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周士红的头像

周士红

网站用户

小说
202509/09
分享
《潮汐》连载

第六章 布局市场

兰泽市中大名人国际商务会所工程开标,需要施工企业法人到场。应兰泽分公司经理阎君浩之邀,苏德俊要到兰泽出差。以往这类出差,都由经营部主任杜志航陪同,可这回,却叫上了陈昊。

天海距兰泽有三个小时的车程。

苏德俊的座驾还是那款2007丰田凯美瑞240G。当时买车时,许多人都劝他买奥迪或宝马,彰显一下老板的身份地位,但苏德俊的看法跟别人恰恰相反,说那些车子太张扬招摇,最终还是买了这款车。驾驶员原本是苏德俊的一远房本家侄子苏宝龙,为苏德俊开了两年的车,由于办事呆板加之腿脚不勤,被苏德俊换成现在的小谢。苏宝龙则专开公司的那辆二手别克商务车。

苏德俊没有坐前排副驾座上,而是跟陈昊并排坐在后排座位上。

车子很快滑上了高速公路。

车内的陈昊显得有些拘谨,正想着寻找什么合适的话题,主动与苏德俊说说话,以打破车厢内憋闷的气氛,这时,苏德俊却率先打破沉默,语气不失亲切地问:

“最近工作是不是不太顺?”

“有点吧,主要是……”陈昊接过话茬,却欲言又止。

他不好说袁伟杰外甥女的不是。

“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慢慢来。”苏德俊宽慰道,“有些事欲速则不达。目前挡在你面前的就是办公室那个孙迎迎还有那个李跃艳对吧?”

“我会再做做她们的工作。”陈昊说。

“那个孙迎迎我早就不想用了。要不然就借这次整顿辞了她们俩。”苏德俊阐明了自己的意见。

“苏总,刚才您还鼓励我慢慢来。”陈昊尽管对这两位女士不怀好感,但刚刚到任,立足未稳就辞人,这不是把火朝自己身上引吗,想了想说,“我再做做工作,相信她们会转变的。另外,最近我在想,公司目前虽然规模不大,人员不多,但还是需要制定一个根本大法,就是所谓的《员工守则》,有了这个东西,就可以对号入座,有的放矢。只要员工违纪违规,便可以对照《员工守则》条款该怎么处理就怎么处理,这样,有章可循、有规可依,即使有员工违规被处理了,也无话可说。记得我第一次跟苏总在茶社里说过,一个企业要把制度建设贯穿于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坚持用制度推动、管理、规范各业务线。”

“嗯,这个思路不错,那你思考思考,尽快拿出这个守则来。”苏德俊对陈昊的提议很感兴趣。

“好的。”

“我还是那句话,你现在是办公室的主管,如果认为办公室人员用得不顺手,该调整的就调整、该撤换撤换的就撤换。冯建山最近怎么样啊,没有不配合你吧?”

“还算配合。”

“这个人当过兵,在部队做过文书,是我从三建公司带过来的,虽然性格憨厚内敛,但业务还行,尤其是在升资质搞资料方面,可以说是识途老马、行家里手,基本可以替代原来的邵巍。下一步公司考虑升一级资质,还需要他。邵巍走了以后,我原本打算提他当办公室主任,但他总是自信心不足,后来我也认为他的确不具备管理办公室的魄力。”苏德俊对冯建山评价道。

“计划今年升吗?”陈昊没有顺着苏德俊的思路过多地评论冯建山,故意把话题引到企业资质升级上面。

“最近打算开个动员会,统一一下思想。企业不发展就是倒退。对于我们管理型企业来说,企业发展的根本就是打造企业平台,不断提升资质等级。”

“您分析得对。”

“所以,我计划今年年底前必须完成一级资质的升级申报工作。”

“很难吗?”陈昊尚不知道升资质的具体标准要求和操作程序。

“难度肯定是有的,但建筑业企业资质等级标准也是刚刚由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出台的。根据住建部有关部门透露,新的资质标准对施工总承包企业提高了注册资本、企业净资产、工程业绩以及企业技术力量等考核指标。虽然抬高了‘门槛’。但我认为还是有‘扶植’发展一批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方向发展的意向,如果我们不抓住这个契机,那就失去了大好时机。以后,一旦市场规范了,再想升,难度就更大了。”苏德俊分析道。

