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大漠孤烟的头像

大漠孤烟

网站用户

随笔杂谈
202511/02
分享

三千元的等待

   家里老人用的是最老式的手机,唯能接打电话。今日特地托人带信,要我取三千元现金送回。用途未曾明说,但老人交代的事,我从不怠慢。

   我向科室主任请假时,他很人性化,挥挥手,让我快去快回。我看看表,十点刚过,若是顺利,赶在下午上班前回来,应该不成问题。我先去了市人民医院旁那个无人银行点——平日里人较少,不用排队。谁知一台ATM机器贴着“维修中”的告示,纸边都卷了角,泛着黄,像是贴了好长时间了。另一台倒是亮着屏幕,我插卡,顺着提示输密码、确认 ,点了取款,三千元,机器嗡嗡响了一阵,弹出提示:“交易无法完成”。我愣了愣,以为是按错了,重来一遍,还是那句话。走出门时,心里在想:莫非是限额了?走出去五百米光景,我又折返回去,试着一千元、一千元地取。结果呢,还是那个冷冰冰的提示。

只好往河对岸去。那家银行点,比较大,有好几个人在那上班,去年还来过的,谁知走到跟前,竟是一片工地模样。卷帘门半开着,里面几个灰扑扑的工人在敲打什么,粉尘飞舞。问了一个像是工头的人,他指指对面:“那边还有个大的。”“啊,那是他们在市里的总部”我说。

这时已经十一点半了。我因为走得急,额上渗出少许细汗来。索性先回单位吃了工作餐再去。我五分钟胡乱扒完,便往他们的“总部”赶去,总该顺利些吧。

大厅里两台ATM取款机,一台照样是“维修中”,另一台前站着个中年男人,正使劲戳着屏幕。见他出来时嘟囔:“怎么回事,取不出来啊……”我心里便是一沉。

轮到我时,插卡、输密码,确认 ,屏幕闪闪烁烁,最后那个“取款”键竟成了灰色,任凭怎么点都没有反应。我问保安,保安远远地说:“可能没钱了,等下午上班吧。”我看看表,十二点二十五,离下午两点半还有两个多小时。明明算好了时间,专挑中午来办这件事的。“这下完了”心里着急。

“附近还有能取钱的吗?”我问。保安回答:“往前拐角有一个,不过一天只能取两千。”

我正要三千啊。

我的妈呀!我所有的计划,都为了避开下午的班。这下倒好,仿佛一脚踏进了预设的陷阱。

好不容易等到下午两点半,银行的门终于真正开启 也来了几个工作人员。心里虽有不快,但也还是满意的,取钱有希望了!

等待的半个小時里,我观察着身边同样焦灼的人们,我们像一群等待施舍的饥民,而我们要取的,明明是自己的辛苦钱啊。

终于轮到我了。柜员那张脸,冷得能刮下一层霜,说话的语气,就像刚才吃了生米饭。咨询她们几句,要么沉默,要么爱答不理,那脸色,仿佛我取的不是自己的钱,而是欠了她的债。我忽然想起朋友们的抱怨,说这家银行服务之差,今日总算领教了全程。从冰冷的机器到冰冷的面孔,再到更冰冷的语气,这服务态度,竟也成等差数列般,一环更比一环差。

三点多,终于拿到了那三千元。崭新的一叠钞票握在手里,却轻飘飘的,有种不真实感。为了将它从现代化的铁柜里“请”出来,我耗去了大半天时间与半日耐心,还积下了满腹的无奈。

我恍然。原来,这家单位名称前,没有“人民”二字。它不叫“人民某行”。转念一想,不对呀,名称里没有“人民”的银行,没有“人民”的其它单位也不少,可人家心里,是装着人民的啊!

窗外,这座被誉为国家5A级景区的都市城区正焕发新颜。

我不禁想问:服务于这片土地的银行,你们的面孔与效率,你们的服务与质量,何时才能跟上这时代发展的脚步?

这三千元的等待,究竟是我个人的困境、个人的巧合,还是这快速发展的时代潮流中,一个略显讽刺的存在?

在数字化支付浪潮下,如何更好地关爱和服务像“我家老人”这样的群体?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