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双杨镇,与李果家比邻而居的二婶,对剪窗花那可是痴迷到了骨子里。她那一双巧手,就像是被赋予了神奇的魔力,能在平平无奇的红纸上变幻出万千世界。栩栩如生的人物,仿佛下一秒就会从纸上走下来,与你亲切交谈;绚烂多姿的花草,好似带着清晨的露珠,在微风中轻轻摇曳;灵动活泼的鸟兽,仿佛随时都会振翅高飞、撒腿奔跑;各式各样的器具图案,精致得让人忍不住感叹工匠的巧思。这些精美的窗花,就像一颗颗璀璨的星星,在李果年幼的心灵里种下了无尽的喜爱与向往。
每到双杨镇贴窗花的时节,整个小镇就像被点燃的喜庆火焰,热闹非凡。家家户户的妇女们脸上都洋溢着藏不住的喜悦,她们小心翼翼地捧着自己亲手制作的窗花,如同捧着稀世珍宝。这些窗花被成双成对地装饰在木格窗棂上,像是给窗户戴上了一串串喜庆的项链;贴在屋墙上,为单调的墙面增添了一抹鲜活的色彩;附着在墙围上,让冰冷的墙壁也有了温度。刹那间,整个双杨镇都被一片红彤彤的喜庆所笼罩,仿佛披上了一件华丽的红袍。
走在镇中的石板路上,无论你抬头仰望,那窗花在阳光下闪烁着温暖的光芒;还是低头凝视,那贴在低矮墙面的窗花透着质朴的韵味;无论是左眼所及,还是右眼所见,乃至闭上眼,心中浮现的皆是那绚烂多彩的窗花。它们不仅仅是简单的装饰,更是春节氛围的催化剂,将每一个角落都渲染得年味十足,让每一寸空间都弥漫着浓浓的团圆与喜庆。
临近岁末的腊月,供销社一旦购进红纸,李果就像一只欢快的小鹿,迫不及待地催促母亲去买上几张。而窗花样呢,她总会从热心肠的二婶那里精心挑选。选好花样后,李果就开始细心地进行熏制。这熏制窗花样的技艺,是她从心灵手巧的二婶那里一点一点学来的。
她先搬来一块光洁平整的木板,就像对待一件珍贵的宝贝。然后轻轻地铺上一层薄如蝉翼的麻纸,那麻纸薄得仿佛轻轻一吹就会飘走。接着,她把精心挑选的窗花样小心翼翼地放在麻纸之上,那模样就像是在安置一个沉睡的梦。随后,她用手指蘸上水珠,以细腻得如同微风拂过花瓣的手法,轻触纸面。那水珠就像是一颗颗晶莹的珍珠,恰到好处地让木板、废纸(报纸、书纸、废白纸等)与窗花三者间形成了一种微妙的粘合,就像是它们之间有了一种无形的约定。
这时,李果点亮一盏煤油灯,那昏黄的灯光在寂静的房间里摇曳着,仿佛是一个孤独的舞者。她细心地将灯芯调至最亮,虽然这往往会让浓烟像一条黑色的巨龙一样升腾而起,但她却巧妙地利用了这一特性。她稳稳地拿起木板,将它倒立,让窗花样的一侧靠近灯焰的上方,然后缓缓地来回移动木板,就像是一位虔诚的信徒在祈祷。她专注地看着每一寸纸面,确保它们都能均匀地被浓厚的烟墨所熏染,那专注的神情仿佛世界上只剩下她和这盏煤油灯、这块木板。
待熏制完毕,她小心翼翼地取下木板,就像捧着一件刚出生的婴儿。让这份承载着期待的作品自然晾干,她的眼神中充满了期待,仿佛在等待着一个奇迹的诞生。随着时间的推移,原本覆盖在麻纸上的窗花样会悄然脱落,而废纸上则清晰地留下了待剪的窗花图案,线条流畅得就像山间的溪流,栩栩如生得仿佛要从纸上蹦出来,仿佛是大自然与人工智慧的完美融合。
李果再依据窗花的大小,将红纸裁剪成四层或六层的块状,那动作熟练而又沉稳。接着,她用麻纸剪成小三角,搓成带尾巴的小纸钉,这些小纸钉就像是一个个小小的卫士,将窗花样与红纸精准无误地装订在一起。完成这一系列精细的准备工作后,她会把这份待剪的窗花轻轻放在枕头之下,就像藏着一个甜蜜的秘密,轻轻压平压实,静静地等待着那剪刻时刻的到来。
李果去二婶家里观摩她剪窗花。只见二婶迈着不紧不慢的步子,从古朴的红柜中缓缓取出一把小剪刀,那动作就像是一位艺术家准备开启一场神圣的创作序章。随即,二婶一头扎进了层层叠叠、色彩斑斓的窗花纸堆中,她的身影在光影交错间忙碌而优雅,就像一只勤劳的蜜蜂在花海中翩翩起舞,每一次穿梭都带着对美的追求。
二婶的手法娴熟而富有韵律,左手轻托着红纸,就像托着一片柔软的云朵;右手紧握剪刀,沿着窗花上下脉络,嚓嚓嚓,剜窟窟,剪档档,锼毛毛。随着她的每一次挥动,剪刀在红纸上自由驰骋,就像一匹脱缰的野马在草原上奔腾。在她的巧手下,大窗花庄重典雅,仿佛是一位端庄的贵妇,散发着高贵的气息;小窗花精致玲珑,就像是一个个可爱的小精灵,充满了灵动的气息。三角、圆形、四方,各种形状应有尽有,就像是一个形状的王国;红绿交织,色彩斑斓,每一幅作品都像是从梦中走出的精灵,跃然纸上,仿佛随时都会活过来。