“苏总总是比别人站得高、看得远、走得早。”

“没办法,做企业就得多思考,多留意行业动向。”

“苏总有这样的境界,企业今后肯定会发展得更好,跑得更快更远。”

“但愿如此。”苏德俊透过轿车的前挡风玻璃,望着前方不由自主地憧憬说,“还得靠小陈这样的精英人才一齐努力。”

“我早已许下愿望,追随苏总,尽股肱之力、以图报效。”陈昊再次向苏德俊表达了决心。

“陈主任的忠心我已经感觉到了。”苏德俊虽然不知道陈昊所言“股肱”的含义,但对陈昊的回答很满意。

“苏总,咱们公司现在外埠市场的几家分公司还正常吗?”

车内陷入短暂的沉寂后,陈昊问道。

“目前还比较平稳,我也比较放心。几家分公司的负责人都是过去从三建公司走出去后拉起队伍,挂靠在别的公司。他们的为人和实力都没话说。”苏德俊说。

聊了会儿,苏德俊突然沉默了。

陈昊偷眼瞧了瞧,见其已经闭上双目,好像睡着了,便也沉默下来。从与苏德俊的交谈中,已经基本知悉华德公司的组建历程以及目前的基本经营模式。

苏德俊其实并没有睡意,只是一边闭目养神,一边回想着这些年来的创业历程——

他利用堂舅爷副区长董玉江以空手套白狼的手段,成功地将政府一个三级企业转到自己的名下,重组了华德公司后,又利用已有的社会资源在六河区自接了几个工程,打了几个漂亮战役,积累了一定资金。紧接着一边升二级企业,一边寻找挂靠队伍,组建分公司,美其名曰“开拓外埠市场”。苏德俊的这些举措使华德公司逐步走出阴霾,现出曙光。

通过六河区财政局长杜志远的关系,采取围标等暗箱操作手段,顺利中标区财政大楼的承建项目。接着,将原三建公司的散兵游勇工程队进行了整合,作为华德在六河的挂靠队伍,组建了六河分公司。经理庞学武也是原三建公司的一个工程队长。苏德俊将接到的工程转包给庞学武,收取3个点的管理费。如若是庞学武自接的工程则收取1个点的管理费。除了庞学武的这支比较正规的挂靠队伍,还有一些零星的挂靠人员自带工程找上门来,同样收取3个点左右的管理费。

苏德俊一边整合六河本地的挂靠队伍,一边注重企业的资质升级,尽管知道,自己的企业并不具备升二级,最终还是成功升了二级,这一成功,让苏德俊暗暗总结出这样的潜在规则:企业不符合升级条件不要紧,只要掌握主动,采取各种攻关手段、运用各种社会资源,准能如愿以偿。

当然,华德公司二级企业申报过程中,前任办公室主任邵巍是功不可没的。邵巍胆子大,什么假资料都敢做,甚至连假公章也敢刻:什么劳动局的、人事局的、建工局的……只要需要,应有尽有,正因为如此,邵巍得了一个造假公司董事长的外号。苏德俊一直在心里记着邵巍的功劳,这也是苏德俊后期对邵巍的贪心睁只眼闭只眼的原故。但这一迁就放纵,导致邵巍变本加厉。苏德俊最终不得不痛下决心“挥泪斩马谡”。

华德公司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二级资质升下来后,苏德俊乘势而上,接着用同样的手段方法升了市政公用工程施工总承包二级以及建筑装饰装修工程专业承包二级。

这些资质就位后,企业的档次和平台明显提升,前来借用资质的挂靠队伍跟着水涨船高。面对逐渐增多的挂靠队伍,苏德俊又有了新的思考,将这些队伍进行了整合,优胜劣汰,取其精英,弃之糟粕。整合后按市场区域分为三大块,也就是后来形成华德公司的三大市场——天海范围内的本地市场、天海以外的外埠市场,未来涉足的国外市场。

