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中弥漫着丰收的喜悦,是因金秋悄然将大地装点得如同一幅美丽的画卷。沉浸在阳光柔和而温暖的鹿城师范校园显得十分平静,如果掉到地上一根针,也会听到跌落的声音。
平静的水面投进一粒石子,就会泛起一个个波纹。鹿城师范校园里302学生宿舍,几个正为金秋所撼动的学生,跃跃欲试。他们要抓住金秋这块大自然的瑰宝,大做文章。是他们的骚动最先打破了校园的平静。
“军亮,咱们去教室吧”已有了描写金秋作文思路的银文,正准备叫上军亮一起去教室,完成周五下午赵老师布置的作文题。反被军亮一番虔诚的邀约,不得不临时改变了写作计划。
原来军亮也有打算,到鹿城师范学校东墙外农田捕捉秋景那颗骚动的心,就像一团燃烧的火焰,早已按捺不住了。
“你还是和我一起先去抓秋景哇”军亮说。
尽管银文早把秋景成文急在心上,可还是抹不开情面拒绝军亮。难得俩人有缘,同年走进鹿城师范学校在同一年级的同一个班,又成为关系最要好的同学。这秋季升了二年级,俩人又到了同一宿舍,在302宿舍一个双层床“上下铺”就寝,更是朝夕相处了。
银文随同军亮。军亮前面走,银文紧跟在后面,俩人从宿舍出来。沿着南北走向的向宿舍区通道向南走了100米,有一个十字路口,向西走同往鹿城师范学校的大门,向东走直达学校东墙留的小角门,如果走学校的大门就需绕一大圈的路,走小角门就可以抄近路。他俩决定从东校墙的小角门出去,少走路节省时间。
一
鹿城师范学校,被誉为培养人民教师的摇篮。它坐落在曾是不毛之地的沼泽滩上,这样一个不显眼的地方,却有着历史的辉煌,说起来就令人兴奋。在这里,有多少书生、学者受到了培养教育。通过培育、代培、进修、函授等多种方式,师范学校为社会输送出一批又一批人民教师。他们立足工作岗位,成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是校长在开学典礼仪式上满怀豪情的感言。
开学典礼在学校的大礼堂举行的。大礼堂在鹿城师范校园的北部,与学生集体宿舍和学校食堂距离都很近。302宿舍所在的那栋“马脊梁”房挨着大礼堂。
在鹿城师范校园北部,有8栋平房是学生集体宿舍。房屋的结构是里软外硬砖包皮墙,马脊梁瓦顶,用蓝砖砌墙,拿红瓦勾顶。一段南北走向的土路将学生宿舍分成2片,面南坐北整齐排列,土路东有5栋(排)、土路西有3栋(排)。每1栋(排)有5个宿舍。302宿舍在土路西最后的那栋(排),与土路中间只隔着301宿舍。如果是到食堂打上饭回302宿舍就是下土路向右拐的第二个宿舍。要是风尘仆仆从教室归来就是下土路向左拐也是第二个宿舍。
从外面开门走进302宿舍,看上去感到十分拥挤。30来平米的宿舍内摆放着4个双层上下铺床。尽管编了号、整齐有序放置,可宿舍的大部分空间还是被床位挤占了。1号床紧贴西墙、2号床贴紧挨北墙、3号床紧靠东墙、4号床与窗户稍微有点距离。按照校学生指导室开学前的住宿安排,银文、军亮在1号床上下铺,大拿、良君在2号床上下铺,金中、占彪在3号床下上铺,元智、明平在4号床上下铺。平时下了晚自习回到宿舍,8个人同时进行洗漱,真还有些施展不开,相互只能见缝插针。地面的活动空间显得局促。
二
军亮和银文前脚从舍宿出来,大拿、良君、元智、明平后脚就跟了上来。
“你们4人也和我一起去抓秋景”军亮明知故问。
“秋景,我们早抓回来了。当然要趁热打铁,到教室尽快把秋景整理成文。”大拿边答话边加快了脚步。
说话的功夫,他们6人已走到了“十字”路口。向西走200米的水泥路面可以从鹿城师范学校的大门出去;向南走80米水泥路面进入鹿城师范学校大操场,继续向南直走一段道路与操场共用的沙土路面,出了操场便踏上了通往教学区的水泥路面;向东走经过1栋(排)女生宿舍的门前,再走一段土路就到了东校墙的小角门。
