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有特长吗?如果与正常人比起来,谁也看不出他的特长,但如果自己来衡量自己,他便清楚自己的特长了。
有人说他一生下来就又聋又哑,一生都没有听过别人说的一句话,自己也没有说过一句话。也有人说他本是一个极聪颖的孩子,可能是由于上帝的妒忌,早年的一场大病使他成了又聋又哑的残疾人。是的,他是一个又聋又哑的残疾人,但他清楚自己的视力和智力很健全,上帝这点可怜的恩赐,便成了他的特长。他是怎样发挥自己特长的呢?
他无法说话,也听不到别人说些什么,健全的视力也无法在人世间找到知音。于是他抬起头来,看到了另一个迷人的世界。那广阔浩瀚的星空,引起了他无穷的兴趣,那颗颗晶亮的星星,仿佛都是他的朋友,他的知音。他虽然无法与人进行交流,但却能与星星交流。在夜深人静的夜晚,他独自遥望天上的星星,人际间交流的许多困难,许多烦恼,此刻都不存在了。也许是与世隔绝的缘故,他经常在夜间起来观察星星,观察星星成了他的爱好,发挥了他的特长。
大作家福楼拜说:“才能就是持久的耐性,对你所要表现的东西,要长时间很注意地去观察它,以便能发现别人没有发现和没有写过的特点。任何事物里,都有未曾被发现的东西,因为人们用眼睛看事物的时候,只习惯于回忆起前人对这事物的想法。”文学创作是这样,科学发现也是如此。夜空中的北天英仙座,有一颗明亮的星星叫大陵五。希腊人在星图中把这颗星标在一个会把人变成石头的恶魔墨杜萨的头上,而大陵五的名字在阿拉伯语中意为“恶魔”,显然古人对这颗奇怪的星星感到不安。1670年,意大利天文学家发现它的光度会发生变化,但是,为什么变化,怎样变化,都不清楚。这些难题,似乎正等待着这个“长时间很注意地去观察它”的一个又聋又哑的残疾人,来揭开这个宇宙之谜。
1782年11月21日的夜晚,他开始观察大陵五。他发现大陵五渐渐地暗下去,亮度达到正常情况的三分之一时,又开始逐渐地亮起来,最后完全恢复到正常的亮度。暗极而亮,亮极则暗,如此周而复始。他一天天地观察着,记录着。他发现大陵五的亮度的变化是有规律的,它的变化周期是2天20小时49分8秒,年年月月,都以这个周期不断地变幻着。这个数值与现代的准确值仅差4.6秒!
发现大陵五的亮度变化周期,这是一个重要的发现。但他没有停留在这一步,他要发挥自己的智力和创造性的思维,要弄清是什么原因使大陵五的亮度发生周期性的变化。他想,大陵五身边会不会有一颗黑暗的伴星?伴星不断地绕着它转动,当这颗星部分地遮住大陵五的时候,大陵五的亮度就减弱。他将自己的观察和思维写成了《关于魔星光变周期的观测及发现》这篇论文。当时,天文学界还没有伴星和暗星的概念,中子星等暗星是直到现代天文学吸收了核物理的成就后才提出的。他把论文送给了英国皇家天文学会,引起了天文学界的极大轰动,他也因此荣获了英国皇家天文学会授予的金质奖章。
1788年,天文学家根据他的观察和推断,找到了这颗伴星,它离地球约88光年,质量与太阳相近。但这时,他已因肺病于两年前去世了。他的一生只活了21岁,如同一颗美丽的流星,虽然在短暂的时间里就消逝了,但却在人间留下一道绚丽的光芒。
他就是英国杰出的天文观测家古德里克。古德里克充分发挥自己在视力和智力上的特长,在天文观测上做出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天上的星星离我们是那么遥远,辨认星星已经不易了,要发现新星就更难了,而要发现一颗不发光的暗星,其难度就可想而知了。正常人发现一颗新星已经不易了,而一个聋哑人却发现了一颗暗星,这是多么了不起的成就啊!
一个聋哑人能清楚自身的特长,发挥自身的特长,并取得了了不起的成就,对一个正常人来说,这又是多么有意义的启迪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