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暑——炎热到极点,太阳在公转的轨道上走到黄经120°,以最热烈的姿态,拥抱三伏。“暑是煮,火气在下,骄阳在上,熏蒸其中为湿热,人如在蒸笼之中”。但人们生活的热忱,丝毫没有因
立春是一首歌,一首勤劳质朴的中国人唱了几千年的智慧之歌,一首地球围着太阳转的自然和谐之歌。这首歌,开启了二十四节气的大门,在黄经315度的点位,冲破冰雪筑起的起跑线,引领四季
冬至是是数九寒天的开始,人们把它当成大年来过。外婆想方设法地弄点糯米,亲手做一钵甜甜的醪糟,让全家人喝得暖融融的、醉陶陶的。无论多寒冷,定能醉暖严寒,成为我最温暖的的记忆
2021年11月8日,第二十二个中国记者节,新闻巨子范长江纪念馆,以敬仰之情去阅读“长江”万折向东流的动人故事。在这个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向范长江雕塑敬献一个花篮,在范长江
小时候,我的中秋月是甜的,长大后,我的中秋月是香的。妈妈的中秋月,几十年不变,永远是最明亮,最温暖的的。
建国70周年之际,也是妈妈参加革命工作70周年的纪念日,她感慨万分,再次给我们讲起70年前书写在激情燃烧岁月里的老故事,再次唱响70年前的青春之歌。
“七月边,处暑天,家家新米桌上端”。每年处暑,都是在农历的七月中下旬,人们欢欢喜喜地在这个节气告别炎热的夏天,享受着“一场秋雨一场寒”的惬意,还有那香喷喷的新米饭和子姜
大暑--炎热的极点。向夏而生的人们,从空调屋里出来,更多的是涌向江边,甚至有许多是驱车而至。他们来到城市的边缘地带,去寻求那份来自江面的清凉,去呼吸那种江风裹夹着湿润的空气
我的清明节,是一个用过往时光的金线串联起来的缀满怀念和敬畏的日子。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我祭奠祖先,缅怀先烈,吊唁捐献志愿者,感叹岁月,感恩经历,在生命的行进中赞美生命,在
40多年前的芒种节气,我学会了薅秧子,分清了谷子和稗子,再也不是五谷不分的“臭老九”了。今天,我用拙笔把薅秧子的经历记录下来,希望能留住那远去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