大拿他们4人向南奔往教室。军亮、银文左转向东校墙的小角门而去。
已是下午2点多钟了,除了路面上留下了刚才他们6人的脚印和简单对话的回音。与往日繁华喧闹的情景相比,一时显得万般寂静,整个校园更是呈现出空旷又平静。
也许今天是周六休息时间的缘故。换作周一至周五,下午2点多,校园里早已是满载欢声笑语了。鹿城师范学校有新招的、代培的、进修的、等十几个班级大几百号学生,有近百名教师。预备铃响过,老师和学生都忙着赶课点进教室。从宿舍通往教室的路上,学生成群结队,教师二三结伴。他们奔赴在通往精心育人和潜心深造的道路上,留下了美丽的倩影和坚实的足迹。
军亮和银文走得很快,三五分钟就到了东校墙下面。校园东墙上留有的小角门,平时很少打开。关闭着的小角门,在门框与门面的锁环里插有一段铁丝棍。银文用手揪出铁丝棍,拉开了小角门。他俩从小角门钻出去,又把小角门从外拉上虚掩住。
此时,军亮恨不得立生双翼飞到田野里。
三
军亮迫不急待的心情,别说作为知己同学的银文能够理解。就是换作二年级三班任何1名同学都会理解。因为全班41名同学,与军亮一样,人人都怀着迫切的心情,虽是各自忙碌,却乃同工异曲。
周五下午的课堂气氛不同寻常。2节《文选与写作》课结束后,二年级三班的同学都在议论,有的说应该是喜,有的说分明是忧。喜什么?忧什么?大家谁也又说不清楚。
只有授课的赵老师才最清楚。她心里明镜似的。要想大刀阔斧教学改革,就必须先行大胆尝试。
课上传授了写作散文的知识,课后留下了1篇写秋景的作文题。
作文要求:题目自拟,主题鲜明;内容充实,详略得当;描写贴切,生动形象;情景交融,抒情言志。
特别强调:下周一上午的2节《文选与写作》课上交作文。采取老师与学生互动的形式,课堂上对所有同学的作文进行点评。
目的很明确,赵老师充满自信,心中有数。检验学生课堂接受知识情况和写作实践运用能力,考量学生实际写作的基本功,测评全班学生整体写作水平。为今后写作课教改提供依据,从而有的放矢授课。
谁敢懈怠?平时不善写作的,有很大压力,高度紧张。就连作文写得好的,也不觉得轻松,慎重对待。表情没挂在脸上,实际早急在心上。课后吐露真情,不紧张是假,紧张才是真。
面对教学改革大潮,只有冲浪前行。同学们心里暗暗憋了一股“不能轻易输”的劲。把周六、日可以稍微放松的休息时间,用到集中精力写作秋景的行动上。把自尊心、自己颜面与作文点评课堂挂起钩来,紧紧地捆绑在一起。也许每一位同学都会这样想:唯有踏踏实实作文是最好的选择。一个先捕捉再描写达到展现金秋的计划,纳入了二年级三班所有同学的周六、日全部日程。
四
在302宿舍,仰卧在床上看书的金中。他头依着枕头,肩靠着枕头下折叠整齐的被褥,臀部紧贴着床上铺着的花格布单,双腿合拢弯曲将膝盖高高弓起,两只脚稳稳地踩在花格布单上,用来支撑身体平衡。双手捧着的《文选与写作》书已翻开,倾斜立在肚子上面,书皮平展展依躺在弯曲竖起的双腿上。一双明亮的眼睛发出专注的视线,与倾斜的上身形成一个30度的角。视线凝聚成闪烁的眼光,在《文选与写作》书页上,奔波于字里行间收寻。这是受了急于求成心理的驱使,要赶时间完成赞美秋景的作文。
每天早上起床,同学们整整齐齐折叠好被褥,把枕头放在上面。床铺显得既整洁又卫生,有时在床上仰卧看书也很方便。
从早上7点多种开始,金中的眼球一直在书中探宝。到中午时分,草率用了午餐。饭后连个盹也没敢打,就又全身心投入写作计划。
若不是占彪陶醉在峻青《秋色赋》中,背诵优美文字的声音。金中全然忘记了宿舍里还有占彪的存在。