天海的本地市场又分为两大块,第一块是房屋建筑工程,主要吸纳了庞学武的挂靠队伍;第二块是市政公用工程。苏德俊从十多家的挂靠队伍中选中了他的老同学张大发。

张大发并非搞工程出身,而是鲁智生当和尚半路出家,原先是六河县林丘乡砖瓦厂厂长。林丘乡砖瓦厂乃乡镇企业,据说张大发于该砖瓦厂厂长任上时,跟厂现金会计孙玉英搞男女关系,此事被孙玉英男人发现后,到乡政府告发。俗话说好事不出门,丑事传千里。张大发和孙玉英的苟且之事终于败露。乡政府再想捂盖子,那也捂不住,为了息事宁人,不得不免了张大发厂长职务。张大发一气之下,离开了砖瓦厂,先是跟人合伙做木材生意,将生意一直做到了接近俄罗斯边界的满州里。木材生意火了一阵后,便逐渐渐冷却,张大发迅速转向,跟人联合搞房地产开发,渐渐腰杆粗了有了点小气候,这两年又做起了道路工程。

张大发可是个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的精明之人,别看他平时说话期期艾艾,如同鱼口里的水吞吞吐吐,脑子却特别好使。他和苏德俊是初中同学,那时的苏德俊在张大发的眼里根本就是古运河里的一粒沙子,微乎其微。没想到冬去春回,斗转星移,今天的苏德俊竟然时来运转,咸鱼翻身,将他的华德公司搞得风生水起,像模像样。看来时势真的会造人。张大发不仅对这个初中同学刮目相看,而且还主动贴了上去,意欲投靠。

苏德俊平素很念同学情、战友情,当老同学数次登门投奔,经过几番商谈,最终决定给这位老同学一个发展平台——组建华德公司市政分公司,由张大发任分公司经理。双方在承包费用上又进行了拉锯式的讨价还价。苏德俊提出以工程结算收入的1.5%收取管理费。张大发则软磨硬泡、死缠烂打,逼得苏德俊最终以0.6%的承包费达成了协议。

其实,苏德俊并不傻,心里有杆尺,之所以作出让步,是因为要利用张大发将天海的市政市场做起来。苏德俊自己是没有这个精力开拓市政市场的,这块资源交给别人又不放心。

天海本地的土建、市政这两块市场有了着落后,苏德俊又开始谋划建立外埠市场网络。他心里早有谋划。

六河原第三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有十几名工程队长,在市场经济大潮来临的新形势下,一个个如潮涌帆动,纷纷走了出去,拉起了队伍,并在别人的大旗下,雄踞一方,工程做得有声有色。排得上号的,又在苏德俊心里占据位置、落下根的便是雄踞在兰泽的阎君浩,挂靠在隆兴公司;雄踞在上海的黄祖云,挂靠在弘盛公司;雄踞在安徽的郭正栋,也挂靠在隆兴公司。苏德俊组建华德公司后便产生了将其收之于自己旗下的打算。现在,这一打算是时候必须付诸实施,而且势在必行、势在必得。苏德俊在不能冒然吸纳外埠市场其他挂靠队伍的情况下,而外埠市场又不得不开拓的情况下,只能把“宝”押在过去熟悉的老战友们身上,这对他来说,比吸纳不熟悉的人风险要小得多,对这些人毕竟知根知底。他已经跟这几位老战友通过电话,做过交流,拟以低于其他公司的条件,加入到华德来。

兰泽的阎君浩虽然口头允诺,却一直未见丝毫行动;上海的黄祖云说已经转向劳务分包,但表态说,如果华德哪天取得劳务一级资质,即刻更换门庭、改弦易辙。还有那个安徽的郭正栋,任凭苏德俊如何劝诱、游说,始终未能动其志,说隆兴待他不薄,不能背信弃义,做对不起良心的事。

苏德俊的建立外埠市场网络的策略似乎受祖,不过,并未灰心,暗忖,此事不能太急,得用温火慢慢暖化,这三家只要有一家开了头,投到自己门下,其他的便会跟风过来。

正当苏德俊等得有点心焦的时候,阎君浩却主动跟他联系,希望见面详谈挂靠合作之事。

苏德俊一阵欣喜。

在天海市一家很有韵味情调的港缘茶楼里,苏德俊和阎君浩一边欣赏着茶楼里的轻音乐、一边品着清香宜人的铁观音、一边商讨着合作大事。阎君浩不吸烟,自然反对别人吸烟。

苏德俊没法,憋住了烟瘾。

二人闲聊了一会,相互说了些客套甚至聊了一些女人们关注的八卦新闻后,阎君浩率先进入主题道:

“现在决定正式投奔你。”

