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魏鹏的头像

魏鹏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散文
202507/26
分享

孙权曾把写着“诸葛瑾”字样的牌子挂在一头驴的身上,以此来戏弄脸长似驴的诸葛瑾。不料,这事让年仅9岁的诸葛恪看到了,诸葛恪是诸葛瑾的儿子,他不能让父亲在众人跟前丢面子,也不能得罪孙权,于是大笔一挥,在“诸葛瑾”三字下面添上“之驴”二字。刚刚还在大笑的人们,无不惊叹诸葛恪是位神童,眼睁睁地看着他大摇大摆地把驴牵回家去了。

在这个家喻户晓的故事里,孙权不是主角,诸葛瑾也不是,主角是神童诸葛恪。驴,只是道具。

驴并不知道自己是道具,把它当道具也罢,笑它脸长也罢,说它愚蠢也罢,它都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不仅如此,它还常把自己当作主角,有时连配角也不要,整场戏都是自己在演。

几年前,我在郊外见到一头驴,但没有看到赶驴的人,也没有看到骑驴的人。是驴自己拔出了拴它的木桩,拉着那半截木桩不停地奔跑。驴不停下来,木桩不会停下来;木桩不停下来,驴就不停地奔跑。驴和木桩跑过的地方,尘土飞扬,成为郊外一道独特的风景。

若凭这,就说驴愚蠢,我看未必。说不定驴在和自己做游戏,或是在做什么体育活动呢!整日受人驱使着,难得这么开心地奔跑一回,怎能不尽情尽兴呢?如果就此说驴愚蠢,那些登山运动员,上山去又下山来;那些长跑运动员,绕着操场一圈又一圈地奔跑;那些足球运动员,把球踢过去又踢回来……等等,等等,难道都是愚蠢吗?其实,这些想法都是多余的,让我放心不下的是这头奔跑的驴,何时能够停下来?以至几年后,那道风景在我的血肉之中演绎成了生命不息、奔跑不止的进取精神。

给驴当配角也不是人人都能胜任的。比如说孙权,就不佩,就没有资格。谁有资格呢?想来怕只有魏晋时期那些好听驴演唱、好学驴演唱的名流了。那些名流死后,朋友凭吊也以驴鸣相送,真乃千古阴阳之知音也!驴是否把魏晋名流视为知音?我非驴,我不得而知。

驴,还在唱,还在叫,音质还是原来的音质,音调与魏晋相比,怕也没有跑调吧。用一句时髦点的说法,驴仍在做驴自己。但为何今人不再欣赏呢?想到这里我就想起了一句伟人的名言:

“对于没有音乐感的耳朵来说,最好的音乐也毫无意义。”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