“我真不明白,为什么欧阳修作《秋声赋》时,把秋天描写得那么萧杀可怕,凄凉阴沉?在我看来,花木灿烂的春天固然可爱,然而,瓜果遍地的秋色却更加使人欣喜。”一段优美的词句,加上占彪饱满的感情。金秋美景展现,声情并茂传神。金中深深地被打动了,仿佛苦苦找寻不来的秋色终于被找到了。
金中眼光下移,看着踱步在坑洼不平宿舍地面的占彪,不由得发出慨叹:“不愧是鹿城师范学校青春文学社社长啊!脑袋里装了这么多金秋美景,还愁写不好秋景的作文。”
占彪没有搭话,而从床上拿起几页手稿,满脸兴奋地大声念诵上面的文字,在我们塞北,秋色不是凄凉阴沉,而是硕果累累更美。当走过了瓜果飘香的季节,信步迈入满眼金秋硕果的时节,不必说……
真是旁如无人,真是故弄风骚。胡乱给占彪扣了那两顶帽子,金中不知嫉妒还是伤了自尊,无心听下去了。金中下意识看了一下手腕上的表,已是下午3点半了。作文构思虽有,还没有搭起框架,一阵紧张的心情悄然袭来。
下周一的课堂上拿出文章让点评,至于结果是好是赖,这不完全是主观因素能够决定的。自己端正态度,认真对待,这是最起码的。金中原计划,周六收集资料、完成构思、再搭起框架,周日写作初稿、修改成文。金中决定改变写作计划,这也许出于占彪的提醒,或是受到了一种启发。
又问:“占彪,你已经写好了?”金中好像觉得占彪刚才没有听清自己问话,又仿佛原谅了占彪那种无视他人。
占彪这才抬起了头,把眼神递上来,向金中点了点头,随口又是一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随后作了解释:你在二楼上看书,居高看得更远,金秋美景不是尽收眼底。
哪里哪里。金中搜肠刮肚回复占彪,人虽居二楼,躺平视距短。不可及旷远,何以达金秋。周六将耗尽,思路虽理清。脑海秋色少,拿甚绘秋图。说完了,又觉得好似抛砖引玉。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会吟诗。”占彪一字一句,专注入神。“天下文章一大抄,关键看你会抄不会抄。”占彪就好比古代私塾房里的教书先生给学生指点迷津。趣味横生,引逗得金中实在憋不住了,发出爽朗的笑声。
五
叽叽喳喳……宿舍门前的麻雀叫声哄然而起。不知麻雀早已落在宿舍门前那棵杨树上了,还是金中刚才的笑声给引来的。不得而知,金中也觉得无需考证。
可是烦躁的情绪,在金中心中却莫名其妙地生出来。难道这可以归咎麻雀乱叫的缘故?金中一时失去了刚才那般好心情,对生出怀情绪的缘故,也就只是可认可否。再说,这也是没有追查的意义。
“军亮一个人,泉水村有十几号人,大家快点儿……”是银文从302宿舍的门口探进来头,上气不接下气吐出一句不完整的话。
银文又转身奔向303宿舍。
银文是从鹿城师范学校的东校墙外跑回来的,是回来搬援兵的。他先直奔的二年三班的教室通知了大拿,然后又返回二年三班男生宿舍。
当时二年级三班教室里,有21名同学,他们都在倾心秋景作文,神态各异。大拿着笔创作、良君收集资料、春慧托腮沉思、宏颖皱眉思索……呈现出一副精心描绘秋景的生动画面。
作为班干部成员的大拿,又是负责班集体纪律、安全等的治保委员。得到银文通知,大拿第一反应就是,咱们9名男同学都走。本来12名女同学也要走,说为了维护班集体荣誉,男女生一样的责任,不能分男女。大拿说怕引来不必要的麻烦,就没让女同学们走。
银文跑回宿舍区,把本班3个男生集体宿舍301、302、303的同学都叫上了。
最先从303宿舍出来的成伟问,军亮怎么了?银文没有回答,而是转身边向前跑边续念叨,同学们快点,同学们快点……。他引头跑在最前面,成伟紧跟在他的后面。银文边跑边不停地催促着,同学们快点,同学们快点……301宿舍的宽胜、义君等3人、302宿舍的金中和占彪2人、303宿舍的仕运、光利等3人,大家只跑得大汗淋漓,谁也不甘落后。
