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农村母亲在母亲节意外收到城里寄来的康乃馨,陌生礼物唤起她对麦穗劳作的记忆;多年后,坟前倔强生长的野花“母亲红“,成为她生命的延续。
这首题为《雨观》的诗以“雨”为贯穿意象,从雨落成丝、光临水痕、风刻窗影等自然画面切入,将雨景与时光痕迹、生命感悟深度交织。通过雨滴栖落眼角、茶底沉淀晴雨等细节,把自然之雨
暮色中犹豫的光与无法触碰的暖意,交织成关于爱情、遗憾与希望的诗篇。
这首诗围绕“凝视”展开,描述了在黄昏路灯下,“我”在对方视野中的状态,从被折成阴影到像松手的气球般漂泊,同时将对方眨眼与星河倾斜相联系,在尺度模糊之时,思索对方眼中恒定
这首诗以谷雨为主题,描绘了谷雨时节的景象。从雨滴校阅大地页码到布谷鸟落韵脚,从蓑衣斗笠到泥土里等待抽穗的词语,展现出农民与自然的互动,最后从老农手掌的沟壑引出二十四番节气
这首诗以香樟树花为意象,描绘了劳动者在暮色中辛勤劳作的场景,赞美了他们如香樟树花般默默奉献的精神,表达了对劳动者的敬意和对春天的美好期许。
这首诗通过光与影的迷宫,探索自我认知的多重性,利用舞台、面具、蝴蝶、蜜蜂等意象,反思个体在时空中的复杂存在。
诗歌描绘立夏时节自然景象与农事活动,展现生机与希望。
《朝向》通过门、床、火车、雁阵等意象的时空叠印,探索人类对方向的永恒追问——从身体的磁针到自然的导航,最终在婴孩的抓握与白发的月光中,抵达一种沉默的生命指向。
这首诗描绘了乡音相关的诸多意象,如桐子花上的露珠、火塘边的故事、吊脚楼旁的倒影等,将乡音比作土家银丝在西兰卡普中晃荡,提到阳雀叫过之处菌丝驮着月光远渡重洋,还有《龙船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