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嫂病了,这回可病得不轻。狗剩妈心里最清楚,川嫂的病纯粹是让狗剩气下的。
自从狗剩和川嫂结婚后,狗剩妈多次在背地里教育过狗剩,你媳妇儿口里出口外不容易,要好好对待她。
狗剩一口一个:“知道了,知道了,……”应着。
狗剩是他妈的心尖宝贝圪旦,前几年除了他妈呵护狗剩,3个没出聘的姐姐也非常疼爱狗剩。后来狗剩对待川嫂实在是越来越不像话了,就连他妈也实在看不下去狗剩的做法了,狗剩大(爸)更是十分生气,恨铁不成钢,骂狗剩是个“灰没头”,真不让人省心。
狗剩出生在位于沙城县龙海公社西南端,不出名的花台村。由于狗剩妈在生他的3个姐姐之前还生过2个男孩儿,可都一二岁就夭折了。狗剩一出生,他妈听了一个算命先生的话,说不享钱(值钱)的名字的娃儿好养活,才给狗剩取了这个名字。
狗剩9岁时开始念书,起了个官名叫尚帅。村里大多数人不知道狗剩还有尚帅,这样一个响亮的名字。只有和他从小耍大的马斌、牛彬、杨宾,才知道狗剩的官名叫尚帅。
狗剩念到5年级毕业就不念书了,和马斌、牛彬、杨宾四人一起辍的学,就为了每天骑马和骑驴。当年花台村队长分配马斌的三爹、杨宾的二舅夏秋两季给生产队放马和驴,狗剩、马斌、牛彬、杨宾4人为了骑马和驴,他们殷差给家里割羊草掏猪菜,就跟上两个大人放牲口,今天骑一骑马,明天骑一骑驴。狗剩从来都是早出晚归,可羊草没割回多少根、猪菜没掏回几大把。狗剩有3个姐姐替他做,把狗剩惯成了村里出了名的懒散人。有时姐姐们生气地说,油瓶跌倒了让狗剩扶起来,他都不怠腰(不给做),村里人说狗剩懒得筋疼,甚也不想做。私下有人说,狗剩是村里上了分数线的光棍儿。狗剩有时听到了也不气不恼,总是咧开嘴笑。
不过,狗剩心里早就打定了主意。
上世纪六七年代,花台村流传着一个顺口溜“光棍们坐到一打打,娶不过老婆引(娶)侉侉”。这里的“侉侉”主要是因地区的语言不通,对话互相听不懂,本地人就把外省区的人称为“侉侉”,其实质的根源,就是由于地方语言不同,造成语言交流障碍。
就在狗剩25岁那年,看到村里许多年轻人想方设法成了家,有不少年轻人娶回许多外省区穷乡僻壤小村子的姑娘。马斌、牛彬、杨宾3人都比自己小1岁,他们通过到城区倒腾小买卖挣了钱,也都取过了媳妇儿,并且都是本地的姑娘。狗剩心里有些不服气,难道我尚帅还不如几个小“兵”。
狗剩打定主意出去闯荡闯荡,也要娶回了媳妇儿。狗剩和他妈要了800元,这是他妈给狗剩积攒的娶媳妇儿的彩礼钱。
狗剩妈心想,3个闺女都出聘了,老儿子该着娶媳妇儿了。狗剩妈几次托人说媒都没弄成,看来狗剩没有娶本地姑娘的命,狗剩到外地说不定真能折腾出个样儿来。
狗剩打这主意不是一二天了,好长时间谋划要去四川,前往通顺村先向兄嫂请教一番。狗剩的三姐出嫁到离苗壕村50里地的通顺村,兄嫂是狗剩三姐的妯娌。
当年聘三姐时狗剩是押轿(姐姐出嫁,弟弟给姐姐送亲)的。三姐夫家的院子很大,一溜大正房有十间,3个装担子(担子,是指梁;每两间为1个装担子)房,每个装担子房外跨1个大单间,由里外间组成一套;一溜南房,东西是围墙,组成四合大院。一进大门,3个入户门上涂了绿漆,阳光照耀下熠熠生辉。三姐被娶进了西边的装担子(梁)正房,三姐的公婆住着中间的,三姐夫的哥哥嫂嫂住着东边的,还知道站栏柜(供销店售货员)的三姐夫的哥哥因有些残疾娶了个四川的老婆,狗剩管三姐夫哥哥的老婆叫兄嫂。
狗剩几次去三姐家,每次都能见到兄嫂。她不是给三姐家送过来自己做的米凉粉,就是送过来煮熟了的自家地里种的玉米……兄嫂人很热情,说话善解人意。狗剩也经常听到三姐夸她妯娌(兄嫂)的好,心地善良,孝顺公婆,做事勤快,妯娌关系非常好……狗剩心里想着美事,脚下蹬自行车也轻松了许多。狗剩骑的自行车,是聘三姐时三姐夫家送的。
轻车熟路,狗剩走了1个半小时,上午10点多就到了通顺村。刚进大门,就听到有人叫喊的声音,狗剩下了自行车,踩下支车架停稳自行车。
抬头见三姐的家门和她公婆的家门都锁着,只有兄嫂的家门没上锁,狗剩快步奔向东正房,用手拉开房门,只见一个姑娘躺在炕上,双手抱着肚子,嘴里叫喊着,痛死我了,痛死我了……狗剩没听明白, 看抱着肚子的样子,可能是肚子疼。
狗剩知道兄嫂有2个孩子都念书了,女儿花花四年级了,儿子俊俊二年级了。炕上姑娘估计有20多岁,她是谁呢?
