窝子村是一个小的自然村落,坐落在青山溪水的怀抱中,有二十几户人家,一条古徽道穿村而过,粉墙黛瓦马头墙,飞檐翘角花格窗的徽派建筑尽显眼前。这里民风淳朴,田畴阡陌,村前一条小溪清澈见底,走出村口就可以听到汩汩流淌的泉声。清晨,整个村子都是清清亮亮的,阳光透过淡淡的清新雾气,温柔地喷洒在山坡上、村庄里,家家房顶炊烟渺渺,几名年轻女子有节奏地舞动着棒槌,“嘭、嘭、嘭,”在溪边荡水浣纱,画面优美而恬静。
窝子村山清水秀,四季景色宜人。春天,山坡上开满了各色的野花,红的、黄的、紫的,争奇斗艳,整个村庄仿佛被镶嵌在一幅五彩斑斓的画卷中。夏天,茂密的树林为村民提供了天然的避暑场所,清脆的鸟鸣声此起彼伏,空气中弥漫着花草的清香。秋天,金黄色的稻田和硕果累累的果树,让人感受到丰收的喜悦。冬季,皑皑白雪覆盖了整个村庄,银装素裹,宛如童话世界。
村里人大多姓方,属于原居民,他们世代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田园生活。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村里多了有两户杂姓,一户姓李,一户姓陈,据说祖籍都是江北那边的,因跑鬼子反流落在此地。他们祖上就地取材,在村庄的拐角各盖一栋简易茅草屋,两处土墙草顶房紧挨着,相互比邻。为了防止被方姓大户欺负,两户主人抱团取暖,对外言行一致,形同一人,比亲兄弟还亲。时间久了,与当地人有了些交流,他们的遭遇和处境也得到了村里人的同情,慢慢地被方姓大户接纳,渐渐站稳了脚跟,并开垦了一些荒山荒地。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在这山旮旯里过着与世无争的平静日子。李家主人李刚,是位个子不高、精神矍铄的中年人,高高的鼻梁上总是架着一副老式眼镜,眼神里透着智慧和善良,他念过私塾,能识文断字,为人处事正派公道,有着一副热心肠,经常帮村里人读报、写信,各家有事都爱找他商量。他的笑容如同春风拂面,总能温暖人心。有一次,村里的两户人家因为地界问题争执不休,李刚主动出面调解,凭借他的公正和智慧,最终化解了矛盾,让两家和好如初,因此,受到了当地村民的称赞和信任。而陈家主人陈胜,身材魁梧、面容和善,是个手艺高超的裁缝,他的双手仿佛被赋予了魔法,能缝制出令人惊叹的衣服。他忠厚老实,吃苦耐劳,总是默默地为村里人提供帮助。无论是修补衣物还是制作新衣,他始终用心处理每一个细节,让人无可挑剔。缝制的衣服,既好看又合身,而且收费便宜,十里八乡的村民逢年过节、娶亲嫁女都会请他这个能人上门,收入颇丰,算是村里的殷实户。几年之后,他们都来个鸟枪换炮,茅草房换成了砖瓦房。
外乡人抱团取暖,并非偶然和一时兴起,除了防止被当地大户欺负之外,主要还是彼此之间的真诚和信任。面对陌生的生存环境,李刚和陈胜深知团结的重要性,他们相互帮衬,共同面对生活中各种挑战,这种深厚的友谊逐渐演变成了两家之间不可磨灭的情感纽带。一天,李刚家突发火灾,陈胜毫不犹豫地冲进火海,救出李刚的妻子和孩子。那一刻,两家人紧紧相拥,汗水、泪水交织在一起,成了彼此生命中最珍贵的记忆。
时间如白驹过隙,一九六五年春季,李刚的妻子与陈胜的妻子几乎同时有喜,两家上下欢天喜地,摆酒庆祝。酒过三巡,在兴头上,李刚与陈胜口头约定,如果生出一男一女,就定下娃娃亲,结为儿女亲家,如果同是男孩或者女孩,就结为金兰。到了这一年的腊月,李、陈家两家各添了一枚男丁,皆大欢喜,自然结为异姓兄弟,村里人纷纷前来祝贺,称赞道“这两家人丁兴旺,香火将延续不绝”。
孩子尚未满月,李刚查字典,绞尽脑计,想了好几天,为儿子取了个寓意深刻的名字“李煜”,预示着小孩将来一帆风顺,前途一片光明。陈胜则比较简单,因为儿子出生于当天的寅时,天刚放亮,直接叫“陈亮”。李煜早出生几天,自然是哥哥。两个孩子虎头虎脑,聪明乖巧,招人喜爱,有时还同吃一个妈妈的奶水,在父母的呵护下,茁壮成长,五、六岁的时候,后脑勺上还留着一撮长长的乳毛,七、八岁时,两人还常常光着屁股在村头小溪里打水仗、摸鱼抓虾。