他们紧跟银文自动排列成一个纵队,好似接到战斗命令的一支队伍,要奔赴一个救援“战场”。
和金中前后跑着的仕运。他手握毛笔,口中念念有词:顿挫相间、疏密相宜、虚实相生、点画相顾、横竖相对、点撇相连、先尖后圆、奇偶相间。
同学们以为他在排兵布阵了,原来不是。
仕运被同学们称为“智多星”,性格成熟稳重。在他看来,军亮不会有事,可能是误会。他既不慌也不忙,还在津津有味背诵写毛笔字的口诀。
看三国掉眼泪,替古人担忧。银文一路的催促声,给心性脆弱的金中平添了一种担忧。虽然觉得仕运的分析在理,可还是消除不了那种担心。一旦军亮有事,教室墙上挂的“纪律先进”流动红旗就会被收回。一面流动红旗挂在墙上,高80公分、宽25公分,在旗面那赤红鲜艳的布料上,镶嵌着金黄色的“纪律先进”四个大字。这是一种班集体荣誉,是班内全体同学共同努力的结果。殊荣来之不易,全校十几个班集体,班集体之间你追我赶竞争,校团委、学生会根据经常性检查结果,进行评比打分,最高分者胜出得旗。两周评比一次,在上午课间操时间当着全校师生的面颁发,获得一面流动红旗无尚光荣。全校有“纪律先进”、“卫生先进”、“劳动先进”三面流动红旗,二年级三班是第一次获得“纪律先进”流动红旗,就是在这周一才端端正正挂到教室的墙壁上,军亮如果真的……金中不敢往下想了。
仿佛胸有成竹的仕运,不停地挥舞着那支狼嚎笔。这是他前几天20多元买的。“晨读、午写、晚练”,是当年包师淬炼师范生过硬基本功的行之有效的独创。师范生们天天早晨要朗颂,练习普通话一节课;每天午后上课前都要练写一节课的毛笔字、钢笔字、粉笔字;每天晚上都要练一小时的演讲。仕运每天坚持不懈练习毛笔字。
师范生就应该,坐下会写,站起能说。四运振振有词,笔和嘴都是我们的精锐利器,农民学生料无敌意,会书能言运筹帷幄。
仕运的推断不无道理,可银文的催促,同学们快点,同学们快点……此时,让同学们想到的,是军亮;关切的,也是军亮。
六
白露节气刚过,天空晴朗白云,下午2、3点钟的秋阳,依然发出柔和的光线,斜射到田野里,辉映着饱含果实的大秋作物。举目观赏,满眼的丰盈,一脸的喜色。
军亮和银文从鹿城师范学校的东角门出来,走在西高东低的沼泽坡地上,仿佛把脚印留在一块绿绿茸茸的地毯上。下坡走的惯性推着人身体向前冲击,不得不快走。走过这段300多米的下坡地。面前呈现一个小水泊,宛如椭圆形的镜面,嵌在东、西两块形成对称的坡地之间,沿着水泊边缘向北或向南都能绕到水泊另一边的坡地。水泊南、北两端各有一段平路,无论从水泊哪端走都是20多米就到水泊东边的沼泽坡地。水泊东边的坡地是西低东高的坡势,东西长约300多米。坡地的东边缘与田野相连。
军亮和银文沿着小水泊边缘向北绕过的。走到小水泊北端边缘,仲秋不知秋的水草分外茂盛,深深吸引了银文。就是那水草钩住了银文的眼睛,留住了银文的脚步。他抬起的左脚在空中停了一会儿,又悄悄放下了。
一直走在前面的军亮迫切想近距离观赏农田秋景,全然不知贪览水泊景色的银文,早已驻足小水泊北端了。
军亮除了师范一年级时生物课上学习了植物章节,才知道的根茎叶花果外,农作物方面的就知之甚少了。来师范读书之前,他一直生活在矿区,煤矿方面的知道不少。提笔为秋景作文,脑海里浮现出,从矿区来师范时坐在火车上,沿途从窗口远远望见田地里庄稼的情景,更是心急火燎想近距离了解农作物的生长情况。
