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了新年长一岁。我们在上世纪中叶艰苦的环境中长大,儿子在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下长大,孙子在富起来、强起来的小康生活中长大。一句简单的新年祝福语没变,日子却在一个个新年里变好
这个大年,因为幺弟救了一个落水女童而特别热闹,幺弟叫学锋。学雷锋,做好事,他从来不留名。平日里,他就是一个普通工人,他说救人就是举手之劳,应该的,换着是谁,都会这样做的。
抗战老兵李龙泉,少小离家入川军,8年抗战后,留在了他曾经的主战场安徽谢家村,92岁圆了回家梦,94岁获得抗战胜利70年纪念章。他非常满足,在祖国温暖的怀抱安度晚年。
当知青时学会的做秧田、栽秧子和薅秧子,我把它们称着秧歌三曲。40多年了,仍然清晰地铭记于心。
一辈子没当过兵。但初三那年“五. 四”青年节,在解放军农场过了一把当兵的瘾,至今记忆犹新。
五月,是红色的,红得好像那燃烧的火,映红着天,映红着地,映红着川南小城肾病医院的会议室。陶花在这里一干5年,融进了陶花的生命,让她绽放得更加火红绚丽。
三月是女人的,女人是三月的花,是四季常开不败的花,装扮着沧海桑田的壮丽画卷,演绎着千娇百媚的人间精彩。
庚子年春节,妈妈的琴声迎回来了在外地医院工作的晚辈们。没想到一个紧急回院的通知,这些医者没来得及吃团年饭,就迅速返岗了。妈妈的琴声送走了他们,宅家的日子,妈妈的琴声送走了
六一儿童节,7岁的孙儿戴上了红领巾。我为他祝福,同时想起自己没能戴上红领巾的童年,感到遗憾,真心为孙儿生活在阳光灿烂的新时代喝彩。
一个又一个的端午节,一个又一个的端午粽子,一遍又一遍的《离骚》吟诵,激励着我和我的家人,勤奋学习,乐观生活,把日子过得有滋有味,就像端午的粽子:甜甜蜜蜜、香溢心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