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踪影的头像

踪影

网站用户

散文
202509/09
分享

奶奶做的手擀面

前天给侄女做了一次蒜末油泼面,侄女吃得很香,说:“姑姑,这是啥面啊?真好吃!”由此,我忽然想起了小时候吃过的最香的面,是奶奶做的手擀面。手擀面是奶奶的拿手饭,拿蒜汁和香油拌了,那味道,多早晚想起来,都会流口水的。

奶奶是一个做事极其利索,又热情好客的家庭主妇。爷爷弟兄三个,三个门头分家之后,三个院落住着老弟兄三个家,各自都有一大家子人——十口八口的过日子。爷爷他们弟兄三个,共有两个嫁出去的妹妹,妹妹、妹夫来走娘家,总是把礼物往二爷和三爷家里一放,坐上那么一会子,该说的客套话,家常话说完了,饭时差不多也就到了,便就起身,到后院奶奶屋里吃饭。其理由是:大嫂子做的饭好吃。这种习惯一直延续到了“到后院大嫂子家吃饭,变成了到后院大舅妈家吃饭,再到我这一辈人的出生,他们就说成了到大姥姥家吃饭”。

我小的时候,家里白面奇缺,记得奶奶最常做的吃食就是蒸红薯、南瓜粥、菜团子之类的充饥食物,偶尔吃上一顿手擀面,那得是家里来了贵客。贵客一来,奶奶早早地就把存了很久的白面,慢慢地从那个擦得明光铮亮的小坛子里,用一把小勺子,一点一点地挖出来,放进那只洗干净,又擦干水分的陶瓷面盘里,放上一点点食盐,仔细地和成面团,再用湿了水抹布盖上,她说:是醒面。

醒面是一个过程,这过程中,奶奶做了好多家务活之后,开始擀面,面条切得像韭菜叶子那么宽,没有一根过宽的,也没有一根稍微窄那么一点点的。面条一缕一缕,整整齐齐排放在案板上了。奶奶又把蒜瓣儿、食盐、十香菜等佐料,放进蒜臼子里捣好,挖进一只小碗里,用清水和醋搅拌了,再用一根筷子,在不怎么打开口的香油瓶子里蘸一下,小心地抽出来,照着小碗的上方竖着,上下抖那么一两下,筷子上粘的香油就滴进了小碗里,几朵香油花就那样很是诱人地飘在那和好的蒜汁上了,一股喷香的味道,立马弥漫开来,满屋子的香味儿,诱得人馋涎欲滴,口水涌流。

锅里的水也烧开了,蒜汁拌手擀面的最后一步——煮面,就要开始了。客人往往在这个时候,也已经就位了——在等着吃面呢。我的口水也似乎更加多了起来,肚子也不争气地咕噜咕噜地叫着。可是,往往到了这样关键时刻,奶奶喊我一声小名——豆豆,然后给我使眼色(因为当着客人的面儿,她只能这么做),奶奶和我是有默契的,我看了奶奶的“小动作”,立马一声不响就走出屋子,到客人和奶奶都看不见的二门外去玩了。

香喷喷的蒜汁面条端上了桌儿,奶奶客气地让客人开饭,客人总会客套说:“孩子呢?一起吃吧。”而此时,奶奶就会拿一双寻觅的眼睛,到处胡乱瞅一番,然后说:“这孩子,一会儿就没影了,我去找找。你先吃,先吃吧,不用客气。”

奶奶也到了二门外了,她安抚了我一会儿,又交代我到哪儿哪儿玩一会子,客人吃完饭,我就会叫你回去吃饭。奶奶说完,小脚生风地又回去招呼客人了。而我,虽然是不在二门口玩了,可也没走多远,就在二门东边小胡同里,跟三叔家三妮儿玩儿,可哪里有心玩啊!我总是会时不时地支棱着耳朵,唯恐漏掉了奶奶喊我回家吃饭的叫声。

客人终于吃完饭,到前院三奶奶和三叔家里去了。这时候,我应了奶奶的喊声,急急地回到屋里,奶奶就会端给我半碗蒜汁面,还有一点点客人没吃完的鸡蛋菜。那时候,我也就是五六岁吧!半碗蒜汁面,一点点炒鸡蛋,足够饱餐一顿,且骄傲一阵子了。因为奶奶做的手擀面真的是很香,很好吃。

奶奶活了八十五岁,她虽然驾鹤西去已有二十余年了,但她做的手擀面的香气似乎依然缭绕于鼻息之间,永远诱惑着我的食欲和胃里的馋虫。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