姑娘见来人了,暂停了喊叫。“我的肚子痛,帮找一下姐姐和姐夫,他们出地里劳动了。”姑娘一边说一边打手势。
狗剩根本听懂说什么,可仿佛明白了意思,姑娘说是兄嫂的妹妹,看样子是肚子疼。
院里的人可能都去地里了,我狗剩碰上了,就先送姑娘到医院看病。狗剩这样想着,看见兄嫂红躺柜上放着半支铅笔和一个作业本就拿起来,从本子上扯了一页空白纸。
狗剩用铅笔在纸上写:你姐姐是我的兄嫂,你是不生病了?离这个(通顺)村2里路有兴盛公社卫生院,先送你去卫生院治病。
姑娘看了一下狗剩歪歪扭扭的笔迹,刚开始摇头表示不同意,过了一会儿肚子疼得头上大汗淋漓了,这才答应了狗剩送她去卫生院。
狗剩想把姑娘背到卫生院,可姑娘坚决不同意。狗剩只好给姑娘头上围了围巾,在自行车捎货架上垫了俊俊睡觉的小褥子,让姑娘双腿分开骑在上面,用双手抱住车座子。狗剩推着自行车一步一步向前走,大约用了半小时多到了兴盛卫生院。狗剩将姑娘送进了急诊室,大夫给姑娘进行了诊断,需要住院治疗。
给姑娘办理住院手续时,姑娘从身上掏出了介绍信。狗剩看到介绍信上面写着:兹有四川省花X市X贡县莱X公社X营村新月琴,女,23岁,未婚……才知道了姑娘叫新月琴,因为地名里有四个字不认识,所以姑娘究竟是什么地方的人,狗剩一直也没弄清楚,只知道新月琴是四川人。
新月琴得了急性阑尾炎。大夫说,幸亏送来的及时,再晚半个多小时,阑尾穿孔了,会引发严重并发症。
根据新月琴的病情,住院进行了手术治疗。狗剩忙前忙后,给新月琴把住院手续、手术手续都办理得妥妥当当。
“新月琴在哪个病房?”是兄嫂急匆匆向一位护士打听。原来兄嫂和丈夫从地里劳动回了家,不见了新月琴,却看见了狗剩和新月琴交流时写的字条,就赶到兴盛卫生院来了。
当兄嫂知道是狗剩把月琴送到了卫生院,又给垫上了住院费、手术费,一时激动得说不出话来。
顿了好长时间才感激道:“谢谢狗剩,救了我的表妹月琴。”
狗剩救了月琴的命,兄嫂改变了原来的一个想法。新月琴是兄嫂二舅的女儿,此次来就是兄嫂的二舅托咐她给月琴介绍对象,新月琴带着介绍信就来到表姐家。兄嫂原来想的是给本村的杜春山介绍,杜春山在沙城县的一个煤窑当挖煤工,手头不缺活钱。结果昨天刚来,还没等兄嫂和杜春山家的人说道此事,就发生了这样的意外,事情就这么巧合,真是让人难以说清楚,道明白。
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狗剩在周边村相了许多对象都没有成功,在月琴姑娘危难之时无意的显身手,打动了有情人,确实也感动了兄嫂。狗剩对新月琴有情在先,新月琴对狗剩随后有了意,这也许就是人们常说的情投意合。再加上兄嫂的“天工巧合”,千里姻缘一线牵,成就了狗剩和新月琴两人的婚姻大事。