军亮走过那段上坡沼泽地,眼前有一条约有2000多米东西走向的砂石路,顺着笔直的路面望去,通到了一个小村庄的村口。5米多宽的路面两边全是农田。一块块农田连成在一起,被金黄色、紫绛色所包揽。勤劳的农民把糜麻五谷、葵花、豆子播种在肥沃的田土里,日思夜想着金秋结出丰硕的果实。
军亮勤于观察,善于想象,更愿意展开联想的翅膀在天空中任凭翱翔。他在想,农民拾掇责任田,洒下辛勤的汗水;田地才会井然有序,滋润茂盛的禾苗。用辛勤的汗水换来了丰硕的果实,也许这就是农村实行土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初见成效。
说军亮此时喜出望外,这一点也不夸张。当时他内心就比见到了久别重逢的亲人还要高兴。
金黄的糜穗齐刷刷、沉甸甸,低下了头、压弯了腰。红彤彤的高粱,露出了一张张笑脸,微风一吹,仿佛向人点头致敬。军亮先走近捧一捧金黄的糜穗,然后又贴近摸一摸赤红的高粱。
军亮信步走上黄色与红色的分界线,这是一条南北走向的地堰。看着地堰圪堎左侧成熟的大黑莓豆,军亮的眼睛几乎看直了。
饱满硕大的豆荚,肚子撑得鼓鼓的,让人甚是喜欢。惹得军亮真想剥开豆荚,看看里面圆滚滚的豆粒。情不自禁俯下了身,用手轻轻抚摸着、用眼细细端详着,用心深深感受着……军亮陶醉于金秋时光,观赏着金秋美景,赞美着金秋果实。
七
“后生,干甚了?”突如其来的一问,军亮仿佛被从美梦中惊醒,赶忙抬起头来,一个大约30多岁的少妇已站在了眼前。
“没干啥。”军亮接触豆荚的手指松开,圪蹴着的双腿站立起来。少妇个头不低,与军亮1.80米的个儿,面对面站在一起,比到了军亮的鼻尖上。
明明看见你用手揪住豆荚,还说没干什么,少妇明显不满意军亮的回答。
军亮说,“我真的没干什么,就是体验生活”。
少妇认为军亮是狡辩,“简直是笑话,体验生活就用手揪住豆荚体验”。
军亮又辩解,“大嫂,不是这样的”。
少妇不轻信,“是哪样的?分明就是用手揪豆荚”。
军亮坚持毫无揪豆荚的意思,“谁揪豆荚了?我根本不是揪豆荚,只不过用手抚摸,这就叫体验生活”。
“不要嘴硬了,手已经抓住了豆荚,还说不是想揪豆荚”。少妇不依不饶。
军亮把话讲得很明白了,少妇却根本听不进去,认定军亮要偷她家的豆荚。与少妇这般纠缠不明,军亮想顺着地堰往外倒退出。
少妇与军亮面对面,她向前步步逼近。军亮退到地堰北顶头了,想转身离开是非之地。少妇一看军亮有逃跑之意,抢前来就想逮住“贼”。
偷豆荚的贼,确实让少妇恨得咬牙切齿。昨天来承包地眊瞭成熟的糜子,少妇顺着地堰南端向北走,发现地堰中间左侧长成的大黑莓豆,30多苗剩下了立戳戳的秸秆,不知让哪个黑心货活生生揪走了豆荚。当时她心里非常生气,比丢了100块钱还痛心。在少妇眼里,责任田里辛辛苦苦务艺成熟的庄稼,就像自己一把屎一把尿抚养成人的孩子。眼看吃在嘴里的果实,就这样不明不白的让贼偷走。少妇一点也不甘心。她非要弄个水落石出,抓住这个偷豆荚的贼。
一大早,少妇一家三口全员出动。男人是身强力健的壮汉,在附近用镰刀去割那2亩半黍子。女人是捉贼心切的少妇,她领着9岁的儿子藏在贴地堰耸立的高粱地里逮贼。为连晌守候抓贼准备,早上出地时从家里带足了干粮。
少妇眼睛一眨不眨在3分长的地堰上巡视,一上午不见动静,推想贼刁晌午来偷豆荚,结果贼也没来。这下午的时间一分一秒又过去了,偷豆荚的贼怎么还不出现?少妇仿佛感到有些失落。
2点50分,狡猾的贼终于出现了。少妇一阵窃喜,看了胳膊腕上的手表,确定了贼作案的时间,细细观察了贼作案的过程。“贼”是先用手捧起糜穗,试探一下有人没人;再用手摸揣高粱,估计又是一次试探。少妇很精明,静下心,沉住气,轻易不能惊动了“贼”去偷豆荚。只等到贼走到地堰上,弯下腰伸手去揪豆荚。分明眼皮下有人,“贼”却旁若无人。
少妇心想,眼看抓了现行,岂能让“贼”溜掉?
