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南漳地处鄂西荆山山脉东麓,境内,有古木参天的原始森林,有雄阔壁立的高山,有飞流千尺的瀑布,有奇特美妙的幽深溶洞......走在南漳的山水间,大自然的造化,总使人留连忘返。
十姑洞就是南漳迄今为止已经开发的最大溶洞景观。她深藏在鄂西的南漳县东巩镇双坪村一座高山里万万年了,壬寅年四月十七日,人们走进她,帮她整修古老的家园。在她巨大的住地,安装了七彩霓虹灯,铺了青石板步道,搭了塑胶楼梯,修了钢化栏杆。没想到,她焕然一新的家,她光彩照人的容颜,通过微视频,刚刚与世人见面,消息不胫而走,“五•一”假期,就有七八千人慕名而来。
十姑洞是东海龙王心爱的小女儿的住地。
东海龙王有十个女儿,玉翠公主是他的最小女儿。玉翠公主特乖巧,特善良,东海龙王最心疼她,就把荆山里最美丽的山洞赐给了她,作为她修炼的洞府。玉翠公主长大了,就带着九个丫环住了进去。我们就把这个山洞叫做“十姑洞”。玉翠公主心眼特好,她带着九个丫环老是为我们做善事。村里过红白喜事,差什么家什,像碗、盘什么的,只要在洞外敲几下石壁,说明需要的东西,然后离开,在远处等着,过一会儿,再去看,洞外就放着需要的东西了。过事情是这样,就是平时,极需要什么东西,去向玉翠公主求援,玉翠公主也会给与支援。
这个感人的传说,在双坪,代代相传,孺妇皆知,随便与一个村民说起十姑洞,首先就会欣然给你讲玉翠公主的故事。玉翠公主就这样一年年帮助着村民,村民总很感激她,逢年过节会给她敬香,拜谢她。
民国十一年版《南漳县志》载:“俗传老龙第十女所居也。”1990年版《南漳县志》载:“神话传说,此洞为东海龙王第十女玉翠公主修炼之处,故名十姑洞。”乾隆《襄阳府志》云:“俗传老龙生十子、十女,各住洞府。此姑第十女也。”双坪从一诞生,就有十位善良的仙姑相伴,村民的心灵就有了虔诚的寄托,多大的苦,向仙姑祷告,就会减轻或消溶。
居善地,心善渊。
居住一个美好的地方,我们的心灵就会得到舒适的安放。
放眼双坪村,四面群山绵延,绿树葳蕤,清澈明净的十姑洞河,从村子里向西流去,淙淙作响,悦耳悦心。山边、公路边,坐落着白墙红瓦的小楼房。山清水秀,白云悠悠,大道上,行人、旅人三三两两,来来往往,怡然自得。问:十姑洞在哪儿?转过山脊就是,好看得很哩。一位大娘给我们指路,笑眯眯地说。那神情,那语气,是满满的喜爱和自豪。
2
十姑洞上了乾隆版的《襄阳府志•山川》,是这样记述的:
洞内高大宽阔,长二里许,顶旁有两眼,上透天光。洞水注边旁,深尺许,细流不竭。遇世变,居民来避洞内,可容五六百人。山势险峻人不可入,唯一面可以通。行人又云:其洞上有天井,内有泉水。
游览十姑洞,是一次诗情画意的行走。走进十姑洞,仿佛进入古希腊古罗马的城堡,神秘而新奇。
远远地,看到十姑洞像一轮五六分的明月卧在高山下的一面岩壁边。前面是一块大平地,又像明月刚从地平线上露出半边脸一样。树木掩映着,又多像一位女子“犹抱琵琶半遮面”。还没进去,就有馥郁的仙姑气息迎面而来。
走进这半圆形大门,甚是惊讶。一大块平地,近一亩地,像个小型足球场。仰望,洞顶有四五层楼房高。这么阔大的平地,在溶洞里不多见。
穿过朗阔的“门厅”,前行七八十米,面前是一长石阶,长石条砌就,年代久远。高高的石阶尽头有熠熠的阳光,溶洞里怎么会阳光?登上几十级石阶,是个圆形朝天洞,直径有五六米。洞中有天,天中有洞,洞、天浑然一体。这么大的朝天洞,更是稀有少见!云朵在洞上飘弋,树枝在洞边儿摇曳,鸟儿在树上鸣叫。这真是溶洞里的奇特风景。下面是一与朝天洞相对应的圆形平地,有八组三层石条相叠的造型环绕着,构成八卦阵。电影《兰陵王》上天入地的厮杀镜头就在这圆形的八卦阵上拍摄的,旁边还有拍摄用过的道具。而我此时却想,在朗晴的夜晚,明月朗照,星星闪耀,十个仙女于这圆盘上对月起舞,水袖飘飞,该是怎样的美呢?抑或一俗人,于晴日,不带世俗,不带杂念,带一书一茶,坐在这石条凳上,读半会儿书,又该是怎样的清澄呢?就是从这“天窗”望着高高的蓝天,发半会儿呆,也至清至美吧。
