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郑旭东的头像

郑旭东

网站用户

散文
202506/14
分享

访西泠印社记

杭州的六月初,蝉鸣初起,伴着西湖风裹的荷香,我来到孤山脚下。作为一名喜欢舞文弄墨业余文字作者,长久以来,西泠印社在我心中是一座艺术圣殿,今日终得踏足,满心是朝圣的虔诚与期待。

踏上西泠桥,脚步不自觉地放慢。这座桥承载着千年传说,南齐钱塘第一名伎苏小小的芳魂长眠于此。站在桥上,眼前波光粼粼,仿佛能看见千年前那画舫摇曳,听见苏小小低吟浅唱。风掠过湖面,掀起涟漪,恍惚间,时光在这里悄然重叠,历史与现实在这一刻奇妙交融,仿佛穿越时空,与古人共赏这湖光山色。

走进西泠印社的大门,一种厚重的历史感与浓郁的艺术气息扑面而来。来这里参观的人很少,显的很冷清。同时,这是这个冷清,让我在这里倾听一砖一瓦、一草一木,诉说过往的风云岁月。

印社的建筑风格独特,明清古建错落有致,亭台楼阁、曲径回廊相互映衬,构成了一幅精妙绝伦的园林景致。每一处转角,每一扇窗棂,都是精心雕琢的艺术品,让人忍不住驻足欣赏。

漫步在印社的小径上,摩崖题刻随处可见。轻轻抚过那些历经岁月打磨的文字,仿佛能触摸到尚在的温度,感受到古人对金石书画的热爱与执着。这些文字,有的苍劲有力,有的飘逸洒脱,每一笔都蕴含着作者的心血与才情。试想一下,当年那些文人墨客在此挥毫泼墨、切磋技艺的场景,该是何等的风雅与豪迈。

西泠印社的历史,要追溯到光绪三十年。当时,丁辅之、王福庵、吴隐、叶为铭四位浙派篆刻巨擘,怀着对金石艺术的满腔热忱,雅集相商。他们立志要“保存金石,研究印学”,决心筑起一座艺术交流的轩堂。他们四处奔走,不仅获得了官府备案,更得到了民间的大力支持。自那时起,治印名家纷至沓来,翰墨雅士云集于此。这里逐渐成为了华夏金石书画的渊薮,最终赢得了“天下第一”的美誉,声名远扬。

站在印社的庭院中,想象着百年前这里的景象,仿佛能看见一群志同道合的文人,围坐在一起,探讨着篆刻艺术,交流着书画心得。他们或许会为了一个字的刀法争论不休,也会为了一幅画的意境击节赞叹。这种纯粹的艺术追求,在当今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显得尤为珍贵。

印社能够如此辉煌,离不开历任社长的卓越贡献。吴昌硕开宗立派,以雄浑豪放的篆刻风格,为印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马衡考据精深,在金石研究领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张宗祥妙笔生花,为印社增添了浓厚的文化氛围;沙孟海苍劲雄浑,其书法篆刻作品气势磅礴;赵朴初禅意悠远,将佛法与艺术完美融合;启功儒雅绝伦,凭借深厚的学识与精湛的艺术造诣,深受世人敬仰;饶宗颐学贯古今,在多个领域都有着非凡的成就。他们每一位,都是艺术界的巨匠,在印社的发展历程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站在陈列着历任社长作品的展室里,久久凝视着那些作品。吴昌硕的印章,线条粗犷却不失细腻,仿佛能让人感受到他胸中的万丈豪情;启功的书法,清秀雅致,透着一股文人的风骨。每一件作品,都像是一个窗口,透过它,我能看到作者的精神世界,感受到他们对艺术的执着与热爱。这种跨越时空的对话,让我内心震撼不已,也让我对艺术有了更深的理解与敬畏。

印社的社员们也都是艺界俊英。李叔同、黄宾虹等人,名震艺坛,他们的作品风格独特,影响深远;杨守敬、盛宣怀等,虽不以艺术见长,却在印社的发展过程中,不遗余力地助力传薪。印社秉持着宁缺毋滥的原则,百年间仅任命了七任社长,每一位都德艺双馨;累世才五百会员,却个个精益求精。这种对艺术的严谨态度,让西泠印社始终保持着高水准,成为了艺术界的标杆。

西泠印社的事业,涉及广泛。这里不仅是治印研书的圣地,传承着古老的技法与文化;更是藏珍考古的宝库,探究着历史的遗章。印社创立了印学专馆,汇聚了天下的印藏,让人们能够领略到不同风格、不同时代的篆刻艺术之美;设立了专业书馆,收集了古今的典章,为学术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印社还刊行谱帖,将印学传播到四海;定期举办交流雅集,让各种艺术在这里交融碰撞,迸发出新的灵感与活力。在文物保护方面,印社不遗余力,致力于守护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在文化弘扬上,更是志在远方,积极拓展国际视野,通过办展设奖等方式,让篆刻艺术蜚声异域。同时,坚守中华文脉,在创新中传承,让这一瑰宝永续流芳。

在印学专馆里,我被那些精美的印章深深吸引。从古朴的秦汉印章,到灵动的明清流派印,每一枚印章都像是一部小小的历史,诉说着不同时代的审美与文化。看着这些印章,不禁感叹,篆刻艺术虽然方寸之间,却蕴含着无尽的天地。它不仅是一种技艺,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一种精神的寄托。

在书馆中,翻阅着那些古籍典章,墨香扑面而来。这里的每一本书籍,都经过了岁月的沉淀,承载着古人的智慧与心血。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能够静下心来,沉浸在这些古老的文字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对我来说,是一种难得的享受。

夕阳西下,余晖洒在印社的建筑上,给整个庭院镀上了一层金色的光辉。我站在印社的最高处,俯瞰着西湖的美景,心中感慨万千。西泠印社,历经百年沧桑,却始终以匠心守艺,以赤诚传章。时代在更迭,社会在变迁,但印社的初心从未改变;岁月流转,它依然肩负着传承与弘扬金石文化的使命。

离开印社时,我的心中满是不舍。这次参观,不仅让我领略到了西泠印社的艺术魅力,更让我对传统文化有了更深的热爱与敬意。作为一名文字工作者,我深知传承与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我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文字,让更多的人了解西泠印社,了解金石文化,让这份珍贵的文化遗产,在历史的长河中,永远闪耀着璀璨的光芒。愿西泠印社长辉不坠,永续荣光,照亮艺海的浩瀚,润泽文脉的绵长。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