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露时节,高温未退,少年身影与自然物候错位,银杏与晚空映衬出对时序的敬畏,露珠在月光下悄然校准,连接起当下与往昔的微光。
诗以土地垭的地理变迁为镜,映照千年农耕文明在现代化浪潮中的层叠、碎裂与转型,在数据与泥土的撕扯间,探寻失落的乡愁与永恒的文化根脉。
中秋烈日刺破温情月光,唤醒迟暮之年深藏的少年心火,在时间的断裂处完成生命的提纯。
柔韧者以谦卑为梯,在伤痕与外力的交织中向上生长,将弯曲化为通往天空的阶梯。
农村婚礼回礼间,长辈以贴身纸币传递祝福,如光扎根新家庭,饱含亲情与希望。
秋分时节,诗人借昼夜平分、自然万象之景,以立于田埂的独特视角,与大地共测秋之盈虚,抒发对自然与生命的感悟。
人与鸟在秋晨对视,于沉默中重拾被收拢的梦想,蹲守中积蓄着对黎明的向往。
秋分时刻,光暗平分,天地在落叶与稻浪间校准时空的平衡。
云涯暮色中初月如纤刃,分割昼夜后成凝望锚点,蕴含对时光与精神寄托的思考。
一条河记住两个名字,一块石头拒绝漂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