋底带走了泥土的芳香,在迷茫和坎坷的夜里,遗落在一个又一个城市的角落里,从此我的生命变得坚韧不拔。“这夏天的一阵轻风,把花朵的种子吹的飘飘洒洒,它们落到哪里,哪里就会开花,原来真正的回归不是你沉重的呆在哪里,而是随风飞翔”。在风里花朵完成了生命的重生,悄悄的把根须扎根在这片勃勃生机的黑土地。
家乡的一切,它如慈祥的母亲,包容着它的儿孙,你来它高兴,你不理它也不生气,它就静静的呆在那里,等着你归来后的回心转意,等你尝遍人世间的百苦,然后,你踏踏实实的归来。
是啊,人总是期盼太多,心比天高,与其心升悲凉,烦恼,不如泡杯热茶,与亲人团聚,吃点家常菜,告诉孩子们那些从前的故事。也许对他们今后的成长有所帮助,要做一个知恩图报的人。
站在家乡田野里时常沉醉不已,有些植物不只是用来观看和吃的,更是用来感受的。植物不如玫瑰那么浓香,但这是大地的味道,这味道是一条无形的纽带连接人们的心灵,一起呼吸一起成长。那些繁华落尽的坚守,经历沧桑不失本色的坚韧。虽然它们沉醉不语,仿佛述说久远的故事,却在无声的世界里给人类许多的领悟和幸福。
回到故乡流连忘返的走在开满花朵的小路上,它们已经由浅笑变得灿烂,树叶,丰收的庄稼在迎风飞舞。“故乡我又回来了,内心深处变得更加饱满,热爱,丰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