“站一边去。”瓮声瓮气发出的一声命令,少妇闪身站到了旁边。一个与少妇个头齐平的壮汉现身。壮汉正是少妇的男人,是少妇刚才发现贼又来了,吩咐儿子,去把爸爸叫来了。
壮汉,四方脸带着怒气,大火眼发出恨光,有力的大手伸前来就要抓军亮的衣领。
军亮见势不妙,好汉不吃眼前亏。既然说不清道不明,只能先避开锋芒。三十六计走为上计,他转过身拔腿就跑,顺着来时的路线,充分发挥了在师范学校长跑训练的优势,十来分钟时间就甩出后面紧追不放的壮汉和少妇50多米。
八
“抓贼了”
“抓贼了”
……
沉迷于水泊风光的银文,正在做着一个美梦,幻化出另一种神奇的秋景。不是听到喊声,他已把陪同军亮到农田捕捉秋景给忘了。银文抬头看见军亮向他跑来,后面相距约50来米有一男一女追赶。
喊抓贼的声音,是从距军亮约100多米包抄他的一群人中传过来的。那群人高声喊叫着,追赶着,手里还操着家伙……
银文身上一激灵,大脑第一反应,看这阵势,就是要打架。好汉架不住人多,况且军亮一个学生,怎能招架住众多的农民。军亮一旦被围住了,三下五除二就被揍瘪了,就是加上自己也是白搭。只有回学校搬援兵(叫同班的同学们)了。
军亮与银文的距离越来越近了。军亮边跑边挥动起双手,用右手向银文指了指,又用左手向鹿城师范学校指了指。
真是心有灵犀一点通,银文明白了军亮的意思。军亮的示意与银文所想是完全一致,也是不谋而合。银文撇开军亮,直奔鹿城师范学校去搬援兵。
看这阵势,救援宜早不宜迟,……否则后果不堪设想。这可是关键时刻,节骨眼上,银文必须拿出最快的速度搬来援兵。师范学校平时就严格要求,学生每天早晨6:00起床,以班为单位进行早锻炼,绕着操场800米长的环形跑道转2圈,匀速跑步前行。学生的体育运动坚持不懈,学生的体质活力不断增强。银文非常注重体育运动,长跑、短跑、中长跑练就了一身的基本功。考验的时候到了,银文像离铉射箭一般,起跑就奔出一段距离。银文健步如飞。
九
军亮深知把不良影响带进校园的后果,对自己、对班集体、对学校都会造成坏影响。他跑到距学校东角门100米处,理智选择迂回战术,引领着围堵他的人群开始转圈跑。军亮在沼泽坡地上又跑了2圈,与迎上来的大拿等9名同学汇合一起,同学们把军亮保护起来。银文他们随后也赶到了。
一块较平坦的沼泽地上,十几个村民(农民)横排一行,十几个同学(学生)横排一行,两行人面对面站立,就像古代军队打仗进入相持阶段一样,一行农民与一行学生形成对垒之势。村民们有的拄着铁锹、有的握着铁叉、有的端着木柄铁钎子(耗仓剑),士气高涨吓人;同学们只是把道理装在肚里,心平气和讲理。
村里的主事人来了,和作为班干部成员的大拿先握了握手,他俩就站在了两行人中间的面前。
村民们一个个忿忿不平高喊着“做什么不好,做贼偷东西”“把贼交出来”……
村里主事人说话了,有理不在高言,山高遮不住太阳,雪厚埋不住猴子。真要是偷盗的贼,我也绝不放过。主事人明确的态度,平息了农民偏激的情绪。
同学们相信军亮是清白的。大家不卑不亢,发出随和的声音,应该是一场误会。
大拿的思路更是清晰,俗语说:捉贼拿赃。说我们同学军亮是“贼”,请把证据拿出来,请问赃物又是在哪里?
