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周基云的头像

周基云

网站用户

散文
202509/20
分享

纳凉时光

盛夏的热浪裹挟着蝉鸣,将整个乡下炙烤得蔫头耷脑。唯有黄昏时分,暑气稍敛,纳凉的时刻才为乡野注入了鲜活的烟火气,宛如给沉闷的夏日撕开一道透气的口子。

夕阳的余晖还恋恋不舍地洒在天边,吃过晚饭、洗净一身燥热的乡亲们,便纷纷行动起来。凉床、竹椅、板凳,在各家门前的晒场上各就其位。有些人家还会拎起水桶,在晒场上泼洒清水,水珠落地,蒸腾起丝丝凉意,驱散着残留的暑气。小孩子们惬意地躺在光滑的竹制凉床上,大人们则围坐在一旁,手中的蒲扇有节奏地摇晃着,送来缕缕清风,也赶走那些贪婪的蚊虫。

天色尚明时,哥哥总会拿出心爱的二胡,对着泛黄的曲谱,沉浸在悠扬的旋律中。《人民公社春来早》的欢快,《公社社员卖粮忙》的激昂,还有京剧样板戏里的铿锵唱段,从琴弦间流淌而出,为即将开始的纳凉时光奏响序曲。那熟悉的调子,至今仍能在我记忆深处轻轻哼唱。

当夜幕如墨渐渐晕染开来,年龄稍大些的孩子便按捺不住兴奋。除了追逐闪烁的萤火虫,最期待的莫过于缠着大人们讲故事。奶奶是讲故事的高手,她会指着浩瀚夜空,教我辨认 “牛郎星” 与 “织女星” 的位置。在她轻柔的讲述中,牛郎织女跨越银河的凄美爱情故事缓缓展开。我望着那璀璨星河,仿佛看到银河两岸遥遥相望的身影,满心都是对他们分离之苦的惋惜。奶奶还神秘地说,每年七月初七,世间的喜鹊都会消失不见,它们要去天上搭起鹊桥,成全牛郎织女一年一度的相聚。起初我满心怀疑,可到了那天,我特意留意,平日里常见的喜鹊竟真的不见踪影,这奇妙的巧合,让我对奶奶的话多了几分相信。她还说,在七月初七的深夜,只要躲在辣椒秧棵下,就能偷听到牛郎织女的悄悄话。这个充满诱惑的说法,让我跃跃欲试,即便要忍受燥热与蚊虫叮咬也在所不惜,可一想到可能潜藏在暗处的蛇,最终还是望而却步。

妈妈肚里的故事虽不算多,却也别有一番韵味。她讲的戏曲故事,多是才子佳人的缠绵,如今大多已模糊在岁月里。唯有 “田螺姑娘” 的故事,始终在我记忆中熠熠生辉。那个温柔善良、默默付出的田螺姑娘,用勤劳编织出美好的生活,或许正是故事里传递的美好品质,让它经久不衰。

纳凉时,串门的邻居们也会带来各种故事。他们讲述的多是村里的家长里短,偶尔也会聊起那些令人毛骨悚然的灵异事件。在没有通电的漆黑夜晚,只有点点星光勉强照亮四周,大人们口中惊悚的情节与结局,让我们既想听又害怕。听完故事后,连独自去上厕所都成了需要鼓足勇气的事。

村里的 “老秀才” 更是故事宝库。我常带着弟弟,抱着凉席,跑到他家附近的塘埂上。席子往平整的地面一铺,就静静等待故事开讲。“老秀才” 吞云吐雾间,薛仁贵征战沙场的英勇、瓦岗寨好汉的豪情、三国英雄们的谋略与情义,都在他抑扬顿挫的讲述中鲜活起来。他就像一位神奇的魔法师,用声音编织出一个个精彩世界,让我和弟弟听得如痴如醉,连蚊虫叮咬都顾不上,燥热的暑气更是被抛到了九霄云外。

哥哥曾说,故事都藏在书本里。为了探寻更多精彩,我开始四处找书阅读。翻遍父亲的《党员生活》,借来邻居的《农村百科知识大全》,虽然没能找到期待的故事,却也在字里行间收获了不少知识。

那些夏日纳凉时的故事,就像清凉的风,吹散了漫长酷暑的燥热,也像一扇神奇的窗,为年幼的我打开了认识世界的新通道,在记忆深处留下了最温暖的印记。一天清闲,给我留下一生的遗憾。每当想起她,那些忙碌的身影,温暖的手艺,无私的付出,便如潮水般涌上心头,成为我心中永远无法忘却的记忆。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