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境
八百里洞庭,壮阔、豪迈。云梦泽的古名,平仄抑扬,诗一般美妙。
一铺晨曦,一片火红的晚霞,暖暖的色调,在八百里洞庭弥漫。粼粼波光,层层涟漪,点点船影,群群归鸟,淡淡云烟连向云际,幻化成一首缱绻、清新、柔美的抒情诗。心在这里浸润,便少了一分燥动,多了一分平和;少了些许伤怀,多了些许欢欣。
雷电利剑,劈开云层,放逐骤雨,再无羁绊。风,在湖面呼啸、肆虐;雨,在湖面倾泻、珠弹。波浪涌,涛声起,此起彼伏,气势恢宏,恰似一阙豪放的《念奴娇·赤壁怀古》,高亢激昂又悲情沉郁。又如一阙《满江红·怒发冲冠》,铿锵跌宕,尽抒阳刚豪气。
洞庭的由来,有个凄美传说:东海龙王的三公主,失手摔破凌冰碗,玉帝大怒,贬罚她人间受苦。高贵的公主,成了卿家媳,小姑坏,婆婆悍,丈夫懦,外出孤苦把羊牧,凉风瑟瑟,冷雨凄凄,尝尽人间苦,品足人间难。东海龙王御弟——青龙王,愤感卿家罪恶,水淹卿家院落,形成八百里洞庭。故事的每一个情节,都是一阙婉约的词章,苦祭流水落花,哀挽别愁离恨。
碧空如洗,倒映湖中,不知哪儿是深邃的长空,哪里是镜一般的湖水,真切与影像在这里交融,雅致,脱俗,濡染了赏湖人的遐思和心境。秋的芦花,洁白轻盈,飘飘扬扬,与飞鸿的影子,一起零落在水的襟怀;一叶扁舟,载着小家碧玉的背影,在桨声中漫漶;渔村夕照,炊烟袅袅,甜美的笑靥和灯影一起陶醉在夜色中。一帧帧山水影像,宛若一阙《清平乐·村居》和那首《过故人庄》,流淌着浓浓的田园诗词的意境。
诗境的洞庭湖,怡情养性。
古韵
岁月轮回,大浪淘沙。岁月研磨的亭台楼阁,在洞庭湖,或零落成泥,或沧桑得浑身灰黑,散发着尘埃的气息,古韵悠悠。
湖中君山,绿如碧玉,柔润的光泽,折射出古朴的印迹。一方碑,二妃墓,草尖的露珠,晶莹剔透,宛如湘妃、湘君对舜帝的相思泪。滴在竹上,泪化成斑,从此有了感天动地的爱情见证——斑竹。君山沁入心相印、手相牵的情侣心房,用幸福的甘饴,将君山垒成浪漫的爱情岛。残迹难辨的杨幺寨,古朴的柳毅井、酒香亭、铸鼎台、飞来钟,是刻在君山古旧的年轮,化石般悠远,玛瑙般珍贵,是一部神奇的线装书,每一遍阅读都会有新的感悟。
洞庭湖滨,集奇撮胜。壮观的岳阳楼,琉璃黄瓦,飞檐翘角,夯实的基座下,是否依然颤动着三国“阅军楼”的遗韵?不管如何,它的前世今生已绵延了十几个世纪。花开花落,兴衰更迭,不变的是它屹立的身姿:前瞰洞庭,背枕金鹗,遥对君山,南望湖南四水,北眈万里长江。这种身
姿已注入人们的心田,对它的青睐,需用将来留存的时间衡量。
屈子祠,庄严古朴、肃穆幽雅。屈原像,低头深思,顶风徐步。忧国忧民,不屈不挠,赫然呈现。他忧愤的灵魂,何时才能平静?目光抚摸着屈子的塑像,思想寻觅着屈子的诗篇。咏着《九歌》,吟着《橘颂》,去感悟诗人的情怀。架一张古琴,弹奏《离骚》的悲愤,感受他的凛然正气和人生的馨香。
悠悠的古韵,厚重的古韵,润泽了洞庭文化的深根。
墨客
浩瀚迂回,山峦突兀,湖外有湖,湖中有山。这就是洞庭湖绮丽、迥异的风光——文人墨客驰骋情怀,展示才情的伊甸园——记之于文,咏之于诗,形之于画。