村里主事人说,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他回过头示意少妇上前举证。
大拿看一了眼军亮,又点了一下头。军亮心领神会,走上前与少妇对证。
少妇端着一副事无巨细的姿态,说出了捉“贼”的全部过程。她说这个“贼”很狡猾,先用手捧起糜穗,试探一下有没有人;再用手摸揣高粱,估计又是一次试探。她又说藏在高粱地里没有惊动“贼”,等到“贼走”到地堰上去偷豆荚,这才……
听了少妇所说的,军亮真是哭笑不得。尽管少妇所说的举动都是对的,可少妇所想的与他的出发点却是大相径庭。军亮只好把自己如何体验生活、捕捉秋景的过程和盘托出。
村里主事人又问少妇,“贼”偷的豆荚在哪了?少妇答不出来。她只好又说起捉贼的事由,昨天丢了30苗的豆荚,贼就是用手揪了豆荚留下了豆秸秆,今天……
大拿打断少妇的话插了一句,昨天下午我们全班同学都在上课,晚自习后,同学们都回了宿舍。10点钟全校统一熄灯,我们宿舍的8个人都睡觉了。我们同学军亮和我住同一个宿舍,昨天丢豆荚与军亮根本无关。
村里主事人听了大拿的话后,“哦”了一声。
少妇又接着刚才的话茬分辩,今天贼圪蹴了10来分钟,只以为贼已揪下了不少豆荚。过去一看,贼正用手揪住一个长得又长、熟得又饱的豆荚。
村里主事人赶忙问,把豆荚揪下来了吗?
少妇回答“没有”。她却十分惋惜地叹了一声,还是让我惊动了,“贼”才没偷成。
“大嫂,你误会了。你这样说话,确实冤枉我了,我实在是冤枉……。”军亮除了叫苦不迭外,只好又委屈地说出了手抓住豆荚构思作文的情景。他想通过描写硕果累累的金秋,赞美广大农民群众的勤劳美德。广大农民付出辛勤的汉水,浇灌农作物茁壮成长,金秋时节农作物以丰硕的果实回报人民,从而反映了农村实行土地承包责任制,给农业、农民带来的新变化……
村里主事人理清了头绪,确定军亮没有偷豆荚。他看一眼少妇说,小五子媳妇。他又将眼神递到军亮身上,这个同学叫军亮,是个学生不是你说的“贼”,根本没偷你家的豆荚。
“你看看”,村里主事人分明是对少妇责备的语气,人家军亮同学准备写文章夸咱们了,结果你给误会了人家。
村里主事人让小五子媳妇和壮汉(小五子)给军亮赔了礼道了歉,互相握了手。
拄着铁锹的、握着铁叉的、端着木柄铁钎子的村民,见村里主事人把事情弄明白了。没有捉到“贼”,站那里很不好意思。他们说是起山药(土豆)了、拉个子(秸秆农作物捆子)了、扎耗(老鼠)仓了,纷纷散开,各忙其事去了。
村里主事人目送散去的村民,大拿也顺着村里主事人的目光望着村民远去背影。
村里主事人看着他们走向各自的承包地里,这才又走上前来。他笑着说,咱也学一学电影里,来个“第二次握手”。
大拿是土生土长的农村人,深知朴实勤劳是劳动人民的本色。他握紧主事人的手动情地说,我们坚信农民的朴实,更敬佩农民的勤劳。不过,农民有时也会冲动行事,这种鲁莽的确要克服。
村里主事人觉得很不好意思,满脸带着歉意,露出一丝微笑。他用“纯属误会”总结的这场风波。
当天夜里鹿城师范学校二年级三班召开了紧急班会,针对下午这场风波进行讨论。同学们七嘴八舌,堆砌了成语词句:惊心动魄,有惊无险,虚惊一场,一场误会,风波平息……最后,形成的共识作了会议记录:无论是在社会实践中,还是在体验生活时,同学们一定要吸取“九·一五”风波的教训,热爱美好生活的学生与珍爱劳动成果的农民,之间避免产生误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