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张艳的头像

张艳

网站用户

散文
202510/09
分享

加入中作协,迈上新台阶

两条短信,一直保存在手机中,没有删。一条是5月9日,来自中国作家网:您的入会申请已线上确认,请下载打印申请表,按要求准备纸质申请材料,并尽快联系所属团体会员提交纸质材料。另一条是8月12日,来自中国作家协会:您提交的纸质材料已收到,将提交专家评审。是否通过以中国作协审批结果为准,请耐心等待。

犹记多年前,申请加入省作协。不知天高地厚,打印出所有的获奖证书,装订成册。而且,信心十足,只装订了一份。没有为日后考虑,若是入不上,资料岂不是要重新收集打印。

这些年来,心性越发沉稳。努力写文字,老老实实把心交给文学,入中作协的资料,都是双份甚至多份打印。想,今年不能如愿,明年后年继续用。

材料足有543190字,都是我自己的。这当中的很多文字,从最初的小作文到最后驾驭几万字的纪实散文,一路上,艰辛谓多矣。一一例数,恐怕几天也说不完。我的文字不排除有模仿的成分,其中以梁实秋、汪曾祺、迟子建、钱红莉、车前子最多,当然也有恩师好友帮我修改的字句。

现在敢大胆地说出来,不是我诚实,而是要忠于良心。不管我的文字多么平庸,为了多发表作品,积累数量,还是把自己推销出去:某某老师,我入中作协还差一些字数,发给您一篇,看看您的刊物,给我个机会。脸皮厚到无耻。有师友很为难,拒吧,不知怎么回复我,干脆沉默。后来倒是我,一看时间久了,仍没动静,便主动给自己找台阶,不用上稿了。

磕磕绊绊地,那让我崩溃的阶段,围着中国地质大学的院墙一圈一圈走,给曾认为最要好的朋友打电话,央求:你帮我……脆弱到无耻。

都过去了。

进步最大的阶段是做了期刊编辑。舍下家中老小,一人漂泊在京城。这期间阅读大量来稿,也读了很多书(是真的读,逼自己读)。更清楚了自己的不足。原来我总是眼高手低。看别人的作品不好,自己又写不出。多年前,日报的徽贞姐夸我,挺好,写得热气腾腾的。其实是鼓励多于夸奖。如今再写不出那样的文字了。学着刻意隐忍,客观叙述。不管是静态感受,还是情绪,学会从自我抒发的情感里走出来。

写作得掌控好自己的情绪。当情绪很高时是不适合表达的,退回到一个比较冷静的位置来叙述,有分量文字的味道才能出来。前几天看到宁远在讲述写作经验时,说,(写作这事)有点像脱口秀演员在台上讲笑话,他自己一定是不笑的。如果他自己一边讲一边笑,台下的人其实就冷了。这个比喻很恰当。例如,那个脱口秀演员小鹿,瞪着的一双秀眼,吐槽她的外籍老公,让人笑得都不行了,她仍一脸严肃,一本正经地补上一句两句笑料。那种有事说事的样子,让人身临其境,笑到肚子疼。

准确精到地叙述是每一位写作者孜孜以求的。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是每一个写作者渴望的,朴素的,被认可。惟有继续努力。白纸黑字,字字要对得起看到它的人。写不出时,读书。多读书。阅读好的文学作品让人通透,如身临其境。当然,读书与写作不是生活的全部。该努力的时候努力过了,该忍受的时候已经受了,既然写作本身不过是一个人试图完善自我而做出的努力,这努力的样子已被我心中神圣的殿堂——中国作家协会刻进了岁月中,知足。接下来,调整心态,放轻松。或者缓行。“缓行”两字平常寡淡,却有沉稳的心性在里面。写作本身毕竟是一件自动且快乐的事情,不要忘了我们写作的初衷,关于为什么写,每个人会有各自的观点,比如伊凡·克里玛说,通过写作,个人的价值得到体现,个人得以穿透社会和精神的封闭,成为一个真正的人。把这作为写作的动机,是多么纯粹,让写作这件事回归它本来的模样。

自律加自制。自律有时不管用,或者坚持不下去了,就制造一些好的氛围来坚持,或依靠他律。这有点类似减肥,自己管不住自己时,通过强制或他律,来清醒头脑,反倒能达到效果。再比如刷手机视频,一滑一滑,越刷越上瘾,因为平台推送的信息都是你喜欢看到的,不知不觉个把小时就过去了,这个时候如果只靠自己约束,有难度吗?有。

把清醒的觉知,融入日常,也是提升自信心的好方法。每天晚上我有一个半小时的锻炼课程,固定的一个项目是肩颈训练,这时旁边的一支舞蹈队跳的曲子很和拍。舞蹈队约二三十人,老者居多。领舞的两位较年轻,身姿曼妙,舞步轻盈。一天,领舞中的一位换人了,对这位新领舞没有印象,应该是队伍后排的,原来没有注意到,或许注意到了也印象不深,她的动作和身段排在人群里一点不出众。可是,到了领舞的位置,完全不同了,每个动作她做得那么服帖,优美,就连她微胖的身体,凸起的腹部看起来都让人着迷。她自信的脸庞,在灯光的映衬下发着光,仿佛在说,我是最美的。

对自己要有信心。也是我接下来要做的动作。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