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远处就传来主持人孙兴磊铿锵有力的声音:“大典进行第六项——高唱颂歌。”
合唱区的指挥钱冰早已摆好预备姿势,99名合唱队员也都严阵以待,视线聚焦于钱冰上半身。
随着熟悉的音乐前奏响起,钱冰挥舞手臂,引领合唱队员唱起他们已排练多次、连曲谱都能倒背如流的《黄帝颂》:
“沿着/血脉/相连/的/根/系,
我们/来/寻/找/你。
跟着/黄/河/不朽/的/龙/魂,
我们/来/祭/拜/你,
我们/来/祭/拜/你……”
合唱队员的歌声缓慢轻柔,像讲故事般娓娓道来,唱出炎黄子孙寻根拜祖之旅的虔诚。
随着歌声逐渐减弱,第一部分告一段落。一段轻快而富有节奏感的间奏随即响起。
此时钱冰左臂高悬在空中,暂时保持静止;右侧则用手腕带动小臂,和着音乐节奏小幅度灵活跃动。直至间奏来到尾声,钱冰同时大幅度向外挥动双臂,提示合唱队员加速进入下一段旅程。
“沿着/血脉相连的/根/系,
我们/来/寻/找/你。
跟着/黄河不朽的/龙/魂,
我们/来/祭/拜/你。”
随着钱冰双臂大开大合,合唱队员唱起同样的歌词,旋律和节奏却跟之前大有不同,仿佛已经追寻到某种线索,前进的步伐因此变得整齐坚定。
“是你点燃了/东方文明的/薪/火,
是你开创了/中华民族的/宏/基。
啊啊啊~啊啊啊啊~
啊啊啊~啊啊啊啊~
你的/恩德/惠泽万代,
你的功业/光耀大/地,
光耀/大/地……”
钱冰指挥的力度愈来愈强,合唱队员的赞美与崇敬之情也愈发高涨,在第二部分结束时几乎已接近顶峰。
接着,钱冰和合唱队员不做停顿,便直接进入颂歌第三部分,也是全曲的高潮所在。
“拜谒/你啊,我们的/神祖;
祭祀/你啊,我们的/圣帝(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
和声的加入呼应着拜祖的神圣氛围,也融入无限的真情。
“炎黄/子/孙,同宗/同/源,
每一个/心灵都/拨/动/着,
民族振兴/的/威力,
民族/振兴/的/威/力……”
歌声以呐喊收尾,召唤和呼吁每一位炎黄子孙,将个体的力量汇聚成一股洪流,共同振兴伟大的中华民族。
七拍过后,钱冰双手,收!队员歌声,停!北街小学合唱队圆满完成任务,不远处的几位音乐老师也都如释重负。
站在合唱队第一排靠近观众的一侧,苏云看着两个立着的话筒,分不清台下听到的声音是他们现场唱得多,还是音响中放得多,或者是各一半一半的?
音响中以苏雅琼为领唱的一众队员的声音很明显,这是合唱队一行驱车去山河省省会豫州市录音一天的结果,苏云也有幸参与其中。
彼时苏云还不太能理解轩辕市和豫州市的关系,只知道豫州市是省会,更大更繁华,轩辕市则是豫州市的一部分。后来苏云才知道,轩辕市曾经是轩辕县,在苏云出生那年,还处于“县改市”的井喷期时撤县设市。苏云第三次参加合唱演出这年,拜祖大典由轩辕市举办上升为由山河省政协主办、豫州市承办;再往后一年,才升格为黄帝故里拜祖大典,被正式叫做“拜祖大典”,也是从这年起,拜祖大典逐步形成了由山河省政府、山河省政协、国台办、国侨联、国台联、华夏炎黄文化研究会共同主办,豫州市政府、豫州市政协、轩辕市政府共同承办的格局,《黄帝颂》也变成了跟苏云唱过的不一样的新版本,并一直延续了很多年。
苏云被选中参加录音的那天,一切跟平时没什么两样。
那天,北街小学四年级学生苏云像往常一样,跟所有合唱队员一起在排练教室练声,然后根据音乐老师要求,按座位顺序排队走到讲台,一人一句跟着钢琴单独演唱。
这种情况并不少见。在加入合唱队之前,音乐老师也会在课堂上让学生们一人一句演唱学过的歌曲,算做这门课程的测试。只不过每间教室不大,每班人数不多,学生不必走上讲台,站在座位上清唱即可。
至于测试结果,通常被用作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唱歌水平,不影响成绩排名。只有少数时间另有他用——在需要时为学校合唱队补充队员。比如,早前三(1)班的苏云和几名同学就在测试后被选入了合唱队,成了合唱队当年年级最小的一批队员。
因此,升了一个年级已是老队员的苏云没觉得合唱队这次单独演唱非同寻常。在等老师宣布排练结束的空档,苏云满脑子都是回去后写作业一事。
但这次苏云想得有些简单了。
