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魏鹏的头像

魏鹏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散文
202508/02
分享

漫话螃蟹

凡是空中飞的、地上爬的,对中国人来说首先想到的是——这飞的爬的能不能吃。一代伟人毛泽东在《民众大联合》中指出:“吃饭的问题最大。”中国特产螃蟹,似乎生来就是给人吃的,于是,螃蟹的美味尽人皆知。

前不久,我曾与美籍华人王聿豹先生说到吃螃蟹。他说他在美国也能吃到螃蟹,只是中国与美国的爱好不同,中国人喜欢吃母蟹,美国人喜欢吃公蟹。我想,这也许是饮食文化上的中西差异吧。若论我个人的喜好,还没有达到这个层次,只要是螃蟹,就知是美味。

在南京工作时,有个同事叫刘杰,老家住在澄阳湖岸。有一年中秋节过后,他从家乡带了20多斤的大闸蟹给我们品尝。那是我吃螃蟹最多的一次,一个大闸蟹只吃了“蟹黄”,对螯中嫩肉却不再下手,也无从下手。据说,慈禧太后吃螃蟹时,专门有一套银制的食蟹餐具,但很少有人见过。还听说,善于吃螃蟹的人,只用自己的五个指头,便能把蟹肉吃空,吃空的蟹壳拼拢起来,仿佛仍是刚出锅的、红光满面的大闸蟹。

看到我们吃了那么多大闸蟹,只喝了一斤白酒,刘杰就感到非常惋惜,仿佛我们对不起他送的大闸蟹似的。他私下里告诉我,说他父亲吃一个螃蟹腿,就能喝下半斤白酒!

螃蟹的确是道下酒的好菜。春秋时有个叫卓茂世的人,经常左手拿着蟹螯,右手提着酒壶,边喝边自得其乐地对人说:“这足够我乐一生了!”诗仙李白在尝到螃蟹的美味时,诗兴大发,绣口一张就赞美道:“蟹螯即金液,糟丘是蓬莱。且须饮美酒,乘月醉高台。”

“西风响,蟹脚痒。”金风送爽、菊花盛开的时候,螃蟹最肥,难怪大观园里的青年诗人刚吟了菊花诗,接着又咏螃蟹了。

在宝玉、黛玉和宝钗三人写的螃蟹诗中,宝钗的食螃蟹诗被称为绝唱:“桂霭桐阴坐举觞,长安涎口盼重阳。眼前道路无经纬,皮里春秋空黑黄。酒未敌腥还用菊,性防积冷定须姜。于今落釜成何益,月浦空余禾黍香。”按大观园的诗歌标准,小题目要寓大意才算是大才。宝钗的螃蟹诗预示了贾府的最终结局,在《红楼梦》的整体结构上,宝钗的螃蟹诗也是举足轻重的,怕只有黄庭坚的“虽为天上三辰次,未免人间五鼎烹”才能与之相比。

有的诗人说:“不到庐山辜负目,不食螃蟹辜负腹。”若让大观园里的诗人来评,这显然是缺少寓意的诗。在所有写螃蟹的诗中,我最喜欢唐人皮日休的《咏蟹》:“未游沧海早知名,有骨还从肉上生,莫道无心畏雷电,海龙王处也横行。”这首诗抓住螃蟹横行的特点,以新奇的想象、拟人的手法,把螃蟹人格化,仿佛有了“安能催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的开心颜”的风度。

宝玉说螃蟹是“横行公子”,有人说这是指贾环的“横行霸道”,是有道理的,但我以为这“横行”怪不得螃蟹,这是由螃蟹奇特的身体结构决定的。螃蟹头部的宽度大于它的长度,细腿伸展在两旁,关节只能向下弯曲。爬行时,一侧尖爪抓住地面,另一侧的尖爪在地面上撑直起来,推动着身体前行,这就使身体向左或向右稍偏前方横行了,仿佛醉酒似的。在另类的人看来,这与众不同的步伐,简直是酷毙了。若以此来指责螃蟹的横行,犹如指责人为何不长出翅膀像鸟儿似的在空中飞行,同样是可笑的。

人在为生活所迫时,会卖儿卖女,还有过易子而食和人吃人的历史。螃蟹以死鱼、死虾为食,仿佛是水下的清洁工。在食物匮乏的情况下,饿极了的怀卵蟹,往往用蟹钳从自己腹下取卵来充饥。

鲁迅称颂世上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是个了不起的“勇士”。谁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无从查考,但我想这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也是把吃饭当作“最大问题”的,也许他已吃光了树皮和草根,再也无物可食时才吃螃蟹的。

还有,如果把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称为人类“勇士”的话,那么称螃蟹为动物界的“勇士”,我想这也是不为过的,因为只有“勇士”才是“勇士”的对手,只有“勇士”才能与“勇士”相当。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