自从《桃花源记》一文问世后,中国的读书人,似乎都有一个“桃源梦”,把桃源当成一个洞天福地。尤其当名利不济失意落寞时节,“桃源”必引起更多的幻想和向往。而此时,在这开有偌大“天窗”的溶洞里,远离世外而又看得见蓝天白云,看得见花草树木,听得见鸟鸣虫叫,听得见鸡鸣犬吠从村庄悠悠地飘来,疑心到了桃源。
就在这“天窗”几步远,仰头,又是一个圆形的朝天洞,比“天窗”小得多,是“天眼”,真像一只大大的眼睛望向蓝天。
心里想着十个仙姑在哪儿呢?“梳妆台”到了。“闺阁”宽敞,石凌一层层,像仙姑长发披离,正在梳妆。细观,十位仙姑姿态各异,或坐或站或卧,或起舞,七彩霓虹灯映着她们,变幻多姿,朦胧迷离,音乐袅袅,恍若置身龙宫仙境。“梳妆台”边有一小平台为“拜佛台”,是以前老百姓敬拜仙姑之地,可见村民对仙姑的感恩和虔诚。
穿过不高的“闺门”,头上是一椭圆形石洞,上小下大,像一巨大的“镛钟”倒挂在洞上。想想玉翠公主携九个丫环在这里修炼之事,这“镛钟”还真是造化所弄应和之物。这世间,总会有心有灵犀的幸运,以抚慰心心念念。
继续前行,观赏着两边彩灯辉映的“洞壁石画”,有西域骆驼,有雄狮昂首,有玉龙腾飞,有雄鹰展翅......呀!这里简直是个地下“动物园”。在这天然的纯粹的“壁画”前,你大可尽情想象,享受美的熏陶。
穿过一道弧形的矮门,来到“仙姑训狮”场。一大钟乳石,像一头雄狮,昂头傲视。旁边一钟乳石,像站立的仙姑正挥着鞭子驯化雄狮。结合旁边的景点标志牌细看,越看越像。彩灯交相辉映,雄狮五彩斑斓,威武而美丽;仙姑彩衣炫丽,美轮美奂。
伴着舒缓的轻音乐,漫步长长的“地石峡”。两岸,石壁高远,石笋林立。彩灯变幻莫测,突然,高高的空中升起万千银色光圈,像无数的玉蝶翻飞,又像繁星点点。四壁流光溢彩,如梦如幻,似到了无极世界。
“地石峡”尽头是一平地,半空中倒挂着钟乳石,像一巨大的豪华吊灯,俨然一个会客厅。
走过长廊,上楼梯,下楼梯,翻过险要的“天石岭”,心还没完全平复,仙乐样的流水声悄然入耳入心,心一下子平静下来,空灵超然,不知身在何处。旁边批注“东海听涛”,可见夏天这里是涛声如雷。这是一条地下河,从北边的石洞流出,沿着四五尺宽的石槽,向南蜿蜒三十多米,又潜入地下,流出洞外。
地下河畔,耸立着“云盘崖”,一丈多高的圆形钟乳石,石凌密布,似巨型百叶窗帘围着一房屋,里面是怎样的情景呢?可以尽情驰骋想象力。下面是一大平地,有一百多平方米,地下河成弧形环绕着平地。洞壁高大,彩光熠熠,气象宏大,无以伦比。这里,有小河,有小桥,钟乳石似树,似花,似画船,一幅绝美的地下山水画。听着洞中播放的轻音乐,漫步其间,有说不出的惬意。
至此,到了已经开发的尽头。据说,从泉水流出的地方,穿过石洞,里面还有石洞,并能与十几里外的“报信坡”的“十姑洞”相通。而我们所到达的只是六百多米。十姑洞更多的秘密有待人们去探索。
3
出洞,洞外清泉潺湲悦耳。再次凝视洞泉出口,想着“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再次陷入《桃花源记》的梦境里,恍如隔世。
十姑洞里的地下河,从十姑洞洞口右边另一小洞涌出。流二三米,于洞前池塘憩息后,流向村庄。
这股洞泉,夏季流量是很大的,是村子里的生命水。灌溉千余亩农田。洞泉寒凉,灌溉水稻,水稻生长期长,是优质稻,特好吃,胜过东北稻米。中午,我们在离十姑洞不远的“十姑仙”农家乐吃饭,米饭清香扑鼻,绵软柔滑,口感极好。做饭的大婶说,这是用十姑洞水浇地长的大米,外地人吃了,都说好吃得很哟。还说,多大的干旱,十姑洞水都不会干,种水稻全靠它呢。言语里,为有十姑洞水而踏实、安稳。这里,真是好山好水出好米。