解散前,合唱队老师点了包括苏云在内的十几名合唱队员的姓名,要求他们多留一会儿。
等其他队员离开后,老师宣布,留下的队员次日一起到豫州市录音,然后强调了出行相关的注意事项,并提醒大家务必一早准时在学校集合。
彼时的苏云还一头雾水,不知道什么是录音、要怎么录音、录音用来做什么,也不知道自己居然能成为其中一员,还不知道录音这件事占据了自己一天的时间却在成果中没怎么显现,更不知道一直是好学生的自己会因此在学生时代第一次当众受到任课老师近乎侮辱性质的责罚。
苏云只是默默地观察,她发现被选中的合唱队员以五六年级学生为主;四年级的带自己一共只有四人,其他三个还都是男生;三年级的更是一个都没有。苏云又想起轩辕市规定7岁才能上一年级,自己能在6岁入学实属少数,所以同年级同学普遍要比自己大上半岁到一岁。想到自己是唯一入选的四年级女生,并且很有可能是入选年龄最小的合唱队员,苏云觉得有种说不出的开心。
现场录制时才知禁忌很多。
录制前,工作人员一再强调,录音时务必保持安静,不交头接耳,不在地毯上随意走动。尽量减弱呼吸声,尽可能避免发出一切不必要的声音,甚至连门外也要少出声或不出声。
因此,在录制《黄帝颂》第一部分时,除了演唱之外,合唱队员们都屏息凝神,生怕影响录制效果,耽误录制进度。
大约半小时后,或许是场地和设备的限制以致不需要太多人参与,或许是老师认为年级高的学生更容易遵守纪律,四名四年级学生就被临时带到录音室门外等候。
于是,苏云坐在录音室外沙发一侧,男生们坐在另一侧。在没有任何指示和要求的情况下,整体还未有明显性别意识的他们自动划分出男女界限,泾渭分明。
唯一的女生苏云为了打发无聊,一边看几个男生见缝插针轻声打闹,一边关注门内的录制进度,同时暗自期待着过段时间老师再次走出录音室,招手叫他们进去。
在门内隐约传出的歌声中,站在录音室前排中间、比苏云高一级的大队长苏雅琼的嗓音清脆响亮,极具穿透力,此前在学校排练《让我们荡起双桨》《真善美的小世界》等歌曲时就很明显,苏云每次听到,都觉得苏雅琼的声音就像音乐磁带里的一样好听。
除了出现在合唱队,苏雅琼的声音在那两年的升旗仪式上也必不可少。
每周一升旗仪式苏云印象最深的是宣誓,全场安静,只有苏雅琼的声音在整个北街小学回荡:
“总书记对青少年儿童的期望——希望你们,从小树立远大理想、坚定爱国信念,学习科技知识、掌握报国本领,培养优良品德、锻炼强健体魄,从各方面提高自身素质,努力成长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作为升旗仪式主持人的苏雅琼语气坚定有力,语调抑扬顿挫,节奏停顿得当,全篇下来如行云流水般一气呵成,仿佛总书记亲临现场,当面表达自己对学生的殷切期望。
等苏雅琼话音落下,全校学生会统一举起右手,握拳放于右耳旁,齐声高喊:
“时刻准备着,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上五年级后,初次成为大队长的苏云得以代表班级参加每周一次的少先队大队部会议,因此与一直在大队部工作的苏雅琼有了短暂的交集。近距离接触后,苏云更是觉得,苏雅琼能在学校合唱队领唱,能打破北街小学升旗仪式主持人只从六年级大队长中选择的传统,从五年级起连续担任两年主持人,不只因为她是学校老师的女儿。
等苏雅琼从北街小学毕业后,升旗仪式主持人由同样是教师子女的许婕接任。苏云免不了在心中暗自对比:
单论嗓音而言,有珠玉在前,许婕表现得相对平庸,不像苏雅琼的声音那样纯净清亮;再论主持时长,历届主持人除了苏雅琼外,都只在六年级时主持了一年,毫无疑问许婕也无法超越;若说起性格,一届的年级差距使苏雅琼和苏云一直未有机会同班,因此苏云无法判断苏雅琼是否仗势欺人过,但许婕曾带人孤立刚转学来的自己及其他同学却是板上钉钉的,所以就算有些私心吧,在性格方面,苏云暂且也认为苏雅琼更胜一筹。
毫无疑问,在苏云脑海中举办的这场北街小学升旗仪式主持人PK赛中,两位选手经过三项对决,孰胜孰败已经非常明显。更何况,苏雅琼家也在南街一带,平日里放学走的和作为值日大队长检查的都是南边的路队,还和苏云有着相同的姓氏,唯一的评委苏云怎么可能不给苏雅琼额外加些亲近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