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魏鹏的头像

魏鹏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随笔杂谈
202503/20
分享

贾雨村做家教

贾雨村做家教时,教林黛玉认得几个字,也教林黛玉念过《四书》,怕是也教过林黛玉几行诗的。但我认为,林黛玉后来成为大观园的著名青年诗人,主要还是她自学成才的结果,与贾雨村这个家庭教师关系不大。贾雨村每次到贾府,见的是贾政,是贾宝玉,从没说起要见林黛玉,当然,黛玉也没要见她的老师,由此可见他们师生关系的淡薄。

林黛玉虽是贾雨村的女学生,也没有给贾老师留下什么印象。能记得的只有这女学生读书时,凡书中有“敏”字,皆念作“密”字;写字遇着“敏”字,又减去一两个笔画。直到贾老师知道女学生的母亲姓贾名敏时,才不感到疑惑。让我感到疑惑的是,贾老师自从拿到女学生之父林如海的推荐书后,又重新踏上了仕途,一路官运亨通,再也不认他的女学生了。不认女学生也不能说是贾老师的错,只是我觉得他做家庭教师时,考虑的不是学生的前途,而是自己的仕途。

贾老师做家教时,是把家教当做“敲门砖”的。若是与自己的仕途无益,他还会炒家长的鱿鱼呢!

在到林如海那里做家教之前,他也曾在钦差金陵省体仁院总裁甄家做过家庭教师。那时,贾老师教的是个叫甄宝玉的男学生,这个甄宝玉的智商并不在贾宝玉之下。贾宝玉虽然淘气异常,但其聪明乖觉处,百个不及他一个。他曾说过:“女儿是水作的骨肉,男人是泥作的骨肉。我见了女儿,我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其实,类似贾宝玉这样的名言,甄宝玉也常对跟他的小厮们说过:“这女儿两个字,极尊贵、极清净的……你们这浊口臭舌,万不可唐突了这两个字……但凡要说时,必须先用清水香茶漱了口才可。”据贾老师说,甄宝玉平时暴虐浮躁,顽劣憨痴,只是见了女儿便温厚和平,聪敏文雅。因此,他父亲也曾下死笞楚过几次,无奈竟不能改。每次打得吃疼不过时,他便“姐姐”“妹妹”乱叫起来。他说:“急疼之时,因叫一声,便果觉不疼了,遂得了秘法。每疼痛之极,便连叫姐妹起来了。”贾老师因他又好笑又劳神,也因其祖母溺爱不明,每因孙辱师责子,便主动炒了甄家的鱿鱼。后来,贾雨村就到了巡盐御史林如海家做了家庭教师。

甄宝玉是天真的,但也如贾老师所说,的确劳神。也许正因为劳神,甄家才请贾雨村来做家教。但贾老师却认为:“这等子弟,必不能守祖父之根基,从师长之规谏的。”聪明如贾雨村者,哪里会为这样的孩子尽心尽力?常言说:“没有不称职的学生,只有不称职的老师。”贾老师的辞职,让我对他的家教生涯感到不解。他做家教,真的是为了学生吗?若是真的为了学生,他就不会炒家长的鱿鱼。他炒家长的鱿鱼,是不是工资待遇问题呢?其实,他在甄家做家教也是包吃包住的,工资不会比林家低,平时的小费也不会比林家少的。想来想去,我只能说:“做家教的贾雨村,心思并没在家教上。”

贾雨村之所以到甄家做家教,大概是看上了甄家的显贵。他在甄家觉得男学生太劳神,与自己的仕途并无益处,这也许是他辞职的真正原因。他到了林家之后,觉得教个女学生十分省力,并通过女学生的父亲,做起了仕途经济的学问。也就是说,他把家教当做“敲门砖”,当他把女学生送到贾府之日,也就是贾老师告别家教之时。

如今做家长的,谁不望子成龙,盼女成凤?家庭条件稍好一些的,都想给孩子请个家庭教师。这想法我能理解,我只是想提醒家长们注意:千万不要请贾雨村那样的老师来做家教!因为那样的老师心思不在家教上,他们不但不能教给孩子多少知识,还会炒家长的鱿鱼。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