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时,我曾到甘肃、宁夏和新疆旅行。期间,先到甘肃省敦煌市附近的阳关参观,再沿着连霍高速驶向乌鲁木齐,停留几天后,坐车前往达坂城古镇,这次旅行共16天,走过不少的著名的景点,从阳关到达坂城,给我留下深刻而美好的回忆。
早在小时候,我就读过唐代诗人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上中学时又听到作曲家王洛宾的《达坂城的姑娘》这首歌,优美的旋律令人神往,因此,盼望有朝一日能到祖国的大西北走一走,领略壮丽的自然风光和神奇的文化传说。
一路上,盼望快到阳关;到了阳关,又不免失望,这就是我朝思暮想的阳关?望不尽的黄土,望不尽的沙丘,只有一个土墩,在茫茫荒原上矗立着,犹如海上的孤岛。土墩上有一座建于汉代的烽火台,大半已经颓毁,裸露着层层泥沙,间或可见几株野草在秋风中瑟瑟发抖。
我迷惘。我叹息。青青的客舍在哪?依依的杨柳在哪?迎风招展的酒旗在哪?还有那些将要“西出阳关”的逐臣骚客又在哪?
土墩下找到一个石碑,碑上刻着“阳关古址”四个大字。千真万确,这里就是阳关。王维那首很出名的诗就是在这里写的。
我曾翻阅有关史书,考查阳关的来历。书上记载,阳关始建于汉武帝元鼎三年(公元前114年),西晋时置阳关县,又称白水镇,一直是敦煌境内的重要关隘,既是屯兵的军事据点,又是通往西域的咽喉要地,还是“丝绸之路”南道的必经关口,至今仍保留着古城遗址。
一阵驼铃声随风飘来,那么清脆,那么悦耳。此刻, 我眼前突然出现高大的城楼、庄严的庙宇、整齐的军营……汉代的张骞从这里走过,风尘仆仆,依然神采奕奕;唐代的玄奘从这里走过,目光炯炯,依然步履坚定;还有一批批的商人、将士、官吏从这里走过,或经商,或戍边,或肩负朝廷的使命。千百年来,阳关古道上洒下他们的汗水,记下他们的艰辛,也留下他们的辉煌。
阳关博物馆位于景区中心地带,张骞出使西域的骑马雕像屹立在广场中央。
据说,王维在边塞的驻留时间并不长,张骞出使西域之时,阳关也尚未设立。有时,虚构的故事往往比真实的历史更能触动人心。毫无疑问,他们为中华民族开拓边疆,做出重大的贡献;他们为促进当时的经贸繁荣和文化交流,产生过深远的影响,值得后人的尊重和纪念。
陪同我前来的黄先生是一位长者,长期从事敦煌文学的研究。他介绍说,由于朝代更迭,战祸不断,再加上“丝绸之路”向海上延伸,从宋代开始,阳关逐渐地衰败。当年驼铃悠悠、商旅匆匆的情景不复出现。于是,热风和沙尘在这里肆虐,昔日的阳关已被吞蚀殆尽。如今,只有远道而来的游客来此凭吊遗址,发怀古之幽情,叹沧桑之巨变。
“走,我们到古董滩去!黄老望着我呆呆伫立的神情,说道。他还告诉我,当地人曾在古董滩拣到不少文物,像断剑、古币、陶片、箭镞之类,其中不乏有价值的东西。因此,每当大风过后,总有一些游客在沙海里寻寻觅觅,希望找到意外的惊喜。
古董滩在土墩的南面。一望无际的沙丘中间,果然有几个探幽寻胜的游人在默默地寻找什么。或许是眼力不行,或许是运气不佳,我始终找不到一丝半点的古董,只得沐着夕晖,踏上归程,但我没有怨言,也没有遗憾,因为阳关留给我美丽的遐想和无穷的回味,真是不虚此行。
坐在车上,望着两旁的荒漠寂野,我不由思忖:既然阳关已没有什么古迹可看,为什么人们仍然络绎不绝地前来观光浏览?我问黄老先生,他稍加思索后,回答说:“岁月可以摧毁古城,沙漠可以掩埋绿洲,但人类创造的文明是抹不去,洗不掉的。它犹如一座丰碑,永远屹立在人们心中。”
