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些哲人心中,也许不会那么纯情,然而对于诗人,却是情也悠来梦也长,总是走不出情牵意惹的乡愁,走不出那份抚慰心灵的眷恋。读罢诗人牧之的《听风》等六首诗,感觉处处都有孤独与
在获得第十三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后,牧之捧出了新作长诗《红色逶迤》,惊叹他持久的创作力和对诗歌的热爱。在这部长诗里,牧之把宏大的题材进行分割、解析,融入个人的诗思
90年前,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工农红军从江西瑞金出发,战胜千难万险,胜利完成举世闻名的两万五千里长征。这一伟大壮举将永远铭刻在中国革命和中华民族的史册上,留存在诗人心中。当牧
黔西南,一个山水相拥、风情万种的神秘地方,其以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民族历史文化,吸引着无数旅人与读者的目光,去旅行、去探寻、去发现。
写诗其实是在写文化,就看你怎么把故土文化元素进行审美观照后入诗,将作品写得具有文化的厚度。可以说,根,是我们永远写不完的诗。任何作家或诗人,无论他置身于任何时代,有根的创
《山毛散文》其笔下黔西南州的山川人文、茶酒轶事、历史古迹、盘江石趣等文字作品中都凝结着浓郁的地域文化底蕴,不经意中,他已经将黔西南的人文气质悉数反映在了他笔下的故事情节中
读一本诗集,就是读一个诗人夜晚端坐在写字台边孤独而寂静的内心,读内心推敲揣摩句子的神态和瞬间脱口的愉悦。不同的读者,不同的读法,收获亦自然不同。
牧之勇于突破自己,是在其不断进行创中,对自我审视的一种再发现。而在读牧之的诗,在其诗歌中,多次觅到“雪”的意象,在其不同阶段的诗歌中,“雪”出现的频率较其他意象更多。诗人
这里便是被《中国地理杂志》评为中国最美五大峰林之一的万峰林。正如它的名字,这里万座山峰,层峦叠嶂,绵绵不绝,气势磅礴,景观奇特。
读《魂系高原》,让我常常陷入自我询问之中,那就是,诗人的创作到底是外在动力推动向前还是内在动力推动向前。有一个出发点,那就是,创作是孤独的事业,是与寂寞和孤寂做对抗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