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云中客的头像

云中客

网站用户

小说
202506/08
分享
《帝王风云》连载

第三十章 韩信拜将展宏图,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蜀地之隅,苍山隐隐,雾霭沉沉,恰似汉王刘邦那颗困于一隅却不甘沉沦的心。自入蜀地以来,刘邦虽偏安一方,然其逐鹿天下之壮志未灭,日夜思贤若渴,盼能有贤才辅佐,冲破这困局,再展宏图,与那项羽一争高下,成就帝王霸业。

值此之际,韩信,这位身负绝世之才却命运多舛的豪杰,踏入了汉王的营帐。他身形修长挺拔,如苍松傲立,面容坚毅冷峻,双眸深邃有神,恰似夜空中闪烁的寒星,其中却又隐隐透着一股旁人难以察觉的自信与落寞交织的复杂神采。韩信自幼饱读兵书,心怀济世安邦之韬略,满心期许能在这乱世之中纵横捭阖,建功立业,扬名四海。岂料初入汉营,却仅被授予一个微末官职,整日周旋于杂役琐事之间,才华仿若明珠蒙尘,无人问津。

朝朝暮暮,寒来暑往,韩信的满腔热血在这琐碎的日常中渐渐冷却,满心的愤懑却如熊熊烈火般燃烧不息。他冷眼旁观,见那庸碌之辈皆得重用,而自己却怀才不遇,不禁暗自悲叹:“我韩信空有经天纬地之谋略,难道就要在此等碌碌之地埋没一生?罢了罢了,此处既不识我这千里马,自有那伯乐待我前去投奔。”于是,韩信决然打点行囊,趁着夜色,悄然离开了汉营。

韩信离去的消息仿若一道惊雷,瞬间传入了萧何耳中。萧何,这位睿智而敏锐的贤相,深知韩信之才绝非池中之物,其军事天赋倘若能为汉王所用,必将成为汉王成就大业的关键助力。若是今日放走了韩信,那汉王的千秋霸业恐将折翼,汉室之兴或将化为泡影。萧何心急如焚,不及多想,匆匆牵过一匹快马,便朝着韩信离去的方向疾驰而去。

夜色如水,月光洒在蜿蜒曲折的道路上,仿若铺上了一层银霜。萧何策马狂奔,风声在耳边呼啸,汗水湿透了他的衣衫,他却浑然不觉,心中唯有一个念头:定要追回韩信!马蹄声急,溅起一路尘土,终于,在一条潺潺流淌的溪边,萧何望见了那道孤独却又倔强的身影。

他赶忙勒住缰绳,翻身下马,顾不上喘息,高声喊道:“韩将军留步!”韩信闻声顿住脚步,回首望去,只见萧何满面焦急之色,眼中不禁露出一丝讶异。

萧何快步上前,紧紧拉住韩信的手,言辞恳切地说道:“韩将军啊,您这一走,可真是要误了大事!汉王若失去将军这般大才,便如同盲人失去了手杖,汉室大业必将毁于一旦。我萧何以这项上人头担保,定会向汉王全力举荐将军,让将军之才得以施展。还望将军看在汉王求贤若渴之心与我这一片赤诚之意上,随我回营。”韩信凝视着萧何诚挚的眼神,心中那早已熄灭的希望之火竟又微微闪烁起来。他沉吟片刻,终是被萧何的诚意深深打动,长叹一声,随他踏上了归营之路。

萧何回营之后,未及休息片刻,便直奔刘邦的营帐而去。此时刘邦正为军中粮草调配之事烦恼不已,见萧何匆匆而入,眉头不禁皱得更紧,不悦道:“萧相国,何事如此慌张?这般火急火燎的,莫不是天塌下来了?”

萧何喘着粗气,平复了一下剧烈起伏的胸膛,神色庄重地说道:“汉王,臣今日追回来一人,此人实乃我大汉之栋梁,若汉王能予以重用,夺取天下便指日可待啊!”

刘邦闻言,好奇之心顿起,问道:“哦?究竟是何人,竟能让相国这般推崇备至?”萧何定了定神,缓缓说道:“便是韩信。”

刘邦一听,脸上露出一丝疑色,微微摇头道:“韩信?可是那个曾在项王帐下担任执戟郎的韩信?他有何能耐,竟值得相国如此费心费力?”

萧何神色愈发严肃,他清了清嗓子,详细地向刘邦阐述韩信的军事才能。从排兵布阵的精妙之法,到谋略筹划的深远之思,从对战场形势的敏锐洞察,到对敌军心理的精准把握,萧何说得头头是道,言辞间满是对韩信的钦佩与赞赏。

刘邦静静地听着萧何的讲述,心中虽仍有疑虑,但见萧何如此坚定不移地举荐,且言辞凿凿,心中也不禁有些动摇,暗自思忖:“莫非这韩信真有相国所言那般奇才?也罢,便给他一个机会试试。”

于是,刘邦下定决心,说道:“既如此,那就依相国所言,拜韩信为大将吧。”

几日后,汉军营地之中一片忙碌景象,一座巍峨高耸的拜将坛在众人齐心协力之下修筑而成。坛下,士兵们身着整齐的铠甲,精神抖擞地排列成方阵,神色肃穆而庄重。刘邦身着华丽的王袍,头戴冕旒,在众将领的簇拥之下,缓缓登上拜将坛。阳光洒落,为这庄严的仪式增添了几分神圣的气息。韩信身着崭新的铠甲,昂首阔步走上坛来。微风拂动他的衣袂,仿佛为他披上了一层无形的战甲。他身姿矫健,步伐沉稳,每一步都踏出坚定的回响。