剪毕,二婶慢慢地把这些艺术品一一铺展在火炕上,那动作轻柔得就像在抚摸自己的孩子。李果蹲在旁边,细细品味着这些窗花。眼前的景象令人叹为观止:燕子衔种,那小小的燕子仿佛带着春天的希望,正努力地把希望的种子传递到人间;小花猫憨态可掬,它那圆溜溜的眼睛和毛茸茸的身体,惹人怜爱得让人忍不住想要抱在怀里;小老鼠偷吃葡萄,那机灵狡黠的模样,仿佛在向人们展示着它的聪明才智;姑娘挑水,她那勤劳美丽的姿态,就像是一幅田园诗画;老奶奶烧火做饭,那温馨祥和的场景,让人感受到了家的温暖;鱼儿戏莲,那生机勃勃的画面,仿佛让人听到了鱼儿的欢声笑语;碗扣碗热气腾腾,那浓浓的生活气息,让人仿佛闻到了饭菜的香味;小女孩跳绳嬉戏,那活泼可爱的样子,就像是一颗跳动的星星;母鸡护雏,那母爱满满的神情,让人感受到了母爱的伟大;花儿盛开,蜂蝶共舞,那生机勃勃的景象,仿佛是春天的一场盛宴;石榴咧嘴笑,那诱人的模样,让人垂涎欲滴;更有爬娃娃、扭臀娃娃,形态各异,妙趣横生,让人目不暇接,沉醉其中,仿佛进入了一个童话世界。
而最令李果爱不释手的,莫过于那尺余高的大胖墩娃娃,其形象憨态可掬,笑容可掬,那灿烂的笑容仿佛能瞬间融化人心,就像冬日里的暖阳,温暖着每一个人的心。
观摩完二婶的精湛技艺后,李果满怀激情地回到家中。夜以继日地练习剪窗花,她坐在那小小的桌子前,灯光昏黄,映照着她专注的脸庞。她手中的剪刀不停地舞动着,就像一只灵动的蝴蝶。直至夜深人静,万籁俱寂,她才依依不舍地放下剪刀,这份执着甚至让父亲都有些不悦,他皱着眉头,看着女儿如此痴迷,心中既担心又无奈。
李果把精心剪裁的窗花整理好,心里一遍又一遍地盘算着分配方案。一部分她要珍藏在身边,就像珍藏着一个个美好的回忆;另一部分则慷慨地赠予亲朋好友,她要把这份喜悦和祝福传递给每一个人。她总爱在第一缕晨光中,将这些承载着美好祝愿的窗花亲手送给那些熟悉的伙伴,看着伙伴们脸上绽放的笑容,她也跟着开心起来,分享着节日的喜悦。
尽管李果未曾踏入过学堂,但她却拥有一本珍贵的16K裁剪书,那本书就像是一个宝藏,里面夹满了各式各样的窗花样。它们不仅色彩斑斓,更蕴含着浓厚的生活情趣。这些窗花样,有的是她从邻里间精心搜集而来,就像收集着散落在人间的珍珠;有的则是老一辈人离世后留下的宝贵遗产,就像传承着一段段古老的故事。细细翻阅,每一张窗花样都仿佛是一个生动的故事,串联起来便成了一本活灵活现的童话故事集,让人沉醉其中,仿佛走进了一个充满奇幻色彩的世界。
在双杨镇,流传着一个独特的习俗——腊月二十七与二十八这两天,家家户户都默契地避免糊窗户、贴窗花。这背后隐藏着“七窟窿八眼睛”的古老说法,寓意着若在这两天进行此类活动,可能会招致饥荒与贫困。双杨镇的人们对这份传统习俗怀有深深的敬畏之情,他们就像守护着信仰一样,严格遵守着这一不成文的规矩。因此,在腊月二十三完成大扫除之后,如果因故错过了腊月二十五六贴窗花的最佳时机,他们便会耐心等待,就像等待着一场盛大演出的开场。直到腊月二十九或大年三十,才会满怀虔诚地将窗花贴上,那贴窗花的动作,仿佛是在为新年祈福。
李果在十六岁那年,她满怀热忱地向父亲表达了参与集体劳动、为家庭增添工分的愿望。尽管父亲初时担忧女儿难以承受田间劳作的艰辛,或许只是短暂的一时兴起,但最终还是被她的决心所打动,欣然应允。踏出家门的那一刻,李果的心中充满了前所未有的喜悦与自由,就像一只挣脱了牢笼的小鸟,飞向了广阔的天空。
她以不遗余力的态度投入到劳动中,每日挣6个工分非但不嫌少,反而以此为动力,与成年劳力并肩奋斗。在田地里,她挥洒着汗水,那汗水滴落在土地上,仿佛是希望的种子。在她的不懈努力之下,很快便提升至每日挣8个工分,直至一年后,她已能与最强壮的劳动力相媲美,每日能挣10个工分。在家庭中或许曾遭遇些许不公,但在广阔的田野与集体的怀抱中,李果收获了前所未有的尊重与认可。这份来自外界的肯定,让她深刻体会到了自我价值的实现与成长的力量。她的能力日益精进,干劲愈发高涨,终于,在她十九岁那年,被大队慧眼识珠,选拔至至关重要的建坝工地上,肩负起更为艰巨而光荣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