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艾明天的头像

艾明天

网站用户

小说
202510/31
分享
《青山开路》连载

第一章 葛大爷

冷在三九,热在中伏,进入到八月份,吉乌省的伊屯县像极了烟雨迷离的南方,一场接着一场的下起了雨,县城的街道上充斥着一股浓浓的潮腥味。

“爸,你推着轮椅,我背我妈上楼。”

医院大厅里几个穿着工装服的人正在维修着自动扶梯,郜青山一溜小跑去找后面的直梯,看着屏幕上一动不动的数字,只好转过身来往步梯上跑,当他喘着粗气跑进老年病诊室时,被里面满脸木讷的实习生给挡了出来,从门缝里接过一小块白纸,上面是用黑色碳素笔写着像早餐油条一样,被扭曲拉长的阿拉伯数字28,让老母亲斜靠到一个墙角里,这才回过身又跑回到一楼,把推着轮椅的老父亲带到人少的地方,耐心嘱咐后又来到三楼,当表针指到十一点的时候,诊室的门打开了,探出半个脑袋,还是刚才发纸条的那个实习生,嘴里喊着28号,医生给老母亲诊了病后,在电脑屏幕上的方格里打了四五个勾,交款、化验、检查、抓药,医院里的这一套流程下来,年近五十的郜青山已经上气不接下气,密密匝匝的汗滴,在黑白掺杂的鬓角里聚集着,B超单子出来的快,血常规检查的结果要下午一点以后才能出来,郜青山找到一个走廊的尽头,用轮椅依次把父母推了过去,从兜里掏出一片美托洛尔放在母亲伸出的舌尖上,递上一小口温水,看着母亲把药咽了下去,这才像散了架的机器,往后挪动着脚步,靠着墙一点点的往下挪蹭着蹲坐在地上,一大早去的医院,回家时路灯都亮了,去卧室里安顿好父母,郜青山躺倒在沙发上,跑了一整天身体实在乏了,想闭上眼睛眯上一小会,但两眼望着天花板一点困意都没有,下班回到家的傅娟用红枣和桂圆熬了一锅小米粥,给公婆端过去后,又给老郜端过来一碗,可郜青山却怎么也吃不下去,昨天的情景又浮现在眼前,部里的常务副部长把老郜叫到了办公室。

“郜科长部里这次选调驻村第一支书,通过研究把你报上去了,你是一名有着多年党龄的老党员,希望你一定支持组织工作,给你两天考虑时间,如果同意下周一就去营新镇阴家沟村报道。”

妻子一边给他收拾东西一边唠叨着:“去乡下干吗!这么大岁数了还能提拔不是,再说你这一走,咱妈咋办?况且你有腰间盘突出,农村是土房伏天雨水大潮湿对腰也不好呀?”

郜青山默默的坐在已经买了十几年的旧沙发上抽着烟,长长的一截烟灰掉落了到地上,老郜轻轻的说:“我是一名共产党员,我得服从组织安排”。

满是牢骚的妻子嘴里唠叨着,手上却麻利的收拾着东西,降压药别忘了带,工作咋忙得空在床上平躺上一会,到了那里别得罪人,咱们这么大岁数了,因为公家事得罪人不值当的,等会单位领导来电话别那么痛快的答应,能推就推脱掉,妻子每说完一句话,老郜都点头应允着。

叮铃铃,领导我家里有一点小困难,怕是……!老郜呀!你是一名老党员了……。放心领导我周一到阴家沟村报道。

“这人!”

妻子小声的叨咕着:“每次就这样,答应我点事可费劲了,单位有事那叫一个痛快,去吧!着罪的是你自己!”

阴家沟村距离县城大约有四十几里路,虽然离县城不算太远,这几年也修上了村村通,路还可以,可却处于县城最偏僻的最东端,因为不是县城通往外界的重要交通通道,水泥路缺乏养护,村民又把田地开拓到了路基上,原本不宽的水泥路,现在连两台正常大小的农用车会车都是问题,加上断裂和雨季过水的路段,到了秋收季节,农民用农用车往回拉玉米杆得事先让人去前面探路。

水泥路断裂的缝隙里钻出几株野生的蒲公英,花开的那叫一个艳!郜青山无心看花,直奔阴家沟村部,到的时候都已是上午九点了,村部里就一个打更的老头在,老头斜斜的看了一眼郜青山,嘴里结巴的说:“你有啥、啥事呀?村干部都外出了,有事过几天再来吧!”

“大爷,村上没人办公,老百姓来办事咋办?”

“你这眼睛,门、门上不贴着呢吗!周一上午有人。”

“今天就是周一,这也没人呀?”

“人有的去镇里开会了,有的家里有事,你下周一再来吧!”

“大爷你有办公室的钥匙吗?”

老郜问道。

“办公室我没、没有,我就有会议室的。”

“那好吧,麻烦您把会议室打开。”

“你是谁呀?”

大爷满脸狐疑的问。

“我叫郜青山,是县里派来的驻村第一书记。”

“啊!啊!你是新来的第一书记呀?没想到来的这么快?”

老头慢腾腾的站起来嘴里结巴的说到:“郜书记你是真打算在我们这里住下咋地,这里离你们县城又不远?”

“今晚我就在这住了,找找感觉,也和您老唠唠家常。

郜青山礼貌的说着。

“妈呀!我一个老农懂啥,可比不了你们城里人。”

“农民,朴实、厚道说话我爱听。”

郜青山笑答到,和老头聊了家常才知道老头姓葛,一个人,一辈子无儿无女,是村里的五保户。

“葛大爷打听个事,咱们村里谁最有威望啊?”

有了之前的交流,老郜和葛大爷之间明显熟络了许多。

“那还能有谁!还得是咱们村的老支书单立国。”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