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居住的村庄依然是那样的落后与贫困。 那里沙飞四起,水洼成片,一条高低不平的泥巴路贯穿南北,零零星星的土屋散落在沙河的周围,片片芦苇荡像一块块补丁,镶嵌
布谷鸟的叫声太神奇了,彷佛一瞬间,把麦子吹黄了,吹熟了,沉甸甸的麦穗弯下了腰,含羞着脸,低吟着丰收之歌。 阳光下,一束束金黄的光芒洒在田野上,麦田像着了火,一路摧枯拉朽地
熙熙攘攘的人群,那熟悉的面孔和病房,些许往事浮现在脑海中,一切总是那样亲切。 母亲因肺癌手术后复查又来到了医院,结合复查项目,需要住院几日。三年前,母亲在治疗结肠息肉的过
我的童年与平板车结下了不解之缘,一辆平板车,载着我的童年时光,吱吱扭扭的车轮声,交织着童年生活的酸甜苦辣,像一首童谣,不时的在我耳边回荡。 上世纪70—80年代,苏北老家农村还
夏风的形状,是风吹麦浪的模样;丰收的颜色,是麦田里的一片金黄。 又到一年收麦季,夏风拂过金色麦田,成熟的小麦翘着头随风起舞,等待着颗粒归仓。每到此时,端午节就快到了,在老
初夏的夜晚,暖风穿梭在大街小巷,热乎乎的柏油马路上人头攒动,在街头的一角我目睹了一个令人动情的场景。 一个流动的水果摊,车旁有一中年男子正把水果码放好。两个孩子,一个男孩
乡村的夏夜,总是如此地令人沉醉。 当炽热的太阳收回最后一片红蕴时,晚霞也渐渐展现几丝醉意,乡下的孩子们却玩得正欢呢。他们围着一棵一抱粗的大杨树,兜着圈子追逐着。
嘹亮的军号声如同军旗上永不褪色的金星,穿越时空硝烟,响彻在我的耳畔。 每每听到军号声,我就会想起爷爷,想起爷爷给我讲的那些战火纷飞的峥嵘岁月。爷爷是一名老红军,他参加过地
“带点酒”每次去看爷爷,准备再多的纸钱再多的东西,母亲都会嘱咐这么一句。 爷爷曾是军人,记忆中,他总是挺拔爽朗的样子。哪怕在生命的最后时刻,深受病痛的折磨,他亦从未显得佝
在南方生活多年,每在社区、商场、公园等地听到那些熟悉的乡音“费七千的劲、妇道人家、发馍、发浪贱、富态、门里出身、面糊子、面子水”等等家乡方言,我总会情不自禁的转身看看,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