说得好!阳关遗址不愧为一座历史的丰碑。
达坂城是新疆一个遥远的边陲小镇。自从我在优美的歌声中,从飞旋的舞步中认识了它的名字;认识了那个幽默风趣的马车夫,认识了那个辮子长长的维吾尔族姑娘,一直想领略它那独特的韵致和的风情。
那天,我从乌鲁木齐到吐鲁蕃旅游途中。终于有机会在达坂城短暂停留,看看它那迷人的笑容,听听它那神奇的传说。
从导游小姐的介绍中,我大致了解古镇的地理位置和历史变革。在维吾尔语中“达坂”是指陡长的坡,后引申为“山口”。它正处于天山峡谷的北口,被喻为南北疆的咽喉。由于扼其要冲,形势险峻,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唐代时,名为“白水涧道”,清代时,又易名为“嘉德古城”,它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可惜一批古建筑毁于战火,至今已看不到昔日的雄姿。
达坂城是新疆的明珠,被称为世界上离海洋最远的地方。自古以来,它就是翻越天山的重要关隘,商贩和骡马在此歇脚,使得它成为“西出阳关”的“骡马大店”。如今,达坂城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迈开现代化建设的步伐,正在日新月异地发展。过去的石子路,正改建成一条条宽敞的柏油马路;过去的石头屋已变成一幢幢漂亮的高楼大厦。我走进一家百货商场,从琳琅满目的商品中,从来来往往的人群的脸上,感受到古城的变化,它已从贫困走向富裕,从萧条走向繁荣。
“达坂城的石头硬又平,西瓜大又甜。那里住的姑娘辮子长哟,两个眼睛真漂亮。……”一阵悦耳的歌声打破我的沉思。原来,一群维吾尔族少女正载歌载舞向我走来。她们的歌声多么甜美,她们的舞姿多么婀娜。达坂城不愧为歌舞之乡。过去她们从用歌声倾诉心中的忧伤,而今天她们用歌声表达对生活的赞美,对未来的向往。
镇里的王洛宾艺术馆简洁大方,内部陈列着介绍这位被誉为“西部歌王”的生平事迹的图片、资料以及手稿。王洛宾与达坂城有着深厚的不解之缘。在那个年代,他凭借卓越的音乐天才,创作了《达坂城的姑娘》,,最初,这首歌在在南来北往的马车夫口头传唱, 后来迅速传遍长城内外、大江南北,让这座默默无闻的古镇声名远扬。望着王洛宾面带微笑的照片,心中充满了敬仰与钦佩之情。
最令我激动不已的是在三葛庄参观全国最大的风力发电站。
几年前,我曾听说过这样一句谚语:“达坂城的风从年初一刮到年三十”,我也曾看到一份资料,说达坂城每年刮8级以上大风的天数高达202天。这里是新疆一个著名的风口。虽然大风曾给人们造成无数次的灾害,但带来丰富的资源。现在,“风能”得到合理的利用,转化为“电能”,这是一个多么了不起的壮举。伫立在荒原上,看到一个个风车巍然屹立,一枚枚叶片随风转动,成为蔚为壮观的风车大世界。风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不仅将把光明送往四面八方,而且促进了乡村经济的发展。
当天晚上,我们来到柴窝堡。这是乌鲁木齐周边著名的美食打卡地,在一家餐馆,品尝当地颇具特色“大盘鸡”,享受地道的新疆美食。
对阳关和达坂城的向往,分别缘于王维的一首诗与王洛宾的一首歌。这就是文学和音乐的魅力,为西域展现独特的风情,促使人们去感受,去探索。在这里,既可以释放都市压力,又可以领略大西北的自然风光和悠久历史,体验一份别样的宁静与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