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菱田的头像

菱田

网站用户

剧本
202508/13
分享
《 贞观大帝》连载

第一十三章 天下可汗(三)

129

李渊密室。

世民激动地向李渊汇报完毕。

李渊气愤道:“有这等事,你明日早点上朝,朕来审讯他们。”

帐后,尹妃偷听着,急忙溜出。

130

太子宫。

尹妃气喘吁吁地向建成报告完毕。

建成大惊,道:“我去找元吉,要提前行动。”

131

建成刚要出府,便遇上了魏征。

魏征:“殿下千岁。”

建成低声道:“魏洗马,你来得正好。刚才得到情报,秦王府要兵变。”

魏征变色道:“哦?太子殿下,我早说了,要除掉秦王。”

建成:“可我怎以为手足兄弟……”

魏征:“现在应该立即禀告圣上,除掉秦王。”

建成:“洗马之言极是,我这就去禀告父皇。

132

次日清晨。

秦王李世民衣整冠正,望太极宫而去。行至玄武门,建成、元吉突然冒了出来。

世民招呼道:“大哥,四弟,一同去见父皇吧。”

建成沉下脸道:“李世民,你在父皇面前将我们告下,是么?”

世民正色道:“是的。你们不能那样搞,我们需要的是团结,我决不会有害于你的地位,大哥!”

建成冷笑道:“李世民,你也是个明白人,你想想,你的威望那么高,我的脸往哪放?将来你的部下给你黄袍加身,我到哪里去?哼,今日有你没我,有我没你!”

元吉早早张弓搭箭,建成话未落音,便“嗖”地一箭向世民射来,世民闻声,急忙闪开。

世民:“元吉,四弟……”

这当儿,建成又杀气腾腾地挥剑砍来,世民心中痛苦,叫道:“大哥,你不能这样。”

元吉又杀来了,世民不得不拔剑抵抗。

建成、元吉眼中射出凶光,恨不得立即将世民杀死,而世民显然不忍与兄弟拼杀,只是剑护其身,连连后退。

建成、元吉一左一右,对着世民致命而击,世民武艺好,剑法纯,一会儿挡开剑,一会儿腾空跃起,劈开刀,但从不攻击对方。

忽然,建成的剑在世民身上划了一个大口子,鲜血直流。腾地,世民眼中射出他那剑一般的目光来,他怒了。只见他狠狠地挥了几剑,反攻了。

世民的剑风驰电掣般地刺向建成、元吉。这会他们可只有招架之功,无还手之力。

“嗖”地,建成被刺倒在地。

望着血泊中的建成,世民呆住,无限痛苦,剑也掉在地下。

这当儿,元吉悄悄来到世民身后,挥剑便砍。远处,飞马而来的尉迟看见,张弓搭箭,将元吉射死。

尉迟来到秦王身边,问:“主公,伤着了么?”

世民望着建成、元吉尸体叹道:“唉,我们兄弟何必至此!”

四周响起了喊杀声,薛万彻率数千兵杀来。

“太子府兵马。”尉迟说罢,连忙扶世民上马,进入玄武门。咬金率几百骑兵守住玄武门。

薛万彻高喊:“你们被包围了,快将李世民交出来!”

尉迟恭提剑进宫。

咬金对薛万彻笑道:“哈,你们也敢和你程老爷打仗?只要俺一声令下,便要反过来包围你们。”

唐兵将火硝炮放响,叔宝、李靖、世勣率几万兵马四处杀来,又将薛万彻几千人马围住。

133

尉迟提剑进入宫中。

李渊与众大臣正在吃惊,见了尉迟,又是一惊,问道:“尉迟将军,你这是何意?”

尉迟也不跪下,答道:“太子、齐王作乱,秦王发兵诛杀了他们。”

李渊“啊”的一声,呆呆地发愣。

世民上来,跪倒在李渊面前,眼中含泪。

李渊眼圈发红,望着世民,说不出话来。

世民猛地抱住李渊双脚,痛哭起来。

134

尉迟来到玄武门,对薛万彻高喊:“皇上圣旨!”

“唦”地一声,二军都停止战斗,一齐跪下。

尉迟:“殷、齐二王,叛逆元凶,罪该诛杀!”

“哗”地一声,薛万彻官兵顿散,四处逃命。

世民高声对阻击薛军的秦府兵道:“放开生路,让他们走!”

135

字幕:公元六二六年——唐武德九年六月四日,李世民于玄武门处诛杀了李建成、李元吉,粉碎了他们的政变阴谋,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玄武门之变”。这对李世民本身来说,是必要的自卫,对国家来说,则是进步取代了腐朽。

衬底:李世民诛杀建成,元吉;薛、李二军奋战;秦府军打扫战场。

李世民走在战士中。

几个士兵将魏征押来。

世民脸色顿变,斥道:“你为甚么离间我们兄弟?”

魏征毫无惧色,道:“哼,要是太子早听我的,你就不会有今天了!”

世民一愣,将魏征松了绑,道:“你效忠大唐么?”

魏征点头。

世民:“那么我们就抛去过去恩怨,去打退突厥的进犯!”

魏征深为感动,握住了世民的手。

136

字幕:同年八月,唐高祖李渊传位于秦王李世民。

李世民即位于显德殿,尊李渊为太上皇,改年号为贞观。从此,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出现了二个光辉的名词:唐太宗与贞观之治。

衬底:御香缥缈,龙灯风烛,旌扇笏圭……

李世民少年英俊,神采奕奕,皇冠龙袍……

众大臣,外国使臣纷纷参拜,山呼万岁……

137

字幕:贞观元年——公元六二六年。

显德殿。

百官分班而立。世民时而立起,时而下殿,侃侃而谈,丝毫没有帝王架子,但其英武、气度却是历代帝王远远不及的。

太宗:“众位爱卿,从前我等皆是朝廷辅臣。而今却是群臣关系了。朕很担忧,忧的是与你等会产生隔阂。俗语道:伴君如伴虎,夏之贤臣龙逢,商之忠良比干,皆为君皇无罪而杀。此等昏君,千古遗臭。朕以为,人欲自照,必须明镜,君欲知过,必藉忠臣。望众卿以社稷、黎民为重,犯颜直谏,使世民耳聪目明,造就一代君臣佳风,建设一个中华天朝。众卿!如此到我等君臣瞑目之日,也就上不负古人,下不罪子孙了!”

