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理念,不仅定格了北宋文治的巅峰气象,更揭开了一场盛大而悲壮的历史实验。然而历史无情昭示:当文明之花绽放至极致,往往也是其守护之剑需要锻造和高举之时。
秋英,又名大波斯菊,原产墨西哥,在我国栽培的历史可追溯至明清时期。1906年清政府派张荫棠入藏处理事务时携带秋英种子入藏,使其在西藏地区开始种植,因此得名“张大人花”,更融入
“寒露,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寒露一候最后一批鸿雁南飞,二候古人误以为雀入大水为蛤,三候菊有黄华。民间有寒露不再赤脚、登高、秋钓习俗,有抢种小麦蚕豆、牛羊入栏等农
新县将军菜,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原名花儿菜,每逢春天生叶发花,是为当地传统野菜肴,更因战争年代作为红军和新四军的战地食粮而留下红色印迹,也是我挥之不去的少年记忆。
胡枝子,又名“随军茶”。一株小灌木,古文献很少提及,但仔细考察,似有不少设问需要考证和释疑。
仲秋的南旱河,一派秋静。河水清澈,水草丰茂,紫苑蓝紫,水竹芋茁壮,秋色斑斓。
“秋分者,阴阳相伴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其一候雷始收声,二候蛰虫坯户,三候水始涸。秋分又是新设立的农民丰收节,民间有竖鸡蛋、放风筝和抢种秋菜等农俗。
白露得名于秋露凝结时呈现白色。亦分三候,一候鸿雁来,二候玄鸟归,三候群鸟养羞:“羞”通“馐”,意为食物。百鸟开始贮存干果做过冬准备。有酿米酒、炖梨汤民俗。
时入孟秋,经过夏季洪水洗礼过的南旱河,生命力进一步张扬,如意草花粲然绽放,菖蒲草与水竹芋愈加英姿勃发,枫叶荻花秋瑟瑟……
岁入处暑,暑气至此而止矣。亦有三候,一候“鹰乃祭鸟”,二候天地始肃,三候禾乃登。民间有食肥鸭,放荷灯等习俗。玉簪花为处暑的花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