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臧书德的头像

臧书德

网站用户

随笔杂谈
202509/04
分享

宣纸的味道


一纸承千年,说的是宣纸背负华夏文明坚韧前行的生命力,以及它所蕴藏的文化总和。至于它长寿密码和走心的味道,则是笔墨文化艺术一直浸淫破译的神秘存在。

“轻似蝉翼白如雪,抖似细绸不闻声”诗句描述了一张宣纸的气质。它散发出的细微清峻之静气,似有若无,从千年以前的时光罅隙中逸出,非兰非麝,既不是花香,亦不是木香,更像是深山古寺中,雨后台阶的青苔混合了陈年佛事散发出来的气息。

第一次闻到宣纸的味道,是在同里古镇的一间旧阁楼上。屋子里堆满了不同历史时期人物的字画,日光从窗棂的木格间隙中射进来,空气中浮动的尘埃在光柱中翩跹起舞。房屋的主人,一位周姓老者颤巍巍地取出一卷画轴,徐徐展开,顿时,那股独特的味道便弥漫开来,裹挟着几个世纪前的墨香,沁人心神。画是徐青藤的笔墨,墨色已然黯淡,但托着画芯的宣纸却依然坚韧,纹理间仿佛还藏着徐渭运笔时的呼吸。老人说:“这是明代的宣纸,能闻出来吗?”我只屏息,竟无言以对。

自那之后,我便迷上这纸的味道,并开始追寻它的脉络。

皖南的山水孕育了宣纸的肌理。黄山余脉在此蜿蜒,青弋江、漕溪诸水清澈见底,两岸檀皮丛生,沙田稻草在微风中起伏如浪。在泾县小岭的手工作坊,看到老师傅将浸润的檀皮稻草反复蒸煮、浸泡、摊晒。他粗糙的手掌抚过初成的纸浆,如同春犁划过大地的肌肤。“一百二十八道工序,少一道都不行。”他说,眼神里有一种近乎虔诚的光。蒸煮原料时散发的草木清气,漂洗过程中水的甘洌气息,晒纸墙上阳光的暖香,以及最后成型时那一种混合了山风、溪水、阳光和手工温度的味道,所有这些,最终都收敛、沉淀、凝结,成为日后被笔墨牵引的一缕幽香。

在这一缕幽香里,藏着太多的光阴馀温。

惨淡的烛光里,依稀看见南唐后主李煜在金陵深宫中,轻抚着新贡的“澄心堂”纸,那纸上大概还带着江南的烟水气。这位失败的皇帝、天才的词人、无奈的情种,是否在纸的清香中打开了一江春水的闸门?而宣和年间的徽宗,在用泥金绘就《瑞鹤图》时,可曾从那特制的宣纸中闻到过一丝不祥?毕竟,再好的纸也载不动他山河破碎的万般沉重。

宣纸的生命,是与世代才俊相遇之后的蜕变羽化。

唐伯虎站在一张宣纸前凝神,纸亦在盯着他。它沉默地等待,等待第一笔落下的那一刻,那将是它一生命运的升华。黄庭坚的大草在写意中痛快淋漓,长枪大戟,墨泼如雨,纸便尽力吸吮,将那狂傲与悲愤尽收脉络深处。八大山人惜墨如金的翻着白眼的鱼鸟,笔简意赅,纸亦配合着留出大片空白,让那白眼翻得更加惊世骇俗。至若文征明的工笔小楷,数日乃至数月点染于方寸之间,纸则默默承受,不皱不破,将极致繁华悄然托起。

宣纸与松烟墨的相遇,便是一场旷古的爱恋。松油烟凝聚的墨块,在砚台中慢慢研磨,渐渐散发出自身的清香。而当这墨饱含水液触及纸面的刹那,两种味道便交融在一起:墨借纸而显其形神,纸因墨而现其气韵。好的宣纸,吃墨而不晕,透墨而不漏,使墨色层次分明,浓处如漆,淡处如烟。纸墨交融的味道,在新鲜时是抢眼的明快,随时间流逝则变得走心而深沉,最后成为一种温润的古气,如同老玉,外在并不夺目,内里却光华流转。

风云际会,纸更是忠实的记录者。王羲之挥洒《兰亭集序》,纸记住了他当时的微醺与洒脱;颜真卿痛书《祭侄文稿》,纸吸收了他的悲愤与泪水;苏轼苦吟《寒食诗帖》,纸理解了他的旷达与无奈……每一页手稿,都是宣纸与时间共同创作的记忆芯片。那上面的味道,不仅是纸香墨香,还有一个个生命律动的情绪气息、时代风云变迁,它们都在宣纸的纤维丛中悄悄行走。

然而,宣纸的味道,终究要在与时间的打斗中备受煎熬。

在博物馆的库房里,考古人员戴上白手套,小心地翻动一册宋版书页。七百年的时光让纸色转为深黄,那种味道变得更加复杂:有灰尘味,有霉曲味,但更深处的味道,绝似一种古琴弦振动弹射在空中的清越之味,那是时间本身的味道。钻研纸业的专家说,纸也会衰老,会酸化,会脆化。此说不禁让人心生悲观之叹。然,毕竟纸的寿命其实要长于许多王朝,长于许多曾经显赫的家世。当一切繁华落尽,纸还在那里,静静地散发着它的味道,讲述着比文字更古老的往昔。

西北敦煌莫高窟,藏经洞里写满经文的宣纸的味道,是一种灵魂朝圣信仰的跋涉。这些纸跨越沙漠,来自遥远的皖南,承载着佛经与人们的祈愿。当你驻足洞窟中,目睹小道士取出经卷的那一刻,一股混合了沙漠干燥气息、佛香以及千年时光的味道,直撼心灵!

现代人已经很少能静心去闻一页纸的味道了。机制纸大批量生产,虽整齐划一,美观,却缺少了那种手工的温度与生命的厚度。它们的味道是单调的——要么是刺鼻的化学味,要么什么味道也没有。就像这个时代,效率越来越高,却越来越缺乏让人回味的温情。

至今,我依然怀念那一次在皖南寻纸的经历。深夜的古作坊里,只有纸灯摇曳。老师傅已经休息,新抄的纸贴在火墙上慢慢烘干。我独自坐在墙边,闭上眼睛,让那淡淡的纸香包围自己。那一刻,我仿佛听到了捣浆的声音,捞纸的声音,晒纸的声音;看到了无数双手在忙碌,从唐代至当下,一代又一代;想到了无数张面孔,在纸前凝神,或书或画,将生命的洪流注入其中……

宣纸的味道,是时间赶路的味道,是文化润人的味道,是无数生命交棒接力的味道。它从山林中来,经历水与火的交融,忍受千锤百炼,最终变得温文尔雅,含蓄深沉。它不张扬,却自有风骨;不浓烈,却持久绵长。

一张薄如蝉翼的宣纸,味道弥漫而厚重。它提醒我们,在一切易逝的时代里,还有一些东西,值得慢慢做,慢慢品,慢慢传承。就像一页宣纸,即便孤寂等待了千年,也只为与懂它的人相遇,在相遇的那一刻,将所有时光的味道,悄然释放,香逸千年。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