到了上学的年龄,李刚秉持“穷莫丢书”家训,送李煜到五里外的村办学校读书,无论刮风下雨,坚持天天接送。李煜天资聪慧,接受能力强,语文、算术成绩在班上一直名列前茅,老师们特别喜欢他。陈胜觉得孩子还是学一门手艺好,“荒年饿不死手艺人”是老祖宗留下来传家宝,自己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但,陈亮却吵着要与李煜一起去念书,没有办法,陈胜只好将儿子也送进了学校,学着李刚天天接送。到了三年级,陈亮产生了厌学情绪,死活不肯上学。正好遂了陈胜的心愿,陈胜对着儿子说:“你可愿意学裁缝?”陈亮应道“愿意。”从此,陈胜后面就有了个十一岁的跟班徒弟。陈胜用心教,陈亮认真学,三年学徒,陈亮熟练掌握了裁缝的基本技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十七八岁的时候就能独当一面了,陈胜看在眼里,喜在心里,暗自庆幸为儿子选择一条正确的道路,自己的独门绝技终于有了传承人,陈家今后的日子会是芝麻开花节节高。
李煜顺风顺水,初中毕业后,考上了县里的省重点。李刚倾尽全力,到县城租了个房子,让妻子全职陪读。李煜更是争气。功夫不负有心人,一九八四年的高考,李煜以总分586的优异成绩金榜题名,名列全年级第八。李刚抱着儿子喜极而泣,吩咐妻子当晚准备几个好菜,自己则买了一瓶竹叶青,来个一醉方休。一个月之后,李煜接到了某省医学院的录取通知书,学的是五年制临床医学。李煜十分珍惜大学的学习时光,认真听课,刻苦钻研,不久就成了班上的双优生,一九八九年七月大学毕业后,被当地市医院作为人才抢了去,成了一名心内科大夫。工作之余,李煜坚持自学,积极争取到大医院进修,不放过任何一次学习机会。如此同时,他还参加在职远程教育,一九九六年又获得首都某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硕士学位,业精于勤,李煜很快就成长为医院里的学科带头人、科室主任。事业、爱情两不误,在李煜工作后的第三年,与本院的院花心电图医生胡姑娘擦出爱情的火花,不久结为伉俪,两人互敬互爱,心心相印,二人世界恩爱、甜蜜。第二年冬季,白胖胖的宝宝来到了这个家庭,是个男孩,取名“李明”。
一九八六年春季,陈亮在家乡也当起了裁缝师傅,收了两个徒弟,因为手艺精湛,方圆百十里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缝纫生意一单接着一单,异常火爆,几乎断了其他裁缝的门路,在当地缝纫圈子里混的是风生水起,日进斗金,很快就盖起来一栋小洋楼。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经人介绍,与邻村的章姑娘结为夫妇,章姑娘长得漂亮,贤惠大方,勤劳能干,孝敬公婆,把家务事打理得井井有条,小日子过得有滋有味。次年腊月,章姑娘为陈家喜添千金一枚,小女孩的皮肤娇嫩如雪,双眼清澈如水,人见人爱,取名“陈星”,与李煜的儿子同年同月出生。小孙女被陈胜老两口含在嘴里,捧在手心,视为掌上明珠,成天上演爷孙乐,一家人其乐融融,幸福生活甜如蜜,村里的人个个伸出大拇指,羡慕不已。 李煜是个孝子,遇有假期,不辞辛劳,常常带着妻儿开车跑六十公里的山路回老家看望父母。动身的前一天,一般都会打电话告诉陈亮。知道哥哥要回家,陈亮与妻子就不上工了,在家准备着哥哥爱吃的食材,鸡鸭鱼肉,稀有山珍,非常丰盛,不亚于过年。李煜到村后,首先是回家看望自己的父母,聊聊家常,嘘寒问暖,然后到陈亮家慰问干爸干妈。第一顿饭必是陈亮招待,多少年来都是这样,这也成了李煜回乡探亲的习惯。两家孩子见了面后,欣喜若狂,手拉着手撒欢地奔向村头小溪边玩耍,小兄妹在一起有说不完的话。第二天,李煜返程,陈亮准备着城里人稀罕的土特产,车子后备箱装得满满的,乘兴而来,尽兴而返,妻子对着李煜娇嗔地伸出大拇指“你这个弟弟真好,比亲兄弟还亲。”
