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十痕的头像

十痕

网站用户

小说
202510/03
分享

驼铃咽连载

当我们谈论历史,目光常聚焦于时代的弄潮儿与转折处的惊雷。然而,构成历史最深厚基座的,是那些被洪流裹挟、在命运夹缝中挣扎求存,却始终未曾放弃尊严与坚守的普通人。《驼铃咽》书写的,正是这样一群人的故事,而侯桂林,是他们当中一个极致而又普世的象征。

他降生于黄土高原的风沙中,人生的开局,便伴随着身体的残缺与父亲失望的叹息。然而,这根“枯枝般细弱”的右腿,并未成为他匍匐于地的理由,反而淬炼出他异于常人的坚韧。从耀州塬到府谷麻地沟,从韩家戏班到酒泉供电所,他拖着一道倾斜的身影,走过了军阀混战、抗日烽火、建国狂喜、文革迷惘与改革新生的整整一个世纪。他的足迹,是中国西北版图上一条深沉的刻痕。

侯桂林是不幸的,他几乎尝遍了人世间所有的苦难:残疾、战乱、饥饿、离散、时代的误解与亲情的隔膜。但他又是强大的,他的力量并非来自咆哮与反抗,而是源于一种近乎本能的“活着”的韧性,一种在韩世昌班主于文武二圣殿前点燃的“明理”与“骨气”的支撑。他管理戏箱,便让每一件行头光彩夺目;他守护电路,便让每一盏灯火安稳明亮。他将对舞台的梦想深锁心底,将无法言说的情感藏于一枚小小的驼铃,将对子女笨拙的爱掩于粗暴的呵斥与铁手杖的冰冷之下。

作者构建了一个波澜壮阔而又细腻入微的艺术世界。在这里,历史的巨浪被化解为个人命运的涟漪,民族的悲欢被浓缩进一个家庭的餐桌与病榻。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个人的编年史,更是一个民族的精神秘史——那种于绝境中不灭的生机,于沉默中积蓄的尊严,于误解中依然保有的善良。

驼铃,本是古道商旅的指引,是漂泊与希望的象征;而一个“咽”字,却道尽了这漂泊中的艰辛、呜咽与难以言说的悲怆。最终,铃声远去,唯有山河永在,见证着一切。

现在,请您翻开这本书,走进侯桂林漫长而坚韧的一生。您将看到的,不仅仅是一个人的故事,您将看到的,是我们父辈、祖辈的身影,是这片土地上无数沉默的脊梁,是如何用他们伤痕累累的肩膀,扛起了我们整个民族的过去,并昭示着生命本身不朽的价值。 

      《驼铃咽》以1927年至2010年的中国近现代史为背景,讲述了跛足主人公侯桂林坎坷而坚韧的一生。

故事始于陕西耀州黄土塬上的一个中秋,侯桂林的降生给家族带来希望,然而一场“软脚瘟”却让他右腿残疾,人生轨迹就此改写。为求生路,少年侯桂林北上府谷,踏入牲口市当学徒,在战火与血泊中艰难成长。机缘巧合,他救下晋绥军伤兵赵铁柱,并由此投身流浪的韩家秦腔戏班,在漂泊中于文武二圣殿前点亮了心中的“明理”与“骨气”。

新中国成立后,侯桂林在酒泉迎来新生,经赵铁柱引荐进入供电所,从梨园幕后走向守护城市光明的杆塔。他与身负历史创伤的女教师高尔玉结合,在特殊年代的饥荒与风暴中,组建了一个充满隔阂却又相依为命的家庭。为了在荒谬的岁月中保护子女,他们做出了送走幼子、让子女远走他乡等无比艰难的决定。

小说贯穿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建国初建、改革开放等重大历史时期,通过侯桂林在戏班与电力行业的人生轨迹,以及他与妻子、子女之间复杂深沉的情感纠葛,深刻描绘了个人在历史巨轮下的挣扎、坚守与救赎。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