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项(hàng)顼的头像

项(hàng)顼

网站用户

随笔杂谈
202508/31
分享

黄河之声

“风在吼,马在啸;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河西山岗万丈高,河东高粱…… ……抗日英雄真不少,青纱帐里游击健儿呈英豪…… ……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

这熟悉的曲调,就是著名的交响音乐史诗《黄河大合唱》,每当我听到它,就会产生一种莫名的冲动,热血在周身沸腾,仿佛回到了那烽火连天的战争年代,感受到音乐家那炽热的情感,跨越时空进入音乐家宽阔的胸怀。

啊!黄河,中华民族的祖先河、母亲河,虽未曾与你谋面,然而一曲《黄河大合唱》让我感受到你汹涌澎湃、一泻千里的豪迈气概,感受到你蜿蜒多姿、起伏跌宕的壮美。黄河,是你用甘甜的乳汁哺育中华民族五千年。当年你对侵略发出的愤怒吼声,在花园口用尽自身的力量挡住日寇侵略者的脚步。

“倭寇欺我弱,国破山河在。”那是一个中华民族屈辱的年代,旧中国在经历了几千年的封建统治,固步自封,闭关锁国,导致国力羸弱。幸辛亥革命,推翻旧制,废除封建社会。但当时的中国军阀混战,民不聊生,贫穷落后,饱受外来侵略。目睹旧中国此景,稍有点良知的中国人和无数仁人志士觉醒、奋争,他们用鲜血、生命,用文化、艺术拯救中华民族于危难。冼星海就是这样一位用音乐、用生命唤醒和挽救中华民族于危难的人民音乐家。

冼星海早年留学法国,刚到法国由于找不到工作,靠拉琴为生,但这并不妨碍他对音乐的强烈追求。每天晚上,冼星海独自一人在租房里拉琴创作,终于,他的作品被选入巴黎音乐学院。从此,冼星海进入巴黎音乐学院专修音乐创作。

冼星海学成后,谢绝巴黎音乐学院挽留,乘船回到他日夜思念、魂牵梦萦的祖国,“祖国啊!我心中的母亲”冼星海深情地这样吟道。回到祖国的冼星海,很快投入抗日宣传的洪流中,创作出《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等大批抗日歌曲。

延安,中国革命圣地,吸引当时许多有识有志青年。为了国家独立,为了民族解放,冼星海来到了抗战前方延安。冼星海到延安后继续从事民族音乐研究和抗日救亡歌曲创作。

1939年,国民党政治部演剧三队在黄河两岸宣传抗日救国时,青年诗人光未然负伤,经国民党中央同意到延安治疗。冼星海听到光未然在延安治病消息后,便步行几十里到医院看望光未然,两位战友相见高兴自不必说,光未然谈他这次经过黄河的感受,他们决定再来一次合作。当时,谁也不会想到,这天的谈话,预示一部伟大的音乐作品将不久问世。他们当即分工,由光未然作词,冼星海作曲,创作一部歌颂黄河,歌颂中华民族不朽精神的音乐作品。

很快,光未然写出《黄河颂》组诗。1939年1月,光未然抵达延安后,在这年的除夕联欢会上朗诵此作品。听完《黄河颂》的诗朗诵,冼星海被诗中黄河壮阔的力量感动,表示要为演剧队创作《黄河大合唱》。拿过诗稿,一股创作的冲动情不自禁地使他站起来,他很快冲入沉寂的夜色中。之后的几天里,冼星海心中翻起黄河之波,卷起了黄河之浪,它是那样汹涌磅礴,那样大义凛然,他想到黄河在壶口飞泻千里,在花园静卧的两岸,彻夜难眠。他把自己独自关在一间简陋的土窑里,不分日夜不停地创作,他说:“我必须从民族音乐中,找到《黄河大合唱》的旋律,要创作出真正属于民族的交响乐《黄河大合唱》。”

《黄河大合唱》的词作者光未然和演剧队接到国民党中央召回的命令,为了在演剧队离开延安时能演出《黄河大合唱》,冼星海在经历两个多月后,终于完成《黄河大合唱》的作曲,然后交演剧队排练。此时的冼星海透过窑洞的窗口,眺望远处延安的宝塔和身边的延河水,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许久以来萦绕在胸中的民族交响乐已然完成,他不但沉浸在创作的激情中,还沉浸在黄河汹涌的波涛之中。

《黄河大合唱》由《序曲》《黄河船夫曲》《黄河颂》《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水谣》《河边对口曲》《黄河怨《保卫黄河》和《怒吼吧!黄河》八个乐章组成,在形式上朗诵、混声合唱和管弦乐交互构成,是整部音乐作品的创新和特色。合唱与独唱相结合,展现了丰富的音乐层次和情感表达,声音的交织不仅展现出气势磅礴的场面,更令听众心潮澎湃。冼星海巧妙地运用中国传统音乐的元素,使得音乐既有现代感,又不失传统韵味,整部作品的音乐旋律激昂而富有力量,铿锵有力的节奏,形成强烈的视觉和听觉冲击。

《黄河大合唱》是一部展现民族精神,气势恢弘的音乐巨作,谱写了中华民族不屈不多挠的抗战史和自强不息的民族气节,成为一部影响深远的国家史诗。80多年来,这部音乐作品始终活跃在国家重大节日活动中和重要的音乐会现场,经过几代音乐人的传承和演绎历久弥新,充满旺盛的生命活力。

几十年来,歌唱家郭淑珍、朗诵家瞿弦等艺术家将民歌和京剧艺术不断融入其中,创新表演形式。著名指挥家严良堃、谭利华、李心草等潜心研究诠释,三位指挥家执棒指挥一千余场次的《黄河大合唱》,创下中国交响音乐演出史的纪录。

光未然在第三乐章《黄河之水天上来》里这样写道:“黄河之水天上来,排山倒海,汹涌澎湃,奔腾叫啸,使人肝胆破裂!”千万年来,黄河就是以这种大气磅礴的气概奔向大海。《黄河大合唱》经过演剧三队首演和鲁艺学员再演名声大振,毛泽东在延安观看《黄河大合唱》演出之后,大声连喊三个:“好!好!好!”。很快《黄河大合唱》传遍大祖国大江南北、烽火抗日前线,激励无数的中华儿女为祖国的独立和自由浴血奋战。

仅以此文献给《黄河大合唱》的著名词作家光未然,人民音乐家冼星海,献给那些为中华民族独立、自由、文明而献身的先烈们!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