走了半个多月,狗剩引着新月琴风风光光回村了。狗剩妈从村东跑到村西,又从村西跑到村南,再从村南跑回村北,逢人就讲俄(我)们狗剩回来了,引回媳妇儿来了。狗剩妈身旁的二大娘还给作证,狗剩走只身1人骑自行车,回来时后依架上驮着个挺涮(shuan)正的闺女。三大爷竖起了大拇指,说狗剩还是有两把刷子。马斌、牛彬、杨宾去狗剩家,给一起耍大的哥们儿凑个热闹,知道了狗剩的媳妇是四川的,就直接叫新月琴“川嫂”。从此“川嫂”在花台村叫开了,村里人都管狗剩媳妇叫川嫂。
川嫂自打嫁进狗剩家,贤惠能干在花台村出了名。村里人都这样夸:“川嫂真是把好手”。家里家外料理得井然有序,家里伺候公公、婆婆,照顾女儿、儿子,体贴丈夫狗剩。提起针线活,缝底子纳梆子做鞋一点不差;再说缝纫机做衣裳,褂子、裤子、衬衫样样做得精细;操持家务安安顿顿,用她婆婆的话说点滴不漏空。承包地里,春天耕种、夏天锄草浇灌、秋天抢收入仓,川嫂都是主力劳动,比狗剩付出的辛苦和汗水多得多。就是每年的哪块地种甚、哪块地换茬,都是川嫂做计划早安排,狗剩当的是甩手掌柜子。
川嫂孝敬公婆更是没个儿挑剔。一日三餐,川嫂双手把第一碗热饭送到公公的手里,第二碗是婆婆的,接下来给狗剩,最后才自己吃。在女儿、儿子小的时候,还要先安排孩子们吃上,自己才能吃,冷一顿热一顿,川嫂从来不计较。
狗剩平时爱打个小麻将,一说是输赢钱不多。可狗剩大(爸)不让他耍,说赢起输不起,要川嫂管好狗剩。川嫂从中有些为难,觉得狗剩是一个大男人,管得多了怕狗剩没面子,只好装聋作哑。
时间如流水,川嫂和狗剩结婚25年一晃而过。躺在炕上的川嫂心里十分憋屈,思绪乱如麻。思念女儿和儿子,23岁的女儿尚振华已经大学毕业;21岁的儿子尚建华比姐姐早上1年学,都读大四了,想到这里川嫂心里仿佛得到了一些安慰,轻轻地舒了口气。
川嫂翻了个身,又想到了不争气的狗剩。川嫂觉得心里堵得慌,狗剩真是死狗扶不上墙,因为狗剩耍钱欠债,川嫂气得生了好几回病,但生过气后还是不声不响地把债替还了。狗剩以前瞒着川嫂借上钱耍,这次尽然偷上钱赌输……想到这里川嫂的病情又加重了,连续咳嗽个不停。
川嫂克制住自己后又想起前天四婶子,拿着10颗鸡蛋来眊生病的她。四婶子非常生气地数落了一顿狗剩,乘狗剩躲开四婶子数落出去的工夫,为了安慰川嫂,四婶子就佯装实在看不下去的样子,说让川嫂干脆和狗剩离婚算了,说完又笑了。川嫂想到这里,和狗剩离婚确实是开玩笑的话,当然不能当真。
川嫂从心底就没有和狗剩离婚的一丁丁意思,有一种深重的恩情牵系着,难以忘记狗剩把自己从死亡线上振救出来……
川嫂又翻了个身,思前想后日子还得过下去,生气归生气,把大夫又给配了3天的药吃完,也就应该……要不地里的活儿耽误……
若不是狗剩偷了川嫂准备给公婆买寿材的钱,这可是川嫂一分一毛积攒下的2万块啊!要不然川嫂也不至于此。一时心生怒火,一病就是躺卧一个多月没起炕。狗剩这才懊悔不迭,哭着向川嫂保证,一定痛改前非。
三年后,尚帅(狗剩)成了花台村种养业发家致富带头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