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山区,似一条沉睡的巨龙,绵延于华夏大地西南一隅。
一隅中的故乡——重庆市黔江区,恰似一颗镶嵌在武陵山区腹地的明珠,散发着独特而迷人的光芒。它历史悠久,犹如一部厚重的竹简,每一片都写满了故事;它风光绚丽,宛如一幅绚丽的画卷,每一笔都勾勒出大自然的神奇。这里,山是远山、大山、高山,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曾因山高路远,道阻且长,脸上除了苦涩还是苦涩。当然,站在今天的阳光下眺望这片土地,除了大地山川的绿意盎然、生机勃勃,还有就是安居乐业的祥和、交通便捷的幸福。
追忆过去,远去的苦涩,总是不时出现在我的眼前。新中国成立后,由于山区恶劣的生产生活条件,黔江一直在贫困落后的泥淖中挣扎,1986年被确定为全国331个国家重点贫困县之一。“养儿不用教,酉秀黔彭走一遭。”是刻进骨血的生存密码;“穷山恶水石旮旯,红苕洋芋苞谷粑。”是留存心中的贫困注脚。这两句带着苦涩的顺口溜,不仅是人们与贫困抗争的岁月印记,也是我辈成长中最真实的生活写照。
20世纪90年代中期,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如一束温暖而明亮的光,照亮了武陵山区农村地区的沟壑田坝,人们开始由吃不饱、穿不暖的困难时期迈入温饱时代,苦涩的脸上终于有了笑意。
伴随着温饱生活的脚步移动,道险且阻仍然如鲠在喉。在我一次次“向往外面世界”的经历中,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记。
1989年3月的某一天,我怀着忐忑与期待的心情,沿国道319线前往成都医治少年时落下的残疾。客车从黔江城缓缓驶出,刚到册山,因为前方开山放炮,便戛然而停。这里,便是过往车辆驾驶员口中的鬼门关——梅子关,因其“三十六道拐,七十二道路弯”的险要地势,宛如一道难以逾越的天堑横亘在黔江出山的必经要道。为了解决翻山之难,人们正在此处修建梅子关隧道。炮声终于停歇,车辆缓缓启动,到了半山,出于安全考虑,所有乘客都要下车步行到对面山坡下。而我,因身有残疾,得以与驾驶员一同翻山越岭。那一段路,仿佛是一场闯关夺隘的生死考验,每一步都充满了艰辛与未知。
傍晚,终于抵达彭水汽车站。那时,若想从彭水到涪陵乘坐客车,需翻越白马山等险隘,不仅耗时漫长,路途更是艰险万分,让人望而却步。于是,乘船成了首选。从彭水到涪陵,乌江航道险滩密布,犹如一条蜿蜒的巨龙,暗藏着重重危机。船舶不能夜航,只能清晨出发,傍晚才能抵达涪陵。从涪陵到重庆的客轮晚上12点启航,凌晨到达重庆朝天门码头。我匆匆从朝天门码头赶乘公交车到菜园坝火车站,购买了前往成都的火车票。经过十多个小时的颠簸,终于抵达成都。细细算来,紧赶慢跑,从黔江到成都需要整整3天时间。
后来,国道319线进行改扩建,通行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1993年的国庆前夕,我与朋友前往成都办事。一大早开车从黔江出发,中途还需住一晚,第二天一大早再出发,下午才抵达成都,用时要两天。在我的记忆深处,每次外出到成都,这样的快捷便利已经让我心满意足。沿途那一个个餐馆、旅馆,如同过往车辆乘客的加油站,一道道美食也应运而生。黔江鸡杂、涪陵江团、邮亭鲫鱼、南山辣子鸡、江北水煮鱼、重庆火锅等,一道道招牌菜,让人回味无穷。
“要想富、先修路;要大富,修好路。”时光悄然步入21世纪,黔江迎来了振奋人心的好消息,这也是黔江交通史上的两个重要节点。一是渝怀铁路黔江段于2001年11月正式开工,并设置黔江火车站。当时,渝怀铁路能够从黔江过道,既离不开黔江干部群众对改变黔江交通落后面貌、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强烈要求,更离不开国家对贫困山区的扶持与关爱。以至于人们戏言“黔江人民硬是凶,铁路掰个弯弓弓”。二是2005年9月28日,渝湘高速公路黔江段开工建设,和铁路走向一样,在黔江又拐了一个弯。
2004年4月,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我到正阳下乡。看到火车站建设如火如荼,站前广场、候车室初具规模;看到乡亲们那一张张喜悦的笑脸,这种朴实的幸福感特别让我感动。沿途,贯穿正阳——舟白的正舟大道初具雏形,连接正阳——青杠工业园区的正青隧道已开工建设。
2004年1月14日,位于舟白的武陵山机场破土动工,人们期待已久的铁路和机场落户黔江。至此,黔江才圆“国父梦”,又圆“飞天梦”,开始擘画“高铁梦”。
2006年11月1日10点30分,当车头戴着红绸的8610次客运列车缓缓开进黔江火车站时,整个站台瞬间沸腾了!欢呼声、掌声此起彼伏,乡亲们踮着脚张望,有人甚至激动地抹起了眼泪——这抹鲜艳的红,载着的不仅是旅客,更是一个时代的期盼啊。身着盛装的黔江土家苗族儿女载歌载舞,仿佛在过节一般,用一张张笑脸表达着心中的喜悦。渝怀铁路全线运营,标志着黔江结束了只有公路、没有铁路的历史,开启了新世纪新的篇章。2010年11月22日,武陵山机场正式运营,黔江再添空中快捷通道。
高速公路、铁路、机场的建成,让黔江这个曾经边远偏僻的少数民族聚集区,一跃成为武陵山地区重要的航空门户和旅游中转港。同时,也标志着黔江“铁(路)公(路)机(场)”立体交通枢纽网的全面建成,成为武陵山区重要的客流、物流和车流集散中心,也为黔江建设武陵山区域中心城市奠定了坚实的交通基础。
车站,是城市的动脉,源源不断地输送着生机与活力;机场,是发达城市的标志,象征着开放与包容。火车拖来了一座现代化城市——黔江正阳新城、舟白新城。短短十多年间,黔江城区已经建成幅员面积27.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8万多人的中等城市。
2025年6月27日,又是一个值得永远铭记的时刻,黔江高铁开通,黔江到重庆车程不到1个小时。时速超过350公里的高铁呼啸而过,将黔江与外面的世界紧紧相连,远山不再遥远,梦想触手可及。
站在高处眺望,一列列动车如银龙般穿梭在武陵山的崇山峻岭间,在城市与乡村之间架起希望的桥梁,载着山区人民驶向更美好的明天;仰望蓝天,武陵山机场起飞的银鹰划破长空,在云间留下奋进的轨迹,预示着黔江正乘着时代的东风振翅高飞,向着更加辉煌的未来翱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