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周基云的头像

周基云

网站用户

散文
202509/07
分享

茶中岁月长

晚饭后,我闲坐在桌边。窗外,细雨如丝,轻轻敲打着玻璃,与轻风缠绵低语,沙沙的声响像是它们在诉说着温柔情话。我慢悠悠地沏上一杯新茶,热气升腾间,袅袅茶香沁鼻入肺,驱散了白日的疲惫。

  轻轻吹弹开漂浮在茶汤上的茶叶,轻啜一口,那甘冽的滋味瞬间在齿颊间散开,生津回甘。思绪也随着茶香,断断续续地弥漫开来。

  对茶的最初印象,要追溯到儿时。那时,父亲总爱端着一个大茶缸,里面泡着浓浓的茶。我曾好奇地尝过一口,苦涩的味道让我直皱眉头,那时的我还不懂茶的优劣,只是天真地想:是不是吃苦多的人,需要用这苦味来补充?所以,小时候的我从不喝茶,口渴了就喝白开水,若是渴急了,就用葫芦瓢从水缸里舀上半瓢,仰头一饮而尽,畅快淋漓。

  后来,读到苏东坡到寺院的故事,让我对茶多了几分兴趣。苏东坡去寺院游玩,方丈因他的身份变化,态度从“坐”到“请坐”再到“请上坐”,奉茶也从“茶”到“敬茶”再到“敬香茶”。苏东坡留下的那副对联,调侃中尽显世态炎凉。可我却有些替方丈不平,毕竟赏茶也需有缘人,那时不懂茶的我,若喝上香茶,怕是真如猪八戒吃人参果——食而不知其味。

  工作后,我虽没有刻意讲究饮茶,却也随着同事,对茶的品种、口味有了些了解。因为不嗜烟酒,我反而对茶多了一份留意。《茶经》虽声名远扬,但时代久远,读起来难免晦涩,我也未深入探究,毕竟如今的茶种类繁多,陆羽见了怕也认不全。

  茶的世界丰富多彩,品种多得让人眼花缭乱。懂茶的人还讲究时令饮茶,春饮花茶,夏喝绿茶,秋品青茶,冬尝红茶。大多数茶以新为贵,可普洱茶却独树一帜,有着“古董茶”之称,越陈越香,越放越珍贵。前些年被炒得火热,如今也回归了本真。

  苏东坡爱把美好事物拟人化,赞西湖是“欲把西湖比西子”,赏茶则称“从来佳茗似佳人”。商人将这两句集为茶楼对联,倒也妙趣横生。林语堂提出的茶“三泡”之说,更是让人浮想联翩。第一泡如十二三岁的幼女,清新纯真;第二泡似十六岁的少女,韵味十足;第三泡则像少妇,沉稳醇厚。每一泡都有独特滋味,令人心神俱醉。

  在我看来,茶文化虽博大精深,但于我而言,喝茶无需太多讲究。一年到头,我最爱喝绿茶,用一个透明玻璃杯冲泡。透过玻璃杯,能清楚看到茶叶在水中舒展、沉浮,宛如一场轻曼的舞蹈。它们默默舒展,无私奉献出自己的芬芳。

  在这寂静的夜晚,看着杯中茶汤,不禁想起“寒夜来客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

的温馨画面。品一杯香茗,翻一卷好书,恍惚间,竟也有了“红袖添香夜读书”的惬意。

  忽然,茶的禅意涌上心头。茶的本味究竟是苦、是香,还是甜?这茶,又何尝不像我们的人生,青春时鲜绿饱满,在岁月的冲泡中,慢慢褪去青涩,沉淀出沉稳,默默奉献,直至慢慢变老。茶中岁月,悠长而美好,每一口都是生活的滋味。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