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张小贺的头像

张小贺

网站用户

随笔杂谈
202509/06
分享

祖爷爷的生日

祖爷爷今年九十整,家里早就是四世同堂的热闹光景。他这辈子是苦过来的,年轻时扛过饥荒、下过田,挑过水库…一双脚在黄土地里踩了七十年。直到2000年后,孙辈们陆续长大、揣着工资回家,家里的日子才像灶里的火苗,慢慢旺了起来。

祖爷爷有两儿两女,如今跟着大儿子和儿媳在乡下住。其他儿女虽在外地,可逢年过节、赶上老爷子生日,再远的路也得往回赶。一大家子聚在老宅里,四家子的人凑在一块儿,说话声能把老屋的顶子冲飞——这也是老爷子最盼着的时刻。这些年孩子们日子过好了,从没亏过老爷子,吃的、穿的、用的药,总有人提前备好,零花钱也月月不落。可老爷子腿脚不利索,村里便利店就那么大点儿地方,货架上只摆着些常用的油盐酱醋,他想吃点顺口的,都难。路远的镇上,自己又出不去。

这年九十大寿,孩子们早俩月就开始盘算。生日前一天,后辈们拎着大包小包往回赶:大孙子带了卤好的牛肉,二孙女揣着刚烤的桃酥,曾孙们抱着包装精美的礼盒,连最小的娃娃都知道,要给太爷爷带块糖。大家早商量好,不去饭店,就在老宅办宴席——图的就是家里的热乎气。二十多口人把宽敞的厅堂挤得满满当当,厨房里更是像开了锅:大儿媳系着围裙摘菜,二儿子蹲在灶台边烧火,孙媳妇们围着水池洗盘碗,连半大的孩子都抢着递抹布。为了这顿饭,大儿子提前三天就去镇上赶集,鱼肉、鳝虾、鸡鸭、牛羊肉装了满满一三轮车,生怕少了哪样让晚辈们吃不尽兴。

开饭时,八仙桌拼了两大排,满桌菜肴冒着热气,油光光的,看得人眼馋。晚辈们小心翼翼扶着祖爷爷坐上主位,其他人按辈分依次坐下,最小的曾孙被抱在怀里,眼睛直勾勾盯着桌上的鸡腿。

可祖爷爷望着满桌菜,却迟迟没动筷子。他嘴里只剩一颗大板牙,炖得再软的鸡鸭肉,嚼起来也费劲;炒青菜看着嫩,到了嘴里还是咽不下,最后只能用勺子舀点鸭汤,慢慢往下顺。身旁的孩子们倒吃得热闹:大孙子啃着排骨,曾孙一手攥着鸡腿、一手抱着果汁,还踮着脚给长辈们“敬酒”,奶声奶气地说“太爷爷生日快乐”。

年轻人边吃边聊,说工作、谈孩子,笑声混着酒杯碰撞的声音,满屋子都是喜气。一大桌菜没一会儿就见了底。可没人注意到,祖爷爷面前的碗里,米饭还剩小半碗——饭煮得偏硬,他实在嚼不动。

午饭收拾完,孙辈们又端出了蛋糕。那蛋糕四五层高,奶油上缀着水果、插着巧克力牌,花了五六百块,足够几十人分。蜡烛点上,橘色的光映着祖爷爷的脸,他戴上红色的寿星帽,耳朵上还别着曾孙递的小花。晚辈们围着他,齐唱生日歌,声音亮得能掀了屋顶。唱完歌,大家催着老爷子许愿,他眯着眼笑,双手合十凑在嘴边,吹蜡烛时,还是曾孙帮着一起吹灭的。

分蛋糕时,祖爷爷主动要了大大的一块,小声说“中午没吃饱”。大家笑着递给他叉子,小曾孙凑到他跟前,仰着脑袋问:“太爷爷,你许了什么愿呀?”

老爷子起初笑着摆手,说“说出来就不灵了”,可架不住孩子们围着追问,最后才摸了摸曾孙的头,声音轻却清楚:“我呀,就盼着下次过生日,别弄这些硬邦邦的菜了。给我整点年轻时舍不得买的——香蕉冰棒、大白兔奶糖,再搁袋辣条……要是能添碟咸腌的化萝卜、几块臭豆腐,让我踏踏实实吃顿饱饭,就比啥都强。”

这话刚落,满屋子的人先是愣了愣,接着都笑了起来。笑着笑着,有人悄悄抹了抹眼角——原来这九旬老人的心愿,从来不是满桌的山珍海味,只是一口能嚼得动、记了一辈子的家常滋味。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