九十年代初,服装行业发生了巨变,传统的服装消费观念被彻底打破,村里做衣服的人越来越少,裁缝生意一下子清淡了许多,陈亮立马慌了手脚。村内外的青壮年基本上都外出打工了,家里只剩下老人和小孩,继续在家里守着裁缝生意,已不能养家糊口,必是死路一条。一九九六年秋季,陈亮带着两个徒弟去杭州谋生,到了杭州才知道外面的世界真大,大、小服装厂如同雨后春笋,数不胜数,做出来的衣服,既好看又经济。好在手艺傍身,陈亮很快在一家服装厂找到了工作,这里全是电动缝纫机,流水线作业。刚开始,陈亮一行人是手忙脚乱,经常出差错,常常受到同事的挤兑。由于陈亮的缝纫基本功扎实,同行相通,再加上爱琢磨,肯钻研,很快就学会了机械缝纫,画图制版,三个月后就上手了,可以独当一面。又因聪明、勤快,受到老板的青睐。六个月后,陈亮被聘为服装厂师傅,工资是原来的三倍。好景不长,转眼到了二千年,服装外销生意受阻,产品大量积压,服装厂纷纷关门倒闭。只会做裁缝的陈亮失业了,悻悻然回到家乡。
五十多岁的陈亮,农活干不动,又没有其他特长,只好在家歇着。这些年虽然挣了一些家底,眼见在县城初中读书的女儿即将毕业,听班主任说“陈星不出意外的话,明年可考上市重点。”上重点高中,就意味着要到市里租房陪读,三年要花不少钱。陈亮想到这里,就像是热锅里的蚂蚁,忧心忡忡,夜不能寐。决不能坐吃山空,陈亮夫妻俩谋划着,决定去市里找李煜哥哥帮忙,到城里找个活路。
李煜因业务精通,工作能力突出,已经升任市医院的业务副院长,整天公务繁忙,每天要处理的事情太多,忙得脚打后脑勺,累得昏天黑地。听妻子说陈亮弟弟要来市里找工作,还是抽空接待了陈亮夫妇。李煜有些伤脑筋,知道他们的底细,除了裁缝手艺,没有别的特长,体力也不行,在城里难找到合适的事情,碍于情面,没有回绝,只是说:“不要急,我来想办法,你们回去等消息。”说完这话,也就没有了下文。
第二年中考,陈星自我感觉良好,几门课超常发挥,揭榜成绩710分,超过了市重点的录取分数线,进了实验班。陈亮夫妇又来到市里找到了李煜哥哥,只见李煜愁眉不展,心事重重,细问才知道,他儿子李明今年的中考成绩是560分,进不了市重点高中。陈亮不好开口,李煜并没有忘记陈亮上次托付的事情,实际上已经安排好了,没等陈亮开口,对着陈亮说道“你的工作问题解决了,来医院做保安,工资每月差不多三千元,不知你可愿意?”陈亮满心欢喜,恭敬地站起身来,忙说:“愿意、愿意。”李煜又说:“那就下个月来上班,直接找办公室张主任,我已经打过招呼了。”李煜想留他们吃个便饭,陈亮夫妇心里装着许多事情,不便久留,急于回家,拱手作揖告辞了。
陈亮夫妇很快在学校附近租了个小居室,一家人挤在一起,做着开学前的各项准备。妻子任劳任怨,拖地洗衣、买菜做饭。女儿精神饱满,看书学习,迎接新学期开学。陈亮高高兴兴,努力工作,挣钱保障一家人在城里的基本生活开销。一下子过起城里人的生活,他们感到新鲜、好奇、兴奋。陈亮每天都提前来到医院,身着保安服,面带微笑,站在医院大门口,精神抖擞,不时对着行人打着不标准的敬礼。八点整,李煜夹着公文包来到大门口,陈亮举手敬礼“李院长好!”把李煜吓得一跳,忙说“弟弟呀,对我就不需要这样了,”陈亮不好意思放下手来,腼腆一笑“哥哥,知道了。”说归说,做归做,敬礼是保安的职责所在。开始一段时间,他们每天通过这种方式见面很不习惯,时间一长,李煜慢慢地接受了这种“敬礼”,然后就习以为常,视而不见了,再后来,不敬礼反而觉得不自在了。
春去秋来,一个周五下午,院办张主任找到陈亮说:“今天下午放你半天假。”陈亮一头雾水,担心是不是工作上做错了什么,正疑惑不解,张主任接着笑道:“等会儿,李院长找你就知道了。”一个小时之后,李煜打来一个电话:“弟弟,一直都在忙,今天晚上在海鲜楼订了一桌饭,我们两家聚一下,请你们全家。”陈亮受宠若惊,赶忙回到家,叫妻子不要做晚饭了,等陈星下课后,一起打车去了海鲜楼。第一次去海鲜楼,这里的装潢着实讲究,内外富丽堂皇,华美的水晶吊灯、金碧辉煌的壁画,让人眼花缭乱,站在门口迎宾的服务员统一着装、端庄漂亮、举止大方、彬彬有礼。