洞庭天下水,流动在诗中。诗人总是豪爽中间或着细腻,游赏洞庭留下了“洞庭西望楚江分,水尽南天不见云”,“烟波不动影沉沉,碧色全无翠色深”,“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的诗句 ;吟咏着“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倾吐内心滞涩的新愁。洞庭乐了诗人,也愁了诗人,诗人以墨香酬谢,点化了洞庭。
君山,一泓清冽、甘美的智慧泉。一代代文人墨客,纷至沓来,掬饮,心潮澎湃,文思泉涌,如痴沉醉。浪漫的李白、现实的杜甫、豪放的辛弃疾等诗坛骄子,登临君山,揽胜抒怀,留下多少千古绝唱。李白的竹管笔墨流酣畅,写下“淡扫明湖开玉镜,丹青画出是君山”。刘禹锡捧出极其丰富、美妙、奇绝的想象力,吟出“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的旷古绝句。君山成就了诗人,诗人美丽了君山。
登岳阳楼,览洞庭湖水光山色,凭栏抒怀,意气分发,不知是多少人浮生乐趣。唐诗瀚海中涌动着“楼观岳阳尽,川回洞庭开”,“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三秋倚练飞金盏,洞庭波定平如刬”的诗句,绘观景,抒胸臆。范仲淹凭一幅《洞庭晚秋图》,写下字字珠玑,内容博大,气势磅礴,语气铿锵的《岳阳楼记》。“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是从他胸怀流淌出的政治理想与抱负,赤子之心热如篝火,天下敬仰,世人传诵。从此《岳阳楼记》洛阳纸贵,岳阳楼名满四方,绝冠天下。
墨客手中的笔,纤细,却让洞庭湖的山水、亭台,有了飞翔的翅膀……
风物
洞庭湖波澜壮阔,洞庭湖的月色柔和瑰丽,洞庭湖的风物,与水有关,水灵灵,活生生,鲜嫩嫩。
盈盈湖水,流动母性的慈爱。水若乳,哺育如子的生灵。河蚌、洞庭蟹无忧而居,硕大丰腴;财鱼、银鱼逐水而游,秀美而顺滑。一叶舟,一张网,将鱼蟹打捞,迎着斜阳归还。烹一锅河鲜,嫩鲜爽口,松葺般妙不可言。水,圆了舌尖上的洞庭梦。
浩淼的湖面,烟岚蒸腾,君山氤氲。斑竹、罗汉竹、方竹、实心竹、紫竹风摆,宛若仙子的水袖,飘行在琼台瑶池。君山银针,吸天地之灵气、集旷野之朝露、汇山水之精神,成一家之品性。沏一壶沸水,泡一杯银针,状如“万笔书天”,继而形同“菊花盛开”,最后,茶芽根根竖于杯底,宛如“群笋出土”。间有小气光点缀芽尖,恰似“雀舌含珠”。水光芽影,浑然一体,使人赏心悦目。杯盖腾一抹鲜嫩清香,舌尖泛甘醇甜和之味,一直沁入心脾,不愿舍弃。
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洞庭风物,鸟儿的灵气怎可或缺?明水、泥沼、草滩、农田,鸟儿的乐园。从容走进,沙鸥翔集、鹤鸣九皋、平沙落燕,诗画的意境。水天一色,人鸟相谐,大美于天地,牵系于心间。
洞庭的风物,水一样缓缓前行,滋润了人的心田,一旦断流,人心也会干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