刘邦手持象征着军权的兵符,神色庄重地交到韩信手中,目光凝视着韩信,沉声道:“韩将军,从今日起,汉军便交付于你指挥。望将军不负所望,施展雄才大略,助我成就帝王大业。”

韩信跪地,双手接过兵符,眼中闪烁着激动与坚定交织的光芒,高声答道:“臣定当肝脑涂地,为汉王效犬马之劳!若不成就大业,臣愿以死谢罪!”坛下众将士见此情景,虽有少数人心存不服,暗自嘀咕,但在这庄严肃穆的氛围之下,大多也被深深感染,齐声欢呼,声震云霄,那欢呼声仿若滚滚春雷,预示着汉军即将开启的新征程。

韩信拜将之后,便将自己关在营帐之中,日夜钻研地图,精心谋划破楚之策。一日,他求见刘邦,待进入营帐后,韩信屏退左右,神色凝重地在营帐中展开一幅巨大的地图。

他手指着地图上蜿蜒曲折的栈道和陈仓之地,向刘邦进言道:“汉王,如今项羽分封诸侯,将关中这膏腴之地一分为三,封给章邯、司马欣和董翳,号称三秦王,其用心险恶,旨在以这三人为屏障,阻挡我军东进之路。那栈道本是我军出入蜀地的咽喉要道,如今却已被烧毁,若我们大张旗鼓地修复栈道,三秦王定会以为我军欲从此路出击,必然倾尽全力重兵把守。而我们则可暗中集结精锐兵力,绕道从陈仓突袭,打他们一个措手不及。此乃‘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之计,如此这般,方可突破三秦防线,夺回关中,奠定我大汉根基。”

刘邦听后,眼中一亮,仿若看到了胜利的曙光,他站起身来,绕着地图踱步,仔细端详着韩信所指之处,心中反复思量,越想越觉此计精妙绝伦,不禁连连点头:“将军此计甚妙!真乃天助我也!”

汉军依计行事,大批士兵带着工具浩浩荡荡地前往栈道。一时间,锤声阵阵,吆喝声此起彼伏,山谷之间回荡着喧闹之声。士兵们装作忙碌地修复栈道,故意弄得尘土飞扬,声势浩大,仿若要将这天地都翻覆过来。

而在这喧闹的表象背后,韩信则亲率主力部队,宛如一条潜伏在暗处的蛟龙,悄悄向陈仓进发。他们沿着崎岖险峻的山间小道,艰难前行。道路两旁荆棘丛生,怪石嶙峋,行军之路异常艰难。

但韩信以身作则,走在队伍前列,不断激励着士兵们:“兄弟们,此役关乎我汉军的生死存亡,关乎我们能否重回中原,成就大业!只要我们成功突袭陈仓,关中之地便将重回汉王之手,届时荣华富贵、封妻荫子皆不在话下!为了汉王,为了汉室江山,为了我们自己,冲啊!”士兵们听了韩信的激励之语,原本疲惫的身躯仿佛又注入了无穷的力量,士气大振,步伐更加坚定有力,向着陈仓一路奔袭而去。

与此同时,三秦王听闻汉军在修复栈道,果然中计。章邯站在城楼上,望着远处栈道处的滚滚烟尘,嘴角泛起一抹冷笑:“刘邦这是自不量力,想修复这栈道谈何容易。且让他修去,待他修好了,我早已在这关口布下天罗地网,让他有来无回。”于是,他毫不犹豫地将大部分兵力都调往栈道沿线的关隘防守,只留下少量兵力驻守陈仓,自以为高枕无忧,却不知大祸即将临头。

韩信率领的汉军经过数日的艰苦跋涉,终于抵达陈仓城下。此时的陈仓守军毫无防备,还在悠闲地巡逻,丝毫没有察觉到危险的临近。韩信见时机已到,眼中闪过一抹凌厉的光芒,一声令下,汉军仿若猛虎出闸,以雷霆万钧之势扑向陈仓城。刹那间,喊杀声四起,打破了陈仓的宁静。汉军迅速架起云梯,奋勇攻城。城墙上的守军惊慌失措,仓促之间组织起的抵抗显得如此无力。

韩信亲自在阵前指挥,他身姿矫健,在战场上纵横驰骋,手中的佩剑挥舞得虎虎生风,大声呼喊着:“将士们,冲啊!今日之战,只许胜不许败!为了汉王,为了大汉的荣耀!”汉军士兵们个个奋勇当先,悍不畏死,在韩信的激励与指挥下,很快便攻破了陈仓城。

攻克陈仓后,韩信乘胜追击,汉军势如破竹,接连攻克了周边的城池。章邯得知陈仓失守,大惊失色,这才意识到自己中了韩信的调虎离山之计。他急忙调兵回援,但此时的汉军士气正盛,岂是他能轻易抵挡的。汉军在韩信的精妙指挥下,一路高歌猛进,所到之处,敌军望风披靡。关中地区的百姓早已不堪三秦王的残暴统治,听闻汉王之师归来,纷纷箪食壶浆,以迎王师,汉军的威名迅速传遍了关中大地。刘邦顺利地重新夺回了关中这片战略要地,实力大增,楚汉相争的大幕也正式拉开,一场波澜壮阔、惊心动魄的历史大戏就此上演。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