十姑洞水还是双坪村十万菌棒生长香菇的生命水。十姑洞水水质优良,生长的香菇胜于别地的产品,中午我们品尝的“羊肚菌”鸡汤,味儿极鲜,香透肺腑,令人欲醉。这里有生生不息的青山,有源源不竭的十姑洞水,香菇产业是村民增收的支柱产业,脱贫致富的金钥匙。
制作矿泉水的水要求非常高,不仅要求是一类优质水,而且要有富含人体需要的矿物质。经专家考察、论证,十姑洞水符合矿泉水标准。承包商就用十姑洞水制作矿泉水,商标为“十姑洞矿泉水”。销售市场,很受欢迎。
如今,双坪在实施“双坪社区绿色田园”农业,把田地分为“中低山岗地生态涵养带”和“低山峡谷体生态涵养带”,十姑洞水为其保驾护航。
十姑洞水从十姑洞流出后,穿过双坪村,经过陆坪、上泉坪、胡家嘴,沿途接纳溪水,浩浩汤汤,向茅坪河奔去,汇入漳河,尔后,再一直流到长江。
十姑洞不仅景美、水美,尤其还有村民念念不忘的红色故事。
1948年5月中旬,国明党整编第七师一五四进驻荆门,纠集地方武装,对东巩、栗溪等解放区进行大扫荡。为了粉碎国民党军队和地方武装的扫荡,襄西支队队长黄德魁和副支队长李炳南、许猛率领襄西支队一部,从马良坪出发,一夜急行军180里,到达转头湾,对转头湾敌军实行南北夹击。敌军见势不妙,钻进附近的十姑洞,凭借复杂地形和洞窟工事进行顽抗。部队围攻半天未克。副支队长许猛为摸清情况,两次登上十姑洞通向外面的第一个关口“天眼”,观察敌情。并守在“天眼”,等着敌军出来以便剿灭。守了几天几夜,敌军出来逃跑时,枪战中,许队长不幸被敌军子弹打伤,从“天眼”掉下来,牺牲在十姑洞里。我围攻部队将敌军击溃后,村民把许队长安葬在一小山边,后来移到离十姑洞不远的“陆坪烈士陵园”里,为人们永久纪念。村民说以前他们进洞给十仙姑烧香,都不会忘记在“天眼”处给许队长烧几张香表。
十姑洞还是重要的军工厂。双坪隶属东巩镇,东巩镇北依襄阳,南接荆门、宜昌,是南漳县的南大门,自古是交通要道,军事重地。双坪四周环山,十姑洞居绝壁下,是个极隐秘之地。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国家在十姑洞里建有军事设施:兵工厂。当地人叫军工洞。说军工洞门口全是高架铁丝网,不能随便走近。在游览十姑洞时,看到宽阔处,两边十几米的石壁上有人工凿的一排排方形小孔,原来是为搭建房屋而凿的。《襄阳史迹扫描》一书,这样记载:
“双坪洞建筑遗址,位于南漳县东巩镇双坪村十姑洞自然村,处荆山山脉支脉。利用自然石灰岩溶洞建成,主体平面形状大致呈‘7’形,由一条主通道、数十间房屋和设施通道组成,原为兵工厂。”
“兵工厂”到20世纪80年代军转民用后,才迁走大部分机械设施,到20世纪末才全部搬到县外。
十姑洞,是战乱时人们避难之地,也是特殊年代,“备战备荒为人民”的建筑遗址。游览时,看着那一个个悬壁上的方孔,会不由得想起住在这里,艰苦工作、为民造福、远离家乡的子弟兵们,心中不禁涌起敬意。
现今,东巩镇被誉为“南漳的经济特区”,双坪是南漳县食用菌最大生产基地,成立有“南漳县裕农菌业有限公司”,集香菇种植、加工为一体,研发了香菇酱、香菇脆、香菇罐头等产品,出口年产值近两千万美元。公司离十姑洞二三里。游览十姑洞后,到此,若买点各类香菇及香菇制品,真可谓美不胜收,把双坪看得见的美,吃得到的美,都带回去了。
公司的创始人王祖亮董事长是双坪人,目前,他正在负责打造十姑洞景区,及公司旁边的铃子寨景区。他说准备“农旅”融合,不仅打造十姑洞、铃子寨美景,而且打造香菇生产观光车间。还准备创建十姑洞青少年爱国教育研学基地,把十姑洞扶危济困的传说故事、为国捐躯的红色故事、“备战备荒”艰苦奋斗的故事代代相传下去。
爱在天地间,十姑洞的爱滋养着每一个旅客的心。双坪,青山环抱,绿水环绕,有菌菇、光伏、吊瓜子等多种产业,现在开发的“十姑洞”旅游业,无疑又添一彩。乡村振兴像春风走来,今后的双坪一定又是一片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