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多年前,我有一件粉红色的确良衬衣,在那个特殊年代,给我带来美丽和骄傲,至今难忘那件最美丽的衬衣。
感谢愈过鲐背的幺爷爷,感谢满目沧桑的祖屋,还有那棵瘢痕累累的孝感银杏树,感谢你们的坚守,让我寻到了自己的来路。行走在有根的路上,心有所属,感觉到一种前所未有的踏实。
“唯有儿时不可忘,持艾簪蒲额头王”,童年的端午节,的确是忘不了,当知青在乡下的端午节,也是难忘。还有那 陈艾菖蒲的味道,更是忘不了。
40多年前的小满节气,我下乡到了川东南缘的一个偏远小山村。第一次出工,就是插秧。虽然很辛苦,但看见一大块水田很快,就在我们的指尖下换上了绿装,心中自然升起一份丰收期待和栽种
刘老师的人生充满诗意,刘老师的诗意人生,在耄耋之年绽放得更加绚丽多彩。
小雪过后,就要吃醪糟了。当然不用像外婆当年那样辛苦地去做醪糟,超市里随时都能买得到。但我还是思念外婆煮的碎米粑粑醪糟,思念乡下煮的红苕颗颗醪糟,那难忘的味道告诉我:无论冬
华老师在91岁高龄那年走了,走在金秋,走在教师节的前夕。她让我对教师节多了一份寄托,采一束小菊花寄托我对恩师无尽的哀思。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电话,BB机,电脑,手机,QQ,微信,网络,快递……,让我最难忘的还是40年前的书信联系。
父亲是个大孝子,这个“孝”字,在从小听惯了的艄公号子声中,深深地刻印在了他的脑子里;在汗水浸泡透了的纤绳上深深地刻印在了他的骨子里,像老屋门前的桑树梓树,根深蒂固地栽种在
我生长在一个大煤矿,从小到大,每年都过劳动节,但最难忘的还是那年在解放军农场过的那个不也一样的劳动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