“你我兄弟,说什么投奔不投奔的。我苏德俊的华德同样是你阎君浩的华德。咱们原本就是一个战壕里的战友,现在能重新走到一起,说明哥俩的缘分未尽。我理应敞开大门表示欢迎。”苏德俊这话也算是推心置腹。

“现在你老兄即使不欢迎,我也要赖在你门下了。不知你听说了没有,隆兴出事了。”阎君浩略有些遗憾和感伤地说。

“还真没听说,出什么事了?”苏德俊颇感意外,注视着阎君浩问。

“隆兴在北京的分公司丁剑生了坏心,将到手的2000多万工程款全部装进自己的腰包后人间蒸发了,丢下半拉子工程,将几千万的材料款、务工人员工资款等债务全扔给了隆兴。近段时间,法院的传票像雪片似的飞到钱书明的办公桌上。”阎君浩陈述道。

苏德俊着实吃了一惊:“这我就不懂了,难道这个丁剑在北京的工程款没进隆兴的基本帐户?”

“进了,但隆兴该扣的费用也都扣了呀,剩下的总不能无理截留吧。况且,丁剑说要支付材料商的材料款,要支付农民工的工资款,反正,这款那款的,理由都很充分,钱书明还有什么理由不返还给他呢?”阎君浩解释道。

苏德俊突然沉默了,好像在想什么,是不是想自己的华德日后会不会也遇到类似的事件。

“眼下,钱书明正到处筹措资金,往这个大坑里填银子呢。”阎君浩见苏德俊不言语,继续说道。

“恐怕这一折腾,隆兴要大伤元气了。”苏德俊怀着复杂的感情说。

“可不是。钱书明一边填坑,一边作出决定——清理所有的挂靠队伍,并发誓今后永远不吸纳任何挂靠队伍。这不,兄弟我无路可走,只好投奔你来了。”

阎君浩半调侃半认真地说。

“说哪儿话,刚才说了,华德的大门永远为兄弟敝着。那照你这么说,郭正栋岂不是也要出来了?”苏德俊的心里暗暗一喜。

“这时候你就不要主动了。我估计,他会主动来投奔你的。”阎君浩说。

“他是个要面子的人,我还是主动点吧。”苏德俊说。

“难怪你苏总的事业越做越大,原来是你的心胸阔大无边。这俗话说得好,人的胸怀有多大,事业就有多大。”阎君浩不无赞许地说。

“兄弟可别把老哥驾到云端里去。我苏德俊的事业要想做大,还不仰仗哥几个齐心协力。众人划桨方能开动大船。”苏德俊红光满面地说。

“你老苏的境界就是比我们高。我刚才说的可是大实话,要不是凭着你老兄的为人,之前也不会向你承诺。”阎君浩呷一口茶,正襟危坐道,“书归正传,咱们谈谈合作的事。”

苏德俊这时实在憋不住发作的烟瘾,不得不掏出香烟,抽了支烟点燃后,贪婪地猛吸了几口,然后似乎作出深思熟虑的决定,道:“这样吧,前三年不跟你谈什么基数和系数,也不谈什么履约保证金,你我兄弟相互知根知底,只象征性地收你每年10万元的管理费,另按结算产值收取1%的税费,公司负责提供税务部门的‘外经证’。这个条件老弟在隆兴是不可能做到的,你可不能再讨价还价了。”

“那三年以后呢?”阎君浩问。

“三年以后我们再重新订立合作协议。”苏德俊道。

“行。”阎君浩略微思考了一下,欣然答应。

“老三建的兄弟我不分厚薄,一视同仁。郭正栋我也是这个条件。”苏德俊摁掉手中的烟蒂,果断地说。

“说到老三建,谁不知道你老兄是最讲感情最讲义气的人。钱短情长,重要的是咱们推心置腹,相互信任。”阎君浩有点兴奋,道,“我现在打电话,让郭正栋回来,咱哥三个好好聚一聚,喝两盅,顺便跟郭正栋把事情落实了。”

“好啊。”苏德俊也兴奋起来。

……

车子按约定地点来到兰泽国皇大酒店,阎君浩率领分公司的几位大员早已迎候在门前。

苏德俊下了车,与阎君浩一边握手,一边指着紧随其后的陈昊介绍道:“介绍一下,这是公司刚聘请的办公室主任陈昊,天海工学院工商管理本科毕业生,人家可是在大公司里磨练了五年,是个难得的人才。”

