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阿拉是相识四十余载的挚友,这份情谊,历经岁月沉淀,愈发醇厚珍贵。
四十多年前,我与阿拉同在一所中学求学。那时,我们是形影不离的学友,更是亲密无间的好玩伴。校园里的每一处角落,都留下了我们青春的足迹,那些共同学习、嬉戏的时光,成为记忆中最温暖的片段,直至毕业。
毕业前夕,我们几位同学依旧保持着往日的作息节奏,紧张地学习、规律地生活。吃饭,在那时的校园生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我们七位同学组成一个小组,每周日下午,大家会将下一周的饭票统一交给学校食堂。随后,按顺序轮流担任“桶长”。每天,“桶长”负责从食堂窗口领回饭桶,然后七位同学围坐在一起分饭,这样的模式,我们坚持了许多年。
由于是毕业班,放假时间提前了。原本准备一周的饭,我们仅仅吃了三天。剩下的饭餐,因临近高考,大家无暇顾及。放假前,当时的“桶长”找到我,将剩余饭票退还。彼时,小组里只有四位同学在场,我们四人便提议“桶长”用饭票在学校食堂兑换大饼油条——在物资匮乏、生活艰苦的年代,大饼油条算得上难得的美味。随后,我们将换来的食物平分,各自带回家。
阿拉也是小组七位成员之一,可分食物时他并不在场。后来,他得知此事,直接找到我,语气满是失望与不满:“你真不应该占这小便宜,太不地道了。这么多年,竟没看出你是这样的人……”听着他的指责,我满心懊悔。当时也不知为何鬼迷心窍,竟跟着做出这样的事。这件小事过后,我们的联系戛然而止。我心里空落落的,为无意中占的这点小便宜而自责不已,更因自己的狭隘心胸失去一位好友而难过。也正是在那一刻,阿拉正直的形象在我心中愈发高大。
高考结束后,我们各自奔赴不同方向。阿拉凭借优异成绩考上了心仪的大学,而我却因发挥失常遗憾落榜,从此,我们彻底断了联系。
那年元旦前夕,我正在老家。突然,邮差送来一封信。看到“XX大学”的信封,我满心疑惑。打开信封,里面是阿拉寄来的信,还附有一张元旦祝福明信片。在信中,他坦诚提及那件往事,原来,听“桶长”解释后,他意识到自己误解了我。我当即回信,为当初的事情郑重道歉,并表示早已不再介怀。
后来,阿拉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在校园里成家立业,他的爱人同样是大学教师。在大学工作期间,阿拉负责分管建筑相关事务。他始终坚守本心,绝不占公家一丝一毫的便宜,这份正直与廉洁,赢得了学校师生的敬重与众人的称赞,直至退休。
而我,几十年来,那件事始终萦绕心头,时刻警醒着我。它像一座灯塔,照亮我前行的道路,让我明白切不可因贪图小利而损害品行。在往后的人生中,我时刻以此为戒,努力做到坦坦荡荡。也正因如此,阿拉成为了我生命中最知心、最信赖的挚友,这份情谊,历久弥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