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贾云的头像

贾云

网站用户

散文
202509/03
分享

乒乓少年

孩子八岁,一年级。总感觉他很小,不知道哪一天他迷上了乒乓球。

这个暑假学校竟然没有暑假作业,于是孩子常常跟我一起上班。

他不想学习,只想着玩。一休息,就拿着自己的乒乓球拍在走廊里对着墙面打球。这乒乓球来回的声音打破了宁静的办公环境,也让我心生不安。他却很得意,不时的跑来向我炫耀:“爸爸,我连着打了15个”“这一次我连着打了33个”。有时还硬拉着我去看他的“球技”。

他很着迷,无论是去食堂,还是去卫生间,都要一边拍球一边去。

他经常和我一起走。他就蹦蹦跳跳的走在我前面,一路乒乒乓乓的响过去。我则满是谦意的和边上人打招呼。

有时候,他还会邀请同事家的孩子一起来玩,小小的走廊瞬间变成了他们的乒乓球场。他们的笑声此起彼伏,虽然给工作环境带来了一些喧闹,但也增添了不少生机与活力。

看着他那专注而快乐的样子,我不禁开始思考,或许这就是孩子的天性,对一切都充满好奇与热爱。乒乓球不仅让他找到了乐趣,也让他学会了坚持与努力。尽管我对他的这种不分场合的“乒乓球运动”有些无奈,但看到他因为这项运动而展现出的活力与热情,我也不忍心过多责备。

他会兴奋地跟我分享他新学会的乒乓球技巧,比如如何发球才是教练满意的标准动作,眼睛要如何盯着球而不至于手忙脚乱。看他那认真的模样,我仿佛看到了一个未来的乒乓小将。

他也会在打球的间隙,跑过来问我一些关于乒乓球的问题,比如为什么乒乓球拍有不同的材质,为什么有的球拍很贵有的球拍却很便宜。这些问题虽然简单,但我看得出他是真的对乒乓球充满了好奇和热爱。

这个夏天,乒乓球成了他最好的伙伴,也成了我们父子之间交流的一座桥梁。虽然办公室的宁静不再,但那份因乒乓球而生的快乐与温馨,却让这个夏天变得格外难忘。

把孩子带到办公室,其实是无奈之举。还好没几天,就为他找到了去处。办公室又恢复了宁静。

为了满足他的乒乓梦想,我给他报了乒乓球兴趣班。他很开心,常回家讲教练的厉害,奇怪他竟然喜欢所有的乒乓球老师。也许是兴趣所致,他把几位乒乓教练都当成了“大神”。

每次看着他小小身影随着乒乓球而跃动,我就想起了我的少年时代,那时我也曾是个乒乓少年。

少年时代有许多关于乒乓球的记忆。印象最深的就是在小学校园前排教室前面的水泥乒乓球桌。那一排乒乓球桌是砖头加水泥砂浆制成的,桌面是水泥找平的。可能开始桌面确实是平的,但是记忆里的桌面似乎有许多小坑。乒乓球拍,应该是只有老师的拍子是一面带皮一面光板。而大多数小伙伴们的拍子都是光板的。我也有一个,一块小木板,刻了一个小手柄。我的拍子不是圆的,是方的。不过呢也不要笑,用方拍子的也不是我一人。

初中开始,学校出了一名乒乓球高手——地理老师。所以我们学校的乒乓球人才,都是地理老师教出来的。这可不是笑话,是奇迹。我们的地理老师姓王名彩云,身体较高,偏瘦。在他风华正茂的时代,双眼里是藏不住的一股劲,一股与世界对战的力道与勇气。他打球时,帅的刚刚好。他学识广博,地理课风趣有料,同学们都喜欢。时间长了,同学们就知道了,他的特长可不只是地理,还有乒乓球。

我天生瘦弱,内向自卑,少年的我对群体体育有着满满恐惧,所以一直没有机会跟彩云老师学打乒乓球。等到了高中,学习任务就更重了。当时想也许高中毕业就可以跟彩云老师学球了。这不高中毕业了吗。可惜时光总在不经意间流走,转眼毕业几十年,老师没老,学生的眼睛都老花了,乒乓球我还是没学成。

彩云老师退休数年了,但是他的乒乓球还在打。有次刷到小视频,一个乒乓球俱乐部的视频,竟然看到了彩云老师。目光还是一样亲切,人还是那么瘦,似乎有沧桑感。我看着,还是如父般亲切。恍惚间,又回到了几十年前,一位高瘦敏捷的青年,轻轻挥舞着球拍,潇洒而矫健的与乒乓球一起舞蹈。

想来彩云老师也曾是乒乓少年,我也是,我们都是。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