陈亮第一次如此被人尊重,感觉真好!只是有些不知所措。很快,一名服务员将陈亮一家引导到“荣华厅”,李煜一家早已在此恭候,简单寒暄几句后,各自落座,陈亮成了座上宾。知名海鲜随着服务员鱼贯而入,有龙虾、鲍鱼、扇贝。两家人聊家常、忆往事,孩子们相互传授学习经验,现场气氛亲密、融洽,几杯茅台酒下肚后,李煜话锋一转,切入正题:“弟弟呀,你的干儿子李明去年勉强进了市重点高中,我和你嫂子平时忙于工作,没有时间管他,我们也在学校边上租了房子,请了一个烧饭阿姨照顾他,并在学校找了个名师一对一辅导,可是效果并不理想。听说陈星在实验班成绩名列前茅,你可要帮帮我,这可是大事,关系到李明的前程,请侄女搭把手、做好传帮带,争取在高二下学期把成绩往上提一档,拜托了!”话说到这个份上,陈亮拍着胸脯,代表陈星答应了,陈星也被伯伯的诚意所感动,觉得应该帮一下。接下来,每周日,陈星都会去李明处,分析问题,找出症结,对薄弱环节进行重点辅导,看似有一些效果,但不明显。此时,陈星除了自身学习还要辅导李明,突然感到疲惫不堪,心力交瘁,心想着一定不能顾此失彼,没有办法,只能辜负李伯伯的厚望了。
转眼就到了高三,学习任务加重,陈星自感压力陡然增大,每天早晨五点不到就起床,晚上十二点之后才睡觉。陈亮看在眼里,痛在心里,想着法子改善伙食,增加孩子的营养。进入冲刺阶段,陈亮夫妇跟在女儿后面也紧张起来了,早起晚睡,一根弦与孩子一样也是绷着紧紧的。
庄严神圣的高考如期而至,陈亮夫妇和李煜夫妇同时将孩子送进了考场,紧张的心情溢于言表,李煜夫妇在考场外神情凝重,站了一会儿,转身就与陈亮夫妇匆匆道别,说是医院里还有许多事情等着他们。望着他们远去的背影,陈亮夫妇一声叹息,此时,他们觉得做领导的真累,还是普通老百姓好,可以全心全意尽父母的责任,不需要牵挂太多的事情,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主,自由自在。
高考结束的这一天,陈星认真做了估分,可能要超出预期,几天都在家安心补觉,陈亮夫妇继续为孩子搞服务,顺便让孩子好好休息一下。李明没有估分,顺其自然,听天由命,与几个同学外出旅游了,很明显,也是让自己彻底放松一下。二十天后,高考成绩发布,陈亮一家怀着紧张又兴奋的心情,找到一部电话机,等待着这一时刻的到来,通过查分热线得知,陈星今年的高考成绩获得698分,全年级第一名,这一高分轰动了全校,班主任高兴地说“在意料之中。”
陈星在填报志愿的十几天里,京城几所名校向她伸出了橄榄枝,通过专业比较,陈星最后选择了自己喜欢的京城某名校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陈亮一家回到村里,首先是村支书一行人带着两千元奖金前来祝贺,接着左邻右舍、七大姑八大姨,几天里,前来贺喜的人络绎不绝,热闹非凡。女儿光耀门楣,陈亮脸上发光,高兴得飘飘然,天天乐不可支,见人就发烟,并在家大摆酒席,宴请乡里乡亲。李明刚达二本分数线,李煜觉得脸上无光,不好意思回老家报喜。
开学的日期渐渐临近了,一天上午,李煜夫妇突然开着车子回到老家,说是先看看老人,再接陈亮一家到城里玩几天,趁着两个孩子在家,我们两家好好聚聚,拉拉家常。陈亮觉得在情理之中,爽快地答应了。李煜破天荒地请了几天假,带着陈亮一家玩遍了城里的大小景点,结束的前一天,又来到一家大酒店,山珍海味摆了一桌,李煜喝多了,摇摇晃晃,说了很多小时候的事情:“弟弟啊!回想人生,还是小时候的感情最真。今后,两个孩子,一个在北京,一个在本市,但,他们从小玩到大,真正的青梅竹马,两小无猜。今天,当着孩子们的面,我来做个主,要与弟弟结为儿女亲家!如何?” 被哥哥这样看得起,陈亮像是受到了惊吓,感动得流下了热泪,觉得两个孩子也很般配,只是感到自己攀了高枝。两个孩子只顾埋头看手机,好像并没有听见大人们在说着什么,对此未做出任何反应。
结果如何?不得而知。(文中人物纯属虚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