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魏鹏的头像

魏鹏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随笔杂谈
202509/20
分享

我为小指鸣不平

在小时候背诵的古诗中,有一首让我铭心刻骨。诗是北宋大诗人梅尧臣写的《陶者》:“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全诗通过烧陶制瓦工匠的境况,反映出劳动者的成果全被剥削者所占有的极不平等的社会现实。

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变迁,十指分工也越来越细。“十指不沾泥”的“白领”,也同样是劳动者,像从事电脑网络工作的,就是“十指不沾泥”的劳动者。但要说到这十指的分工来,仍是一个极不平等的社会现实。

别的不说,单以电脑的打字机键盘为例,就让我感到十指分工的厚薄和冷暖来,就不由地要为小指鸣不平了。

刚学电脑时,首先训练的就是指法练习。学习过电脑使用知识的人都知道,键盘上的“法律”是“责任到手,包键到指”。好一个“包键到指”啊!这一包仿佛就注定了十指间极不平等的命运。

对于这十指的包键分工,我是作过详细统计的。在我的电脑打字机键盘区上,共有61个键,包括26个英文字母键、10个数字键、符号键和一些附加功能键、重复键等。十个指头是这样分工包键的:两个拇指包1个空格键,它们像整日呆在机关里的党政领导似的,仿佛日理万机,其实最为清闲,平时只是装装样子,极少做具体工作。两个食指包键较多,多达16个,分管的摊子较大,官衔前面是少不了“常务”二字的。两个中指奉行的是中庸之道,总共包了8个键,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一副知足长乐的样子。两个无名指包了10个键,一看就属于中下层领导,既不能多包,也不能少包,包多了干不了,包少了又没事干。余下的26个键就全包给小指了,占整个键区的五分之二还多,一个人干两个人的活,整日忙得抬不起头来,别人还美其名曰:“能者多劳”!

有人说,键盘上26个英文字母键,其键位布局是根据字母使用频率和操作人员手指的最佳协调度设计的;也有人说,当初设计时是随意布局的,使用习惯了,也就自然的约定成俗了。不管怎么说,从我看到的和切身体会到的,我都感到拇指的清闲和小指的忙碌,工作难度最大的是小指,最易出错的也是小指。每天双手往键盘上一放,我就会对小指充满了怜悯和同情。然而只要这键盘还在,这“包键到指”的“法律”便难以废除,小指的命运就难以改变,似乎永远这样忙碌,这样辛苦。梅尧臣只知道“十指不沾泥”,哪里会知道如今的十指也有了极不平等的命运。

尤其让我感到不平的是,小指苦点累点倒也罢了,但有些人见风使舵,吃柿子偏爱捡软的捏。这也像那些乐于奉献不摆架子的职员,每每被人轻视一样,现实社会也是看不起小指的。你伸出拇指来,别人就知道这是好的是伟大的象征;伸出食指和中指,别人就知道这是赢家是胜利;一旦伸出小指来,不用说就是渺小的弱智的了。常言道:“三人行,小的苦。”小指仿佛就该沦为这样的命运,约定成俗的事情,有时比法律还难以更改。

在酒席上,有一种叫做“哑巴拳”的酒令,比赛双方都装成哑巴,每次都伸出一个指头来:我的拇指能压倒你的食指,你的食指能压倒我的中指,我的中指能压倒你的无名指,你的无名指能压倒我的小指,但是,但是我的小指能压倒你的拇指!当然,你的小指也能压倒我的拇指。我认为这“哑巴拳”极棒,只有在这里,十个指头才能不分贵贱,才能一视同仁,才能机遇均等……

朋友许准老说我喝酒时爱划“哑巴拳”。是的,我爱划“哑巴拳”,尤其爱伸小指来压倒拇指。我觉得只有这样,才能为小指出出气!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