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花仙子连载
七十多岁的赵队长喜上眉梢,满脸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几年前,他患脑梗后,身体虚弱,行走困难,决心回到老家田园养病,住在破旧不堪,多年没有居住的乡村危房里,做好在此寿终正寝的准备。
一天,中央巡视组到乡村检查农村工作,政策执行情况,走进他家,几番细致查看,确定是危房。工作人员当场拍照上传,决定先不要赵队长本人付款,由政府安排施工队,给予大额补贴,立即拆除,重新修建。
赵队长做梦也没有想到:在晚年,自己还能获得国家住房政策资金扶持,政府招标的施工队,用新型材质,修建结实美观时尚,风格统一的琉璃小青瓦房。短短几个月,便住进了新屋。接二连三,村里也发生了一系列翻天覆地的巨变,让他惊喜不已:门前荒废已久的田地,也变成了清水涟涟,绿叶青翠的荷塘。
在这荒芜的浅丘,过去豆腐块零散种植地带,居然实现了规模化种藕,成为村里经济发展支柱产业。全新使用机械化耕作,无人机施肥除虫等,现代化农耕方式。这一改变,令乡亲们欢欣鼓舞,惊讶赞叹:新世纪的农业科技大变革。乡野的烂泥窄路,变成了宽敞坚硬的大公路,并通到家家户户门前。锄头錾子镰刀等旧时的劳动生产工具,被高效的挖挖机代替。
除杂草,平屋基,填洼地,搬运笨重石头,再也不要村民用錾子敲碎,用箩筐、背篼、箢篼和扁担,肩挑背磨来回运输。解放了村民双手劳动的辛苦,节省了体力,提高了耕种及生产效率。
赵队长所在的石马村,离涪江河远,常常因缺水导致庄稼收成差,干旱严重时,甚至颗粒无收。而今,经过中央巡视组的考察论证,学习红旗渠精神,迁走小水库妖磨嘴附近部分群众,扩大水储容量。架管修渠,引水解决偏远片区庄稼灌溉问题,以确保万亩荷塘花仙子的健康生长,旱涝保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