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学前班的孙子王豫宸兴奋地对我说:“爷爷,我明天要去逛庙会!”我好奇地问:“哪有庙会呀?”孙子说:“是幼儿园老师组织的,每个小朋友都要参加,还可以带家长呢!”
在苍茫的渭北高原上,两株阅尽沧桑的古树,正以不同的姿态诉说着时光的故事
煤炭,被誉为“工业粮食”黑色的瑰宝,是现代化进程的坚实基石,是国民经济屹立不倒的钢铁支柱,更是工业文学创作中不可或缺的壮丽篇章。然而,以煤炭和煤矿工人为题材、深刻反映
90年代初为了到新建矿井实现心中的梦想,我调到黄陵矿区工作,和一群新分配来的大学生住矿区新建的单身公寓。这些刚毕业的大学生,是受黄陵矿区是国家“八五”重点工程,20项兴陕工程
这是我第五次对家乡的小院进行改造,正赶上2024年暖冬天气,在我们渭北高原,冬季到来之前,寒冷的天气就开始进门入户了。往年国庆节刚过,人们就穿上了棉衣,家家户户生起了火炉子,
高阳塬是渭河以北再平常不过的一个莽原,面积仅有57.6平方公里,居住人口不到2万,地势由西南向东北倾斜,沟坡环绕,世有“蒲北锁钥”之称。横亘塬区南北的一道山脉——张家山赋予这里
我是不大喜欢阅读当代文学作品的人,总觉得它给人一种浮浅的感觉。可近日再次翻开已存《中国作家》刊登王成祥先生《无底的暗洞》的文章,虽然时过境迁,煤老板已经消失在历史的尘埃
有人说,我是没有见过世面的理想主义者,我一笑了之。
异乡谋生,始终与故乡有着割舍不断的感情,每一次的相遇,都是一次相熟而亲切的对话,故乡已经融入灵魂深处,抓一把故乡的黄土,能感觉血液中脉搏跳动的旋律。
文字的价值在于记录历史,还原本真,我的记录就是想通过文字诠释破产煤矿闲置资产再利用的价值。 ——题记