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周基云的头像

周基云

网站用户

散文
202509/23
分享

放鸭子的农村往事

早年在农村,日子过得拮据,但家家户户总少不了养些牲畜。猪和鸡是必养的 —— 猪能卖钱贴补家用,鸡能下蛋,逢年过节还能宰了改善伙食,关键是不用费太多人力照看。唯独鸭子,不是每家都养。大人们要忙着下地干农活,孩子们得上学,实在抽不出时间专门放养。

有一年,我看着别人家放鸭的热闹劲儿,心里直发痒,便缠着父亲想买几只鸭子让我来放。父亲盯着我看了好一会儿,慢悠悠抽了两口烟,才开口:“别光看人家轻松,真把鸭子交给你,你能管好?” 我当时胸脯拍得震天响,一口应下:“没问题!”

此前,我常看见伯父家的四哥赶着百十来只鸭子,在田埂上慢慢走。那群鸭子排着整齐的队伍,浩浩荡荡的模样,活像一支训练有素的小兵。偶尔有几只落在后面,在路边啄几口草籽或是小虫,仰着脖子咽下后,又赶紧追着大部队往前赶。那时我总觉得,当个 “鸭司令” 也没多难。

没过多久,父亲真买了十只小黄鸭回来,还捎带一个竹篾编的鸭围子。他把鸭围子搭在我床边不远处,当成鸭子的 “小窝”。看着那些毛绒绒、黄橙橙的小家伙,我心里满是欢喜,既然立下了 “军令状”,就暗下决心一定要把它们养好。刚开始,我用剩饭泡软了喂它们,再去田埂边挖些蚯蚓当 “加餐”;等鸭子稍大些,每天放学我就往河边跑,摸河蚌、抠螺丝,撬开壳取里面的肉喂给它们,还会把鸭子赶到门口菜园旁的壕沟里,让它们在浅水里戏水、自己找食吃。

鸭子一天天长大,圈在鸭围子里渐渐不老实了。有时夜里被老鼠惊着,就会扎堆乱撞,把鸭围子撞得歪歪斜斜,满屋子乱跑。后来我每天睡前,都要找几根长板凳靠在鸭围子边上固定好;鸭围子底下是泥土地,我还会撒上一层草木灰,这样第二天早上清扫鸭粪时就方便多了。每天天刚亮,我一打开鸭围子,鸭子就争先恐后地涌出来,扑棱着翅膀 “嘎嘎” 叫着,清脆的叫声一下子打破了村子的宁静。

平日里,我常把鸭子赶到水田里放养。它们在泥水里找食,脑袋一伸一缩,扁嘴在水里探来探去,偶尔叼到一条蚯蚓或是小虫子,就急急忙忙咽下去,生怕被同伴抢了去。

到了暑假,才是我真正 “大显身手” 的时候。每天我扛着竹竿、戴着草帽就上岗了,有时还会揣个水壶解渴。最熬人的是中午,要是在河边还好,能找棵树躲躲阴凉;可大多时候要在稻子收割后的田里放鸭,光秃秃的田埂上连个遮阴的地方都没有,太阳晒得我头晕眼花。即便戴了草帽,脸上、脖子上的汗还是一个劲往下淌,后背上的汗顺着脊梁骨往下流,痒得像小虫子在爬。可鸭子不管这些,依旧在水田里吃得欢,扁嘴啄食的 “啪啪” 声老远都能听见。实在热得扛不住了,我就跑到附近的水塘或小河里泡一会儿,凉快透了再回来接着看鸭。

印象最深的,是跟着四哥去邻村放鸭。那时邻村刚收割完一大片水稻,田里到处是掉落的稻穗,最适合鸭子觅食。父亲让我把鸭子赶过去,晚上住在四哥家,跟着他一起放鸭。每天天还没亮,四哥就喊我起床赶鸭子上路。鸭子走到未收割的稻田旁,总忍不住往田里钻,啄食稻穗,我急得用竹竿乱打。四哥见状赶紧拦住我:“不能这么打,得用棍子赶着走,你这么用力打,会把鸭子打伤、打残的。” 说着,他拿起竹竿给我示范 —— 只见他轻轻把竹竿往鸭子身前一挡,鸭子就乖乖地往田埂上走,比我乱打一通管用多了。

前两天放鸭还算顺利,四哥还带我去附近看西瓜的瓜棚里歇脚。看瓜的大叔很热情,不仅跟我们聊天,还切了西瓜、香瓜给我们吃,甜丝丝的瓜肉下肚,暑气一下子消了大半。可到了第三天,天公不作美。夏日的午后,一场雷雨毫无征兆地来了。豆大的雨点砸在水面上,溅起密密麻麻的涟漪,鸭子被吓得四处乱窜。我没带雨具,只能慌忙打开随身揣着的雨伞,可刚一撑开,就被狂风掀翻了,伞骨也断了两根。雨水瞬间把我浇透,衣服贴在身上冰凉。我又急又怕,站在田埂上直跺脚,雨水、汗水混着眼泪一起往下流。

四哥早有准备,他迅速披上蓑衣、戴上斗笠,先把我送到瓜棚里,安慰我说:“别慌,你在这儿等着,鸭子我去赶。” 等雨势稍小些,我远远看见四哥站在田埂上,手里的竹竿轻轻挥动,原本慌乱的鸭子渐渐被他聚拢起来,跟着他往回走。那一刻,他就像一位指挥若定的将军,率领着自己的士兵 “班师回朝”。

那年秋后,鸭子养得肥肥壮壮的,变卖后换了不少钱。父亲为了奖励我,特意给我买了一个黄色的帆布书包 —— 那是我盼了好久的东西,拿到书包时,我高兴得一会儿看看,好长时间都睡不着觉。

如今回想起来,那些跟着鸭子奔跑的日子,是我童年里最鲜活的记忆。我陪着鸭子长大,也在放鸭的过程中学会了面对困难、解决问题,那些经历,成了我人生里最珍贵的成长礼物。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