“你好,阎经理。”陈昊主动伸出手来,握住阎君浩的手。

“你好你好,欢迎欢迎。”阎君浩也很热情地握住陈昊的手,一语双关地说。他的意思既是以华德公司主人的身份欢迎陈昊的加盟,又有作为东道主的身份表示对他这次来兰泽作客的欢迎。

表示了对陈昊欢迎后,又转脸对苏德俊说:“苏总,我们直接去餐厅吧。”

苏德俊点点头。

一行人在阎君浩的带领下,来到二楼一豪华餐厅,分宾主落座。苏德俊坐上首中间位置,其左边阎君浩,右边则是陈昊。陈昊起先推辞着,觉得自己不够资格坐此座位,后经苏德俊亲自安排,才勉强落座。分公司其他成员依次就座。

苏德俊一看桌上的五粮液,便道:“下午有事,中午就不喝酒了。”

“下午的事不妨碍喝酒,只是到招标现场露个脸,走个过场。跟他们的关系都到位。之所以请苏总来,一是招标要求必要的形式,二是借此机会,指导指导工作,这既然来指导工作,到了饭点,不喝两杯,那我阎君浩不是白在江湖上混了,何况话又说回来,今天陈主任不是第一次来咱兰泽分公司嘛。”阎君浩半是认真半是玩笑地说。

“自家兄弟,还这般客套。”苏德俊微微笑道。

“兄弟归兄弟,领导要尊重。你苏总到我的地盘上,不喝两杯,我这心里怎会敞亮。”阎君浩热情不减,说着,亲自抓过酒瓶,替苏德俊的酒杯里倒上了酒,然后又热情地为陈昊倒上了酒,自己也不例外地倒满了酒。

陈昊自从报到那天喝醉了酒,便一直对喝酒心有忌惮,但怕什么还是来什么,建筑公司仿佛有没完没了的应酬和喝不完的酒。

苏德俊也曾郑重其事地告诫过他:“陈主任,办公室主任这个角色是个特殊的角色,以后的接待工作很频繁,这酒你得好好练练,要适应这种特殊的战场。”末了又补充说,“没事的,多醉几次就适应了。我们都是从多少次的醉酒和上吨的酒精中考验出来的。”

“多醉几次就适应了。”陈昊当时咀嚼着苏德俊的经典言辞,也开始适应着喝酒,可后来醉了好几回,不仅没适应,反而越来越忌惮。也否认苏德俊的那句话——酒,是练不出来的。

今天到兰泽来,看到这52度的五粮液,突然有种山羊见了老虎皮,望而生畏的感觉。好在下午苏德俊毕竟要去办正事,席间还是比较文明理性。

在苏德俊的把控下,结束了酒宴。在餐厅稍事休息后便准备前往招标现场。

这时,阎君浩手下的一工作人员来到陈昊身旁,贴着他的耳朵,悄声问道:“请问陈主任穿多大号的衬衫?”

陈昊一愣,莫名其妙地盯了一眼那工作人员,又瞧了瞧苏德俊,见苏德俊正一边抽烟,一边跟阎君浩谈着什么。突然间,又好像意识到了什么,温和地一笑,回答道:“哦,不用!”

“阎总吩咐了,您就不要让我们下面人为难。”

“真的不需要。替我谢谢阎总。”陈昊坚持道。

“这……那好吧。”那工作人员微笑着离开了。

事已办结,苏德俊婉拒了阎君浩的挽留,打道回府。

回到六河,已是华灯初上时。城市的灯火组成的城市夜空光辉而明亮。街上虽不像白天那般人流如织、车流穿梳,却也非寥落无人。小谢把着方向盘,缓慢地驶出几条热闹的街道,便到了苏德俊居住的绿城公寓5号楼下。小谢很是细心,待苏德俊走进自家的院门,才发动车子,将陈昊送回了他租住的六河区梧桐路龙华小区的大门前。下车后,小谢迅速从后备箱里拎出一个纸袋,对陈昊道:“陈主任,这是你的。”

“什么呀?”陈昊问道。

“这是阎经理给你的礼物——雅戈尔衬衫。”

“我不是已经跟那个工作人员说过不需要吗?”

“买都已经买了,你就收下吧。”小谢说。

陈昊接过纸袋,摇了下头,苦笑了笑。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