众臣激动,太宗也感到眼圈发红。他使自己平静下来,向房玄龄挥手道:“记朕圣诏:从今往后,凡五品以上唐臣,每年定期面君或上书,上至朕之缪误、军国大事,下至百姓呼声、黎民疾苦,皆可商议。”

众臣欢呼。

一内臣面色慌张,急急忙忙,跪在太宗面前:“禀圣上……”

太宗和颜道:“卿莫慌,慢慢讲来,突厥到了何处?”

内侍:“突厥数十万精兵已到渭河,距长安只四十里了!”

大臣们无不大吃一惊,面有恐色。

一内侍又飞速来报:“禀圣上,突厥大将阿史那思摩请见。”

世民平静地:“宣进!”

阿史那思摩,一个高大魁梧的大汉,健步而入,傲慢的站在太宗对面,并不下跪。

字幕:突厥大将阿史那思摩

太宗面有怒色。

阿史那思摩神气十足地道:“颉利可汗率精兵百万,已到长安城下,你打算怎么办?”

世民火了,声色俱厉道:“你给我跪下!”

阿史那思摩毫不示弱,道:“我,大突厥将军,颉利可汗左右臂,给你跪下?你们已在突厥包围之下,还不知高低么?”

世民大怒,不可忍受的耻辱。他雄狮般地跃下金銮殿,猛地抽出宝剑,压服一切的目光直刺阿史那思摩,“跪下!”

阿史那思摩这才领会到了世民的厉害,他终于屈服了。

“人可死,志不能灭!”太宗叫道,“记朕圣诏:从此刻起,对突厥不用国礼,给其文书改为诏敇!将这厮绑了!”

阿史那思摩虽然被捆,然而对太宗肃然起敬。

萧瑀出班道:“陛下,敌方强大,我方空虚,各地兵马远水解不了近火,依臣之见,还是把使者放回去是好。”

太宗:“萧爱卿,你现在需要的是强硬,强硬!”

裴寂颤抖着声音哀求道:“陛下,老臣……之见,还是以和为贵……”

太守挥手道:“免开尊口,你不想在朝就请归田。”

裴寂,这个阿谀奉承之辈在太守面前,只好灰溜溜退下。

太守命令:“备马,朕亲自去会颉利。”

众臣齐劝:“陛下不可冒险。”、:“圣上千万不能去。”

太守和颜道:“众位爱卿,突厥以为我朝内乱刚平,政局不稳,故此才发兵长安。我若不去,彼必定得寸进尺,欺我之善。来,我若如此……”众臣凑上去,倾听太宗密语。

138

渭水边,排列着突厥数十万精兵。

颉利:“阿史那思摩怎么还不回?”

突利:“怕是遇上麻烦了。”

颉利:“难道李世民敢扣住思摩不成?”

突利:“李世民你是知道的,他未必不敢。”

颉利冷笑道:“哼,他敢扣住思摩,我顷刻就叫他亡国!喂,你难道还以为李世民敢领兵来见我不成?”

突利:“那倒不敢,身边没几个兵,又是皇帝了,吃了豹子胆不成?”

二人哈哈大笑起来。

突然,他们张大的口发呆,关不住了。顺着他们的视线望去,在彼岸的平线之上,如同太阳升起般地跑出六匹战骑。为首一骑,正是唐太宗李世民。身边是房玄龄、萧瑀、魏征、杜如晦、封德彝五员文官。

强烈的秦王破阵乐起。

唐太宗一行身影越来越大,但听得突厥人马纷纷道:“六个,只有六个。”“啊,好像都是文官。”“呀,唐太宗!李世民!李世民亲自来了!”

于是突厥军队一阵骚乱。

唐太宗骑着高头大马,龙冠凤袍,坦然自若,率六员文官直奔至桥上。太宗锐利的目光射向对岸,威风更比以往凌人。

颉利,突利二人骑在马上,不知所措。

魏征喝道:“天子到此,还不下马!”

颉利、突利二可汗不由自主滚下马来。

太宗开口了,其声如雷:“前不久,朕与你等豳州订下和约,不到二年,就背盟毁约。似尔等如此无信之辈,如何成得了大器!”

突利不好意思地躲到一边去了,颉利被吓镇住了。

在对岸地平线下又升起一道长城,号鼓齐鸣,军旗飘扬。

近景:唐军虽宽,却只有二、三层人。

太宗继续斥道:“你等游牧之人,袭击西方可以,竟敢与上天之子抗衡,不怕死,就来吧!”

颉利忙道:“不敢不敢,天子陛下。呃……我等听说秦王晋升皇帝,是特来送礼的。”随即命令“把礼物抬上进献唐皇陛下。”

“免了。”太宗和颜道,“你们回去吧,阿史那思摩朕也放回。你等要安分守己,要知书达理,要做君子不做小人。”

“是!”突厥大军撤去。

回京城路上。

李世民对诸臣道:“一定要消灭突厥!”

叔宝道:“陛下,何不调动举国人马,趁此消灭它。”

魏征道:“依我之见,目下首先需要自强。中国即安,四夷自服。”

太宗:“对